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制种过程中,花期不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会造成玉米母本雌穗缺粒.甚至出现空穗.降低种子的产量.影响农民制种的积极性。为帮助农民解决制种过程的花期不遇,做到早发现、早补救、保证制种玉米的高产稳产.现将有关花期不遇的原因、判断方法以及补救措施作一介绍.供制种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制种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单位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抗病虫害能力更强。针对制种玉米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张家口市多年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积累的经验为借鉴,指出了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以期为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制种玉米行业的发展,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栽培管理上为了防杂保纯,提高杂交种的质量,要求母本授完粉后,必须砍除父本行。这项措施对提高制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大田玉米秸秆还田机进行了改进,研制了整机幅宽只有75 cm的制种玉米父本秸秆还田机。  相似文献   

4.
膜上调亏灌溉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膜上不同水分亏缺灌溉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在抽穗—灌浆期适度水分亏缺灌溉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并能满足制种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膜上适度调亏灌溉有利于增产,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问题不外乎质量和产量.纯度不好,种子部门受损失,植株抗病性差,产量低,效益差.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过去人们多注意隔离安全,去杂去劣彻底,抽雄及时,脱粒清选认真.现在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玉米制种保证质量、产量的几项新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玉米种子价格不断升高,我县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效益稳步提高,根据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详细总结了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制种技术操作规程,共同类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以及目前推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用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提出了推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制种玉米合理的灌溉制度,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次追肥量和追肥次数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生育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大,随制种玉米播后天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随灌水次数增加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出现多次峰值。制种玉米经济产量介于2 704.14~4 877.5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介于0.737~1.053 kg/m~3。制种玉米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4)。产量与穗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各产量特征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垄膜沟灌条件下,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灌水6次(播后灌水定额500 m~3/hm~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灌水定额均为400m~3/hm~2),总灌溉定额为2500 m~3/hm~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N肥1次(追肥量150 kg/hm~2)的水肥调控措施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河西走廊是中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对6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植和沟播栽培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模式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比对照半膜平作增产1730.8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12kg/m^2。  相似文献   

10.
膜下调亏滴灌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大田膜下调亏滴灌试验,测定了制种玉米叶面积指数、耗水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拔节—抽穗期缺水抑制了叶面积的生长,对产量负面影响极为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灌浆—成熟期缺水对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影响甚微,而水分生产效率却显著提高,通过建立产量与叶面积指数以及叶面积指数与日耗水强度模型,提出了在抽穗期充分供水,苗期和成熟期减小供水、保持适度的水分亏缺的制种玉米节水高产水分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杂交玉米制种是一部份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杂交玉米制种生产的关键措施。抓好杂交玉米制种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杂交玉米制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项目实施,总结集成弥勒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提升杂交玉米制种生产科技含量,实现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畦灌、常规沟灌、隔沟交替灌3种灌溉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为8.73~10.87 t/hm~2,耗水量为349.7~625.0 mm,WUE为1.40~3.01kg/m~3。隔沟交替灌溉方式耗水量最低,畦灌方式最高,常规沟灌居中。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隔沟交替灌制种玉米产量较常规沟灌增减幅度在-2.43%~10.24%。常规沟灌方式若能保证作物需水关键期的灌溉,适度减少灌水不会造成制种玉米减产。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行粒数、出籽率、穗长、穗粗、秃尖长、千粒重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累积贡献率达85.54%。在甘肃河西地区,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灌水8次(苗期1次,拔节期2次,抽穗期1次,灌浆期2次,乳熟期2次),灌溉定额2 250 m~3/hm~2的隔沟交替灌溉方式(T6处理)能稳定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制种玉米人工去雄与机械去雄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制种玉米去雄的农艺要求,对比分析人工去雄与机械去雄的作业特点,总结机械去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制种玉米机械去雄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制种玉米田间管理中去雄、病虫害防治和父本切除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机具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制约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具发展和推广的因素,探讨了我国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具的研发、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内单4号"玉米杂交种由于两亲本基本性状差异较大,制种时花期相遇困难。通过对两亲本播期、苗期管理、后期补救等措施进行调节,可达到花期相遇良好,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国内外制种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我国制种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因素,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制种玉米收获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产量和阶段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相同灌水定额(900 m3/hm2)条件下,不同灌水次数(0,2,3,4次)对制种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分布特征、耗水规律以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制度主要影响作物拔节后0~100 cm土壤水分分布.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时间影响制种玉米的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特征值.各处理耗水强度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峰值主要出现在制种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制种玉米各生育阶段对缺水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期、拔节期、苗期、乳熟期、抽雄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种玉米苗期-拔节期、拔节期-抽雄期、抽雄期-灌浆期进行3次灌水,灌水定额为900 m3/hm2,灌溉定额为2 700 m3/hm2的灌溉制度具有明显的经济产量效益和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18.
浅谈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昌吉市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提出了昌吉市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制种的田间检验是指从播种至收获期间进行的田间质量检验,是决定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玉米制种的工作实践,介绍了玉米制种的安全隔离、亲本纯度、花期等田间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玉米制种产业是甘肃省张掖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张掖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6.67万hm2(100万亩),生产玉米种子4.5亿kg,占甘肃省总产量的80%,占全国年用种的40%;年产玉米种子量可供播种土地0.13亿hm2(2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30%以上。然而,就张掖自身的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而言,生产面积和产量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