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玉米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前玉米锈病已上升为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总结了玉米锈病的病害特征,以及该病在中国玉米产区的为害现状和病害流行因素,系统综述了中国玉米抗病机制及抗病品种改良研究;分析提出玉米锈病综合防控措施,指出种植抗性品种是玉米锈病防治的根本措施。最后,认为玉米锈病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亟需选育抗锈病玉米尤其是鲜食玉米品种,为锈病防治及玉米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红花的锈病,枯萎病、根腐病、叶斑病等病害的危害情况及症状,并提出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红花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南方锈病的为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和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豆类常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枯萎病、根腐病、叶斑病、菌核病、炭疽病、花叶病和丛枝病(病毒性病害)、细菌性叶斑病和线虫性病害等。锈病锈病是一类真菌性病害。以菜豆、豇豆、蚕豆、大豆受害为重。为害部位以叶为主,叶柄、茎蔓及荚果亦可受害。初生黄白色稍突起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锈  相似文献   

5.
<正>春花生在播种期内,要掌握好花生根结线虫病、叶斑病、青枯病、锈病、根腐病等病害的预防,更要注意防治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花生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民权县花生栽培中出现的网斑病、茎腐病、叶斑病、锈病、青枯病等主要病害,提出花生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玉米生长后期叶斑病田间防治操作困难的问题,于2012年和201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河南省西平县分别针对春玉米的大斑病、夏玉米的小斑病及南方锈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控措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保护性与治疗性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在玉米10~13叶期(大喇叭口期)采用一次机械喷雾的方式进行田间作业,有效降低了玉米生产后期的叶斑病发生程度:大斑病病株率、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32.0%~71.1%、0.66~1.11和51.7%~81.4%;小斑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48~1.10和20.9%~35.7%;南方锈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25~0.60和7.4%~12.0%;保护了中下部叶片并推迟田间大斑病的初发时间;由于延长了叶片功能期,降低了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挽回春玉米损失2.4%~2.7%,可挽回夏玉米损失2.0%~8.6%。玉米生长中期阶段的喷药对后期叶斑病的防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河南、山东、安徽等近20个省市的广泛调查以及有关田间发病记载数据的整理,明确了玉米南方锈病的准确发生地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以及海南省是当前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重点区域,病害对生产影响明显,其次为广西、广东等南方玉米区,西南玉米区局部有轻微发生,该区域主要发生的是普通锈病.汇总接种鉴定以及数年田间鉴定和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点记载的数据,获得了黄淮海夏玉米区47份推广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情况,其中登海3号和天泰10号为高抗南方锈病品种,鲁单981、农大108、中科4号等14份也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但目前在该区域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和浚单20则属于高感品种.积极推广抗南方锈病品种是有效控制病害,减少生产损失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质资源大规模多年多点多病害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品种的抗性是控制玉米病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2016—2019年间,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首次对2000份来源广泛且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多点多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抗病性鉴定,部分材料在西北地区也进行了田间鉴定,重点调查了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粗缩病、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综合4年共10个不同环境的自然发病下抗性鉴定数据表明,自然发病鉴定的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年度间和地域间的差异。在所有鉴定的病害中,小斑病在多个年份和多个鉴定点的发病均比较充分, 11份种质对该病害表现出稳定抗性;茎腐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在不同年份的部分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对这3种病害表现抗病的种质分别为440、356和423份,综合抗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仅在1个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南方锈病和丝黑穗病在所有鉴定点均发生较轻,鉴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筛选出一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多种病害均具有稳定抗性的材料,其中JN15、953、沈977、68122、K21、SC24-1、17MC7211、17MC7223、郑591、161191等种质的综合抗性突出,对种质的利用及后续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的种质选择具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南方锈病成为黄淮海地区危害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为了解2021年河南省参试玉米品种(系)中南方锈病的发生情况及对产量的影响,对135份区域试验品种和170份比较试验品种在南阳、商丘、焦作和洛阳4个试验点的南方锈病田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河南省南方锈病整体发生严重,其中商丘试验点病害发生最重,焦作试验点病害发生最轻。参试品种中,区域试验品种南方锈病抗性整体好于比较试验品种。南方锈病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南阳、商丘、焦作和洛阳4个试验点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高47.6kg、59.6kg、72.0kg和38.4kg。  相似文献   

11.
尾孢菌叶斑病及锈病是危害小豆的两种重要病害,常造成叶片枯萎早期落叶,导致严重减产和失收。“七五”期间,对1000份小豆种质材料分别进行叶斑病,锈病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经过初鉴和复鉴,筛选出云南福贡红小豆,对上述两种病害均表现抗病和高抗。对叶斑病鉴定病级为1级,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2.
赵阳红 《种子科技》2023,(12):118-120
南方锈病为真菌性病害,随气流传播,常发生于玉米生长中后期,在不良的气候、不当的栽培管理措施等条件下均可暴发,影响玉米高产。文章结合阜南县玉米生产实际,综合阐述了南方锈病发生症状、规律、条件,提出农业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品种选择、做好监测预警管理、土壤管理、间苗定苗、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等方面工作,为当地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邢光耀 《种子科技》2006,24(6):48-49
试验主要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三年来,在聊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并不严重,其发病程度主要受到7月和8月总降雨量的影响,发病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明显加重,且品种抗病性越弱病情增加越明显,但6月下旬的降雨量对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香蕉叶斑病常用杀菌剂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香蕉叶斑病是由不同菌物引起的多种不同症状类型叶部病害的总称。在我国主要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等。该类病害在国内各香蕉产区普遍发生,是香蕉生产中最为严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可使病株减产30%~50%。因生产上尚无抗叶斑病的香蕉品种,所以在防治上仍以药剂防治为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陕西等省黄花菜采收已全部结束。日前植保专家针对历年来黄花菜采收结束后,农户放松田间管理,致使翌年黄花菜锈病暴发流行和地下害虫基数大、危害重、防治难度大,以及杂草大量滋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植保技术人员指导菜农抓住当前防治病虫草害的最佳时机,积极开展防病、治虫、除草,指导群众科学管理,力争将病虫草害危害损失降到最低,为明年全县黄花菜丰产丰收奠定基础。一、锈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7.
抗病育种——控制玉米叶斑病的最佳解决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决定了该类病害必须通过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加以有效控制。通过对我国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灰斑病发生历史的回顾、调查信息整理和2008年发生现状的分析,结合病原菌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的变化、玉米抗叶斑病基因的发掘和研究进展,提出我国未来抗玉米叶斑病育种的策略:构建品种抗性、产量性状平衡取舍的育种新思维,倡导中等抗性/水平抗性的选择和利用,开展抗病多基因(质量基因/数量基因)聚合育种,并逐渐向多病害兼抗品种选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珠子参田间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滇西北珠子参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解决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问题已十分迫切。2017年在珠子参大田发病高峰期,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滇西北5个连片珠子参种植基地开展病害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种植模式。滇西北珠子参主要病害有3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和锈病;其他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疫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农事措施得当的观测点病害发生情况相对较低,与重楼套种或杂草滋生的观测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圆斑病、黑斑病和锈病是珠子参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可采取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效果较好、排水条件通畅的地块进行建园,设计避雨遮阴棚,可极大限度地降低珠子参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及推广品种的改变,我国各地区主要玉米病害的发生也随之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辽宁地区大爆发,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又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已成为丹东地区重要的叶部病害。掌握该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能缓解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从而达到确保玉米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依据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了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进而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并分析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粘虫的植株平均被率分别为中早熟组5.59%、中熟组3.23%、中晚熟组2.61%;不同熟期玉米螟的平均蛀茎率依次为中早熟组17.40%、中熟组16.51%、中晚熟组5.97%;不同熟期玉米叶斑病病级指数依次为中早熟组2.03%~10.07%、中熟组0.70%~2.73%、中晚熟组0.73%~3.09%。说明中早熟组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强,抗病、抗虫性低于中熟组和中晚熟的玉米品种;同一熟期的不同品种之间由于遗传特性也表现出抗性差异。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分别为中早熟组8732.8~10273.1 kg/hm2、中熟组11507.0~13724.0 kg/hm2、中晚熟组11684.5~12722.6 kg/hm2。产量表现以中熟组和中晚熟组明显高于中早熟组,说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早春低温、高湿,生长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中早熟品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