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洪心 《中国水产》2012,440(7):66-68
对虾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人工培育苗种是该产业的主要环节。长期以来人工育苗所需亲虾主要采捕于自然海区,由于对虾具有独特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雄虾在雌虾产卵前就已将精荚输入雌虾交接器内,在其产卵时释放出精子。因此,为了提高亲虾使用率和解决亲虾运输受伤或脱壳引起的受精困难问题,台湾的林明男、丁云源等及国内有关单位开展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研究,并将移植技术运用于对虾杂交育种方面。本文就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应用进行试验,使有限亲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从而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孵化率,达到增产目的。现就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定向交尾技术在中国对虾家系构建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中国对虾家系选育中所需的家系材料,本研究在2004年进行了中国对虾室外和室内定向交尾实验。室外定向交尾实验采用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国对虾,设计了5个交配组合,1尾雄虾搭配4尾雌虾,自然温度下让亲虾交尾,获得了5%的平均交尾率;室内定向交尾实验通过控制水温和密度,促使中国对虾交尾,获得了16.9%的平均交尾率。其中,室内交尾的温度实验设计了12、14、16、18℃4个梯度,雌、雄性别比例均为4∶1,x2检验分析表明,4个温度梯度的交尾率存在差异,其中14℃平均交尾率最高,为31.3%,12℃平均交尾率最低,为6.3%。实验结果表明,室外定向交尾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容易控制,很难满足建立大量家系的需要;室内定向交尾在14~16℃的水温条件下,采用雌、雄性别比例为4∶1,可获得较好的交尾效果。本实验结果为大规模建立中国对虾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对虾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是其繁殖生物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进行性别调控的基础。经过2年的取样观察,研究了中国明对虾雌性纳精囊和雄性交接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早在仔虾后16 d(16 days post-larva,PL16)即开始雌雄分化,此时,雌虾第4与第5对步足间腹甲处的锥突出现明显下陷,而雄虾的没有下陷。PL54时,雌虾纳精囊瓣膜出现,然后继续发育,到PL124时形成纳精囊雏形;雄虾交接器发育较晚,到PL54时,雄虾第1泳足的内肢才出现分化,在PL106基本形成雄性交接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是其繁殖生物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进行性别调控的基础.经过2年的取样观察,研究了中国明对虾雌性纳精囊和雄性交接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早在仔虾后16d (16 days post-larva,PL16)即开始雌雄分化,此时,雌虾第4与第5对步足间腹甲处的锥突出现明显下陷,而雄虾的没有下陷.PL54时,雌虾纳精囊瓣膜出现,然后继续发育,到PL124时形成纳精囊雏形;雄虾交接器发育较晚,到PL54时,雄虾第1泳足的内肢才出现分化,在PL106基本形成雄性交接器.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南移养殖和越冬孵化在我省首获成功之后,在目前用全人工繁殖方式可以获得一定数量虾苗的情况下,提高养殖单产,降低养殖成本,成了发展我省养虾事业的当务之急,这中间饵料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发展养虾生产的物质基础。以往,养殖对虾几乎全靠采捕天然饵料,因而常常受到海况条件、资源量和劳力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对虾生长的需要。饵料来源不足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生产的发展。进行养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对于广开饵料来源、提高养殖产量、充分发挥各种单一饵料的效能、实行科学养虾具有重要意义。一九七七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工作。本文仅就粘合剂的比较试验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精液移植构建中国明对虾家系及微卫星分型鉴定父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首次采用精液移植法进行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家系构建,利用10尾已交尾雌虾纳精囊内精液对17尾未交尾雌虾进行了移植,共建立11个中国明对虾家系,其中含有父系半同胞家系2个;精液移植的平均受精率为46.8%,最高受精率为78%,授精成功率为64.7%。为了揭示每个家系母本内精液的来源情况,选用6个中国明对虾微卫星标记对11个家系的母本、母本内精液及每个家系的6个个体进行分析,推算出每个家系各自的父本基因型,并与各自母本内精液基因型进行比较,成功地对11个家系进行了父本鉴定。实验结果表明,11个家系的父本基因型与各自母本内精液基因型相同,每个家系内个体属全同胞关系,即对于1尾自然交尾雌虾,其纳精囊内精液只来自于1尾雄虾。通过本实验,验证了精液移植在构建中国明对虾全同胞家系和半同胞家系中的可行性,阐明了精液移植家系内个体的亲缘关系,为中国明对虾选育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日本渔民总是把活对虾运到鱼市场。因为这样卖价高.在产卵季节.养虾者却因此可以从鱼市场的活对虾里选择亲虾.只要看卵巢是否成熟.就能选出雌对虾.产卵虾的平均体重是80—100克.  相似文献   

8.
在盐度31、水温28~29℃下,进行了4次卵巢诱导试验,研究了切除单侧眼柄对体质量56.4~105.4g的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和产卵的影响及卵巢发育、产卵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切除单侧眼柄诱导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成熟,成功率(y)与雌虾体质量(x)显著相关(P0.05),雌虾体质量越小,诱导成功率越低,回归方程为:y=133.92lnx-535.63(r2=0.9297)。养殖斑节对虾眼柄手术后,最快10d产卵,部分雌虾能重复产卵。产卵量(y)与雌虾体质量(x)显著正相关(P0.05),雌虾体质量越小,产卵量越小,回归方程为:y=122.22lnx-472.2(r2=0.9738)。雌虾累积死亡率、卵子直径和卵子孵化率与雌虾体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建议用体质量80g以上的养殖斑节对虾雌虾作为亲虾。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对虾交尾率与亲虾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影响中国对虾交尾的主要因素获取足量的交尾且体质健壮的雌虾是亲虾人工越冬生产的根本,而对虾交尾活动又受季节、水温、盐度和光照等若干因素的影响。因此,掌握对虾交尾活动的生态规律,是提高亲虾人工越冬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中国对虾父本的微卫星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在保持中国对虾雌、雄5∶1的交配比率下,获得了两尾交尾并产生子代的雌虾,同时有4个疑似父本需要识别.利用3个微卫星引物及其组成的三重PCR技术对4个疑似父本进行了鉴别,准确的找到了相应的与雌虾交尾的雄虾.这为建立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繁殖性能和后代幼体发育情况,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 选取野生群体雌虾 90 尾, P 品系雌虾 166 尾, S 品系雌虾 115 尾, 构建了 103 个家系。其中, 野生群体家系 56 个, P 家系 28 个, S 家系 19 个。本研究共进行 30 d, 记录了整个生产周期内每尾雌虾的繁殖参数及后代幼体的发育数据。结果显示, 与 P 品系和 S 品系相比, 野生群体雌虾在交配率和孵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在雌虾产卵性能方面, P 品系雌虾产卵量极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品系(P<0.01), 产卵周期极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品系(P<0.01)。关于幼体发育, 无论是在幼体存活率还是变态时长方面, 野生群体都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分析凡纳滨对虾各繁殖性状间相关关系, 发现在 3 个品系中均可以观察到体重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野生群体、P 品系和 S 品系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364、0.278 和 0.553。凡纳滨对虾的受精卵孵化率与幼体变态(Z→P1)发育时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关系数为?0.211, 这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越高, 其幼体变态发育时长越短。研究表明, 凡纳滨对虾雌虾不同品系间的繁育性能具有较大选择潜力, 在筛选高繁育性能亲虾品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雌虾繁殖力高低及后代幼体发育情况综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对虾人工越冬一般是指人工养成的对虾在人为控制下,提供与越冬场相似的条件,使雌虾交尾成活,保持精荚性腺发育直至产卵. 人工越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意义不但有利于对虾自然资源的保护,也为没有自然亲虾资源的地区(例如浙江、福建等省)解决了亲虾来源,而且由于人工养成的对虾量多而集中,亲虾的选留余地大,在人工控制条  相似文献   

13.
斑节对虾由于其个体大、生长快和杂食性等优点,近几年已成为对虾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亲虾来源全靠进口,不仅来源不易、价格昂贵,且因一些亲虾带病毒等原因而使养虾成本升高、虾病流行,导致养虾业蒙受损失。为降低养虾费用,减少亲虾进口,本站自1991年9月——1992年3月就以本地较易得到的亲虾资源——鱼塭斑节对虾,进行越冬促熟试验.以期探讨利用本地亲虾作斑节对虾苗种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986年的对虾越冬试验是在85年的基础上连续进行的科研项目。根据对虾养殖业的进展,对虾养殖周期实行全人工的条件控制,即解决全人工化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就亲虾而言,也必须进行人工培育,而在人工培育亲虾的过程中,越冬管理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着重对对虾越冬期管理中的一些技术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池塘养殖的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500尾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0×10-5×L~(2.9498);♀:W=2·0×10-5×L~(2·9633);(2)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斑节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59·6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44·5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95·3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78.9(1-e-0·0093(t-28·2)),Wt=87·97(1-e~(-0·0093(t-28·2)))2·9498;♀∶Lt=233·7(1-e~(-0·0065(t-28·2))),Wt=208·96(1-e~(-0·0065(t-28·2)))2·9633。  相似文献   

16.
河口区凡纳对虾亲虾培育及其生长和蜕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生力 《水产学报》2002,26(1):47-53
首次在上海河口地区成功进行了凡纳对虾的亲虾培育和育苗,并重点研究了凡纳对虾亲虾的生长和蜕皮规律,通过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来培育亲虾,盐度为9-12的自然海水加盐度为100-120的浓缩海水调配至盐度28-30。200余尾亲虾(雌:雄为1:1)经过近两个月的培育,成活率达90%左右,暂养12d后,切除雌虾单侧眼柄促使亲虾成熟,手术后3d,即可观察到雌虾卵巢开始发育,7d后开始产卵,但未受精,30d后,雌,雄虾出现追尾,交配现象,得到受精卵并孵化出无节幼体,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河口区低盐海水兑配高盐浓缩海水在水循环系统中培育亲虾,最终生产出健康的苗种是完全可行的,切除眼柄前亲虾完成一个蜕皮周期需要14-15d,手术后,卵巢开始发育,蜕皮周期延长到20d左右,凡纳对虾亲虾在整个实验期间一直维持生长,切眼柄前雌虾的平均日生长率为0.25mm,较切眼柄后的0.17mm快,雄虾的平均日生长趋势与雌虾相似,前期为0.20mm,后期为0.15mm,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切除眼柄后亲虾生长减慢,蜕皮周期延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台湾省将天然的或人工养殖的雌斑节对虾切除一侧眼柄,诱导其卵巢成熟,然后将雄性斑节对虾的精(竹3夹)移植到蜕皮后尚处于柔软状态下的雌虾的纳精囊中。结果发现,当向雌虾纳精囊中移植两个精(竹夹)时,雌虾第一次产卵平均孵化率为82.35%,第二次产卵的平均孵化率为39.11%。当向雌虾的纳精囊中移植一个精(竹夹)时,两次产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1.87%和13.17%。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产卵亲虾可多次产卵。另外对不移植精(竹夹)的雌虾在产卵前向水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渤海中国明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84.79[1-e-0.015(t-45.11)];Wt=63.73[1-e-0.015(t-45.11)]3.076 3,♀:Lt=240.95[1-e-0.010 2(t-43.59)];Wt=164.21[1-e-0.010 2(t-43.59)]3.115 3;(4)渤海湾中国明对虾最大体长与体重有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这与渤海水温升高、水质污染及放流中国明对虾的时间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虾     
产自北方海域的对虾,过去是以对为单位出售的,久而久之,民间就称它为对虾。南方海域还有长毛对虾,墨吉对虾,班节对虾等6—7个品种。墨吉对虾和班节对虾,只适于温暖水域。班节对虾的个体最大。对虾肉味鲜美,色泽也美,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虾肉含蛋白质20.6%,脂肪仅0.7%,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高级滋补食品。对手足搐搦、阳萎、乳疮、皮肤溃痒、神经衰弱等都有疗效。一般对虾为一年生,少数雌虾生命周期有  相似文献   

20.
王春琳 《海洋渔业》1988,10(6):266-267
<正> 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使长期以来一直以海捕亲虾作为育苗种虾的育苗方式逐渐转向利用人工越冬亲虾。但由于目前中国对虾的亲虾越冬技术不甚稳定,影响了人工育苗生产。为了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亲虾越冬生产中若干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