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昊  徐梅珍  刘定忠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12):2594-2597,2609
[目的]探讨九江鄱阳湖区棉蚜发生规律与预报方法,以丰富该地区棉蚜预报技术。[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彭泽县近28年来棉蚜的发生规律性及影响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蚜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并在鄱阳湖北部棉区开展了预报试验。[结果]小波分析表明:近28年来,鄱阳湖北部棉花伏蚜发生等级存在4年主振荡周期,而棉花苗蚜发生等级周期性振荡不明显。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棉花蚜虫的发生为害与冬季气候背景及中短期气象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预报试验表明:利用单站要素研制的棉花蚜虫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在气候相似区推广应用的信度是可靠的。[结论]为有效开展棉区棉蚜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阜阳棉区棉蚜于4月下旬至5月初迁入棉田,5月中旬至6月下旬进入苗蚜为害盛期,7月份是伏蚜为害高峰期,伏蚜为害程度重于苗蚜。受气候、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棉蚜在阜阳棉区发生为害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九江鄱阳湖区棉蚜发生规律与预报方法,以丰富该地区棉蚜预报技术。[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彭泽县近28年来棉蚜的发生规律性及影响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蚜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并在鄱阳湖北部棉区开展了预报试验。[结果]小波分析表明:近28年来,鄱阳湖北部棉花伏蚜发生等级存在4年主振荡周期,而棉花苗蚜发生等级周期性振荡不明显。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棉花蚜虫的发生为害与冬季气候背景及中短期气象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预报试验表明:利用单站要素研制的棉花蚜虫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在气候相似区推广应用的信度是可靠的。[结论]为有效开展棉区棉蚜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棉蚜属同翅目,是棉花重大害虫之一。1发病症状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棉花及其他寄主植物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细胞遭到破坏,生长不均衡,即向背面卷曲皱缩。苗期被害后植株矮缩,蕾花脱落,根系发育不良。2发生规律在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20~30代以卵在夏至草、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2、3月份,当5日平均气温达12℃时,干母在越冬寄主上孤雌生殖,繁殖2~3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有翅蚜迁往棉苗继续进行繁殖为害。棉蚜在棉田内扩散蔓延常年出现2~3次有翅蚜迁飞高峰,在淮河流域棉区,有苗期和伏期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玛纳斯棉区蚜虫迁飞的气象奈件分析,认识和掌握棉蚜发生、发展和迁移规律,提出控制蚜害和制定棉蚜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转Cry1A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棉蚜 (AphisgossypiiGlover)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明确长江中游棉区Bt棉花对棉蚜发生的影响 ,笔者在实验室和田间研究了Bt棉花棉蚜的发生规律。实验室棉蚜种群生命表的研究表明 ,取食Bt棉花GK19、BG1560和普通棉花泗棉 3号棉蚜的生命参数无显著差别。 2 0 0 1~ 2 0 0 2年在湖北省天门市的大田研究表明 ,Bt棉GK19、BG1560和未施药泗棉 3号棉蚜的发生和危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棉蚜取食受蚜害胁迫棉花后,其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方法】 测定棉蚜取食受棉长管蚜危害24、48、72 h,及棉长管蚜、棉蚜交互危害的棉花后,其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 棉蚜取食经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后,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除SOD在棉长管蚜危害48 h后达到最大值86.03 U/mg,CAT、POD、AChE、GST均在棉长管蚜危害72 h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2.82、8.12、0.080 9和52.24 U/mg。棉长管蚜和棉蚜交互危害中,2种蚜虫取食次序和取食时间对后取食棉蚜体内酶活性变化影响较大。第1次棉长管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CAT、SOD、AChE、GST活性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第2次棉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CAT、POD活性产生显著影响,第3次棉长管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POD、AChE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对CAT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72 h-72 h-24 h;对POD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72 h-72 h-48 h;对SOD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48 h-24 h-72 h;对AChE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24 h-72 h-48 h;对GST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72 h-48 h-48 h。【结论】 棉长管蚜危害棉花 72 h,对其后取食棉蚜体内酶活性影响最大;棉长管蚜和棉蚜交互危害中,第1次棉长管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酶活性影响最大,第2次棉蚜危害和第3次棉长管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酶活性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8.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田棉蚜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10年,特别是"九五"期间对新疆棉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发生、防治研究的回顾和总结,阐述了棉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技术.提出防治棉蚜应采取合理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诱集天敌植物,隐蔽施药,合理化控,加强蚜源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肖碭棉区于1955年开始試用E—一○五九防治棉蚜,由于防蚜效果极好,很快地取代了以前治蚜沿用的棉油皂及魚藤精等农药,一、二年后便迅速推广全区,成为羣众防治棉蚜的主要农药。但据該地区反映,E—一○五九防治棉蚜的效果,近年来显著降低。为了摸清情况,笔者于1963年9月間前往該区有代表性的公社、生产队进行了解調查。現将所得部分資料加以整理,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棉株营养生物量与其最大载蚜量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棉蚜田间种群消长的规律。结论从为:由于棉株供给棉蚜的营养生物量与居住场所的季节变化控制着棉蚜的增长、生翅及扩散等特征而引起蚜群的季节消长,通过分析建立了四个与棉蚜种群增长、消亡、崩溃以及棉株营养生物量的消长有关的于模型,并通过此子模型建立了棉蚜田间种群消长模拟模型。此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棉蚜田间种群消长的一般规律,无疑对棉蚜种群消长规律的认识及预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植棉区棉蚜分布危害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85-87
概述了新疆植棉以来棉蚜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分布危害特点 ,综合评价和分析了北疆垦区棉蚜发生与消长规律 ,初步探明了北疆棉区引起伏蚜大发生的气象要素是暖湿气流中的湿温系数 ,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新疆植棉区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棉蚜为害的程度山东省惠民棉区,五一年棉蚜发生异常严重,其为害程度,为以前所罕见。根据调查以及治蚜不治蚜的示范所得结果来看:治蚜比不治蚜的棉田,平均每亩增收籽棉56%,且增收霜前花达127%。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治蚜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且能够促进棉花的早熟。现在把防蚜工作中的几点经验,写在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华北棉区棉苗期抗性棉蚜问题严重,为害期较长,对棉苗危害大,急需很好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已发展多种防治抗性棉蚜的高效药剂品种——久效磷、氧化乐果、乙酰甲胺磷、甲胺磷等。其中,除久效磷外,其残效多还不够理想,苗期需要多次施药防治,控制蚜  相似文献   

15.
测定棉长管蚜和棉蚜分泌蜜露日节律及其对蚜虫蜜露的选择性,旨在阐述蜜露这一信息物质在种间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蜜露对棉长管蚜和棉蚜寄主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长管蚜和棉蚜的蜜露数量、蜜露量及蜜露斑直径均随着蚜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且白天分泌的蜜露量大于夜间,说明蚜虫白天的代谢活动大于夜间。无翅棉长管蚜对棉长管蚜蜜露和棉蚜蜜露的选择具有趋避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翅棉长管蚜对棉蚜蜜露具有选择趋避性,选择率为31%;无翅棉蚜对棉蚜蜜露和棉长管蚜蜜露选择具有趋避性,选择率分别为27%、22%;有翅棉蚜对棉蚜蜜露选择具有趋避性,选择率为35%,但棉长管蚜蜜露对有翅棉蚜选择的影响不明显。棉长管蚜和棉蚜对蜜露选择的差异,说明棉蚜有更强的领域占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南疆地区棉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2~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花蚜虫的发生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lko)、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拐枣蚜(Xerophilaphis plothikovi Nevsky)和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其中棉蚜和棉长管蚜是主要为害种类.2002、2003和2004年,棉蚜和棉长管蚜的最高密度分别为15 138和2 787头/百株,25 333和1 213头/百株,343 925和13 643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几种蚜虫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棉长管蚜和棉蚜对其胁迫棉花的选择行为。【方法】 以无翅棉长管蚜和棉蚜成蚜为研究对象,测定棉长管蚜和棉蚜对种群密度和不同时间蚜虫胁迫的棉花行为反应。【结果】 不同种群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低密度取食胁迫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高密度则存在显著差异;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选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群密度棉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被取食胁迫棉花与健康植株的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而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和棉蚜取食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胁迫密度越高则选择差异性越大。随着棉长管蚜取食胁迫棉花时间的延长,棉长管蚜对短时间取食胁迫的棉花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在取食胁迫3、5 d的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棉蚜仅在取食胁迫5 d的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棉蚜取食胁迫棉花不同时间后,不同受害程度棉花对后期棉长管蚜的寄主选择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棉花蚜虫取食偏向选择健康植株,易造成田间扩散,导致棉花受害。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且与棉蚜长期在田间共存。  相似文献   

18.
棉蚜对棉苗的危害往往导至棉花发育迟缓以致影响产量。尤其是半干旱的特早熟棉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为此,做好早期棉蚜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了解掌握棉蚜的迁移规律是作好早期棉蚜的发生预报与防治的关键。一、棉蚜的迁移棉蚜是一种转主寄生的害虫,以卵在夏至草、鼠李及寄主上越冬,第二年早春孵化成干  相似文献   

19.
棉蚜为阿克苏地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按危害时期不同可分为苗蚜和伏蚜。伏蚜在入伏后危害棉花,具有繁殖速度快、暴发危害性大等特点。其危害性远比苗期蚜虫严重,排出的油状物污染棉叶,大大降低叶面功能,影响光合作用及养分运输的正常进行,致使棉花嫩叶卷缩、蕾铃脱落,对棉纤维品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抓好伏蚜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是争取多产、早产伏桃,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措施。1阿克苏地区棉伏蚜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88-89
棉蚜是新疆棉区棉花最重要的害虫 ;1994年 7~ 8月棉蚜暴发 ,棉花减产高达 30 %以上 ,充分保护、利用天敌是棉蚜综合防治中的关键措施 ,科学又简便的评价天敌控蚜效能 ,是进行棉蚜生物防治的基础。1996~ 1997年。在研究棉蚜常见天敌日食蚜量的基础上 ,进行棉蚜天敌综合效能评价 ,并将棉蚜天敌分为 4类 ,为棉蚜天敌的量化评价及普及生物防治知识 ,指导棉蚜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