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技服务》2002,(7):21-21
<正> 该品种2000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内推广,并在省外示范种植。2001年在贵州省都匀市,亩产608.3公斤,产量与杂交水稻K优5号(亩产612公斤)相当,生育期早熟5天。在湖南省长沙市作晚稻种植,6月17日播种,1O月18日成熟,亩产437.5公斤,比对照湘晚籼9号增产1.7%,生育期为123  相似文献   

2.
两优363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360S与强恢复系明恢63组配的优质两系杂交组合。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我镇开始引种试验.2002年大面积示范,2003年示范200亩,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生育期适当,米质优等特点,是我镇稻田实行三熟制(稻-菜-菜)的理想品种,本文根据两优363的品种特性。提出亩产600公斤以上的大田生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该品种是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选育的大穗、丰产型玉米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29天,株高259厘米,穗位高119厘米。株形平展,幼苗叶鞘紫色,第一叶尖尖形;雄穗原始分枝13个左右,其颖片紫色。果穗锥形,有较长的包剑叶,果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6.3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9.2克,穗轴红色。2、产量表现2001年和2002年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亩产582.3公斤和506.1公斤,较对照农大108增产19%和5.7%;增产8%以上的点占100%和50%。两年平均亩产544.2公斤,增产12.4%;增产8%以上的点…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M86配组,育成了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经两年贵州省早熟组杂交稻区试鉴定,平均单产8.51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66%;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28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11%;在贵阳进行两年高产栽培试验,平均单产达10.99t/hm2.黔两优58对稻瘟病的抗性优于对照,耐寒性强.稻米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表明品质较优,是适合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稻理想组合.黔两优58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两优6785是由用两系不育系885S为母本、黔恢785为父本配组的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较优的两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经2010-2011年贵州省杂交水稻迟熟组2a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25 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59 t/hm2,比对照增产10.30%;全生育期158.9 d,比Ⅱ优838早熟0.9 d;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04号)。  相似文献   

6.
苏种 《农家致富》2016,(4):22-23
宁两优618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3。由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683S×丰恢618配组,于2010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9.2公斤,比对照II优084增产6.22%;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7.3公斤,比对照II  相似文献   

7.
两优4826     
《广西农学报》2006,21(4):F0004-F0004
属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特优63早熟4天,株型适中,穗大粒重,抗倒性强;每亩有效穗数16.1万,株高119.5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42.8粒,结实率81.%,千粒重28.4克,米质较好,外观品质好,中抗白叶枯病,一般亩产530公斤左右,2006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桂南稻作区早稻,桂中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的产量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经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汕优晚3相当,12项稻米品质检测除垩白米率(14%)外,其余11项指标均达农业部颁优质稻米标准二级以上,并具有香味。生育期比对照晚熟2d左右。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14日宣布,该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水旱兼用型两系杂交稻系列良种,大面积示范亩产750至850公斤,其中"两优2161"验收亩产超1000公斤。它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培育出水旱兼用两系杂交稻。我国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 邯郸284由邯郸市农科院育成,2001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基金”资助,200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02年开始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早熟不早衰,深受棉农的欢迎。 1 产量表现 2001年馆陶县天河村种植375亩,平均亩产籽棉335公斤,最高地块亩产籽棉460公斤;邱县马固种植510亩,平均亩产籽棉350公斤。2002年在邯郸的邱县、曲周、鸡泽、馆陶及邢台、衡水等地大面积推广,一般每亩产籽棉300~350公斤,许多地块亩产籽棉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育的优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优质两系杂稻新组合两优211。经两年贵州省杂稻区试鉴定,两优211平均每667m^2产量511.5kg,比对照平均增产3.2%。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每667m^2产量491.1kg,比对照平均增产14.9%。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211对稻病有较好的抗性。稻主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良,两优211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中高海拔地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米及晚3系列的替代组合之一,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2007,(9):41-42
1.石家庄8号 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2001年河北省审定,2003年国家审定。适宜在冀中南麦区水地、半干旱地及肥力较好的旱地种植。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公斤,最高亩产598公斤;国家区试平均亩产498.7公斤,最高亩产605.59公斤。2004年在沧州吴桥高产示范,春浇2水亩产648.2公斤。2001—2006年在河北辛集市马兰农场,全生育期一水不浇,干旱年亩产380-430公斤,平水年亩产440—500公斤,丰雨年500公斤以上。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干热风、熟相好、籽粒饱满、光泽好等特点。具体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3.
<正> 1982—1986年,我们配制番茄组合65个,从中筛选出了7号番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属中熟种,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耐运输,较受群众欢迎,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85年,原平县城关解放街种植1.5亩,亩产9250公斤,灵石县两度镇种植1亩,亩产1万公斤。1986年,定襄县蒋村种植1.3亩,亩产9350公斤,四川省西昌市试种,亩产7858公斤。该品种已于1988年3月经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4次会议认可。  相似文献   

14.
Y两优5813是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Y58S和自选两系中籼恢复系R713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0年参加江西省一季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86 kg,比对照II优1308平均增产0.43%,居所在区组参试组合第四位。2011年续试,Y两优5813平均亩产604.07 kg,比对照II优1308平均增产4.48%,居所在区组参试组合第二位。2012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12002)。通过在江西各地的试验示范、新品种展示、高产创建等表明,该组合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优、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 涉县地处冀南太行山区,境内漳河两岸河滩地适合稻麦两熟种植。但多年来亩产一直在500公斤上下徘徊。1986年以来,河北农大邯郸分校稻麦两熟课题组与涉县农业局协作,以胡峪村为基点,以点带面,综合运用已有科研成果,在选定品种,早收抢种,培育壮秧,确定合理密度和肥水管理措施等方面,采用了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使全县1986—1988年三年稻麦两作平均亩产达到602.5公斤,较三年前平均亩产增产12.6%。1988年胡峪村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50公斤,其中贾福顺家的示范田亩产1025公斤(小麦400公斤、水稻625公斤)。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用配套良种。为解决稻麦两熟成熟晚、接茬紧的问题,应选择丰产性好、抗倒、晚播不晚熟的小麦良种及高产、抗倒、抗病的水稻良种。通过试验示范,摸索出“早接早、早接晚、晚接早”  相似文献   

16.
邯豆四号(原邯195)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用邯73×邯81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脂肪含量高的特点。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03002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22号”。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中片)区试,2年平均亩产175.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6.34%;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3.8%。2000~2001年河北省大豆区试,2年平均亩产159.3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8.44%;2002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6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01,(2):21-21
<正> (一)两优363的产量和生育期表现 1998年两优363(见中心彩页)在贵阳产量试验(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每亩产量518.0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0.6%。增产显著:比对照汕优63减产1.9%,差异不显著。生育期158天,比汕优64晚熟2天,比汕优63早熟10天。 1999年两优363参加贵州省杂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在凯里、德江、遵义、贵定、  相似文献   

18.
揭西县五云镇坡苏、保新、宝石等行政村的耕地大多为沙壤土质,土壤肥力差,水稻产量较低,每造亩产在300公斤左右,属中低产田。1998年早造,在揭阳市科委和揭西县科技局的支持帮助下,开始引种两系杂交稻,取得明显效益。2003年试种培杂双七、培杂茂选等两系杂交稻共400亩,经过认真组织实施和加强栽培管理,试种获得了成功,最高亩产达到432公斤。两系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早造种植面积近万亩。试种结果表明,在引种的这些品种中,以培杂双七的田间表现最好,实割验收高、中、t63块田共199.8平方米,平均亩产427公斤。现将种植示范结果与栽培技术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鲁麦18(原代号 8641012)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组合为(86026×8一038)×沛县304—1。在1989~1992年三年的省区试中,平均亩产365.1~416.3公斤,两年居第一位,一年居第二位。在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增产。1992年本所1.25亩丰产田,验收组测产结果亩产509.2公斤。1992年宁阳农场140亩丰产田,平均亩产465公斤,山东国营六四农场36亩高产田,平均亩产514.3公斤。据分析,鲁麦18产量主效应值为0.39,仅次于864872,其它品种为-0.48~0.16。1993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麦18。一、主要特点 1.综合抗性强据山东省区试和本所试验,鲁  相似文献   

20.
一、草莓新品种“黔莓2号”“黔莓2号”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以“章姬”做母本、“法兰帝”做父本杂交育成的草莓新品种。果实短圆锥形,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25.2克.最大单果重68.5克;果实鲜红色、有光泽,种子分布均匀;果肉橙红色.肉质细,果肉韧,香味浓,风味酸甜适中:5月采收的草莓果实硬度0.86公斤/平方厘米.1月采收的草莓果实硬度1.44公斤/平方厘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20%~11.50%.总糖含量7.40%,可滴定酸含量0.55%.维生素C含量903.80毫克/公斤: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均可.在贵州省中部.露地栽培果实成熟期在4月中下旬.保护地栽培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中下旬。该品种2010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