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西境内发现的野生蘑菇"沐野1号"菌株进行传统形态学鉴定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菌盖直径为3.3 cm~3.7 cm,初期呈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表面为污白色,具有褐色纤毛状鳞片。菌盖的菌肉呈白色,厚度为0.8 cm~1 cm。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成熟或干后变为黑褐色。菌柄长4.5 cm~7.5 cm,粗0.6 cm~1.2cm,呈圆柱形,基部膨大,实心,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孢子为椭圆形至卵圆形,(4.6~6.3)μm×(6.3~8.7)μm,属于担子双孢。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经ISSR分析,待鉴定的菌株沐野1号和山西境内发现的菌株晋阳1号聚为一大类,与其他所有对照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54,推测待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不同的双孢蘑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巨大革耳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巨大革耳种质资源问的亲缘关系,本文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不同地区的野生或栽培的9个巨大革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引物筛选获得4个ISSR多态性引物对巨大革耳菌株扩增,获得2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19%;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20%时,9个菌株聚为2类:I类包括C.m0002菌株;Ⅱ类包括其它的8个菌株。其中C.m0002菌株与其它8个菌株的遗传距离很远。经栽培出菇实验,结果表明,C.m0002菌株的子实体似多脂鳞伞(黄伞),是同名异种;其它8个菌株均为巨大革耳。ISSR分析的结果与子实体形态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冬枣果实中分离芽孢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炭疽病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利用冬枣果实检测拮抗菌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拮抗菌进行种属鉴定,采用抑菌圈法及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拮抗菌合成抑菌物质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和结构鉴定。获得1株对枣炭疽病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Tj-19,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Tj-19菌体及其发酵上清液对冬枣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9%和75.8%,主要抑菌物质为伊枯草菌素A和伊枯草菌素B。  相似文献   

4.
生防菌株B9601-Y2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知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生性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 plantarium)菌株B9601-Y2在田间的促生长和增产应用效果,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作为生物肥料的潜力,通过田间试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9601-Y2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进行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株B9601-Y2能明显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各项生长指标如出苗率、株高和单果质量等均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其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经济学产量。黄瓜、番茄和玉米接种菌株B9601-Y2后,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9.5%~12.6%、18.9%~24.8%和7.3%~11.5%。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品种‘1501黄’为试材,采用喷雾接种法,研究了4株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的致病性和分生孢子适宜接种浓度,于番茄苗期接种鉴定其抗性水平,以期为番茄早疫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GY7和GY9为番茄早疫病致病菌株,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mL~(-1);分生孢子形态各异,倒棍棒至长椭圆形,0~7个横膈膜,0~3个纵膈膜,大小多在(60~150)μm×(15~30)μm,具喙,喙宽约5μm;供试15份番茄材料中有9份属于早疫病抗性材料,3份中抗材料,3份中度感早疫病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杜梨根瘤为试材,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牛津杯法和指示植物接种法,研究了杜梨根癌病原菌的质粒类型及枯草芽孢杆菌对杜梨根癌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年生杜梨根部冠瘿瘤上分离、纯化、培养菌株,得到4株与根癌病原菌相似菌株,对之进行PCR扩增,此4株菌株均获得特异性目的条带,鉴定为根癌土壤杆菌胭脂碱类型。将病原菌接种指示植物向日葵幼苗,4株菌株均有致病性。经室内离体试验,供试的9株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接种指示植物试验中,菌株9076和9161过滤发酵液能够完全抑制冠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省11个市(县)冬瓜炭疽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调查点冬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炭疽病为害;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平均EC_(50)值为(42.485 3±29.762 0)μg·m L~(-1);EC_(50)最大值是儋州的DS3-7菌株,高达129.135 1μg·m L~(-1);EC_(50)最小值是临高的LB3~(-1)4菌株,仅为0.671 4μg·m L~(-1);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中,共有嘧菌酯低抗菌株8株,中抗菌株74株,高抗菌株7株。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前期对来自不同产区的蓝莓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并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进行了初步的属水平鉴定。其中,有5株拟盘多毛孢属的真菌在与已报道为害蓝莓的拟盘多毛孢种群进行系统发育树对比分析时,单独形成一个分支。为确定这5株菌的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发育法对供试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5株病原菌均为Pestalotiopsis kenyana,分生孢子大小为(20.7~28.8)μm×(4.7~7.2)μm,中间三色细胞同色,长为13.2~18.0μm,具2~3根顶端附属丝,1根基部附属丝。本研究是P.kenyana为害蓝莓在国内外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从严格密封温室的盆栽巨峰葡萄根系、寄生的葡萄根瘤蚜虫体和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7个细菌菌株,并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7个细菌菌株16S rD-NA均扩增出1 500 bp左右的片断,通过与Genbank上已知同源性较高细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对比,初步确定了这17个细菌菌株分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其中蜡状芽孢杆菌(菌株C2、R2、L2、L3、L4)和巨大芽孢杆菌(菌株L1、L4、R1、R3、C1、B1、B2、J1、J2)集中于葡萄根系和葡萄根瘤蚜虫体,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T1、T2)只在根际土壤中发现,说明蜡状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为葡萄根系和葡萄根瘤蚜的共生细菌。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8月间,从新疆北部哈密瓜主产区的病叶上分离到9个菌株,做了致病性测定,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DNAG+C的含量测定,鉴定确认这9个菌株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 and Bryan)Dye 1978],但致病症状存在差异,认为存在2个致病型。从病果上分离到 2个致病菌株,做了初步鉴定,可能是果斑病菌(Acidovoraxaxenae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