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日葵亲本南繁扩繁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繁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品种更新换代,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海南作为我国的一个热带气候地区,与内陆性气候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从播种到田间管理、调查、收获必须另有一套栽培技术规程,根据这几年的南繁经验,现对向日葵亲本在海南扩繁的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南繁时间向日葵南繁时间比棉花、玉米等作物短,一般从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至第二年的3月底结束,大约需要4个月的时间。二、播前准备1.选地。向日葵亲本南繁用地应选择有隔离条件(隔离距离不少于5000米,隔离区内不许有任何向日葵植株),地势高且平坦,土层较厚,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2.
冬季在海南对棉花杂合体进行南繁加代是推进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提高作物适应性的有效途径。据统计,我国已经审定的棉花品种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在海南南繁加代育成的,仅新疆通过南繁加代审定的品种就多达100多个。然而,海南冬季气候条件与内地各植棉区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气温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呈马鞍形.  相似文献   

3.
为尽快培育出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国内各棉花育种单位都特别注重南繁南育这一环节,而南繁所在地与棉花主产区的气候、土质、病虫害等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南繁种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与国内棉花主产区有很大的差别,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棉花南繁南育任务,棉花南繁人员必须掌握南繁各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了解陕西省玉米南繁现状,总结南繁经验,对"海南加代"这一特殊现象深入实地调研,从南繁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存在问题与思考三方面深入剖析,以利于陕西南繁更好的发展,为南繁玉米育种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相继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的农作物育种和繁殖基地,开展"南繁"工作。南繁是利用海南特殊的气候条件、在冬季进行育种、繁殖、制种、加代等工作,为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对玉米南繁制种技术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6.
南繁可通过利用热带和亚热带充足的光热资料,完成燕麦的加代繁殖,缩短育种时间。本文根据笔者南繁实践及同行专家的经验,综述了南繁存在问题及燕麦南繁关键种植技术,旨在为从事燕麦南繁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繁集团)成立于2016年9月26日,是海南省农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现有海南南繁种子基地有限公司、海南农垦南繁种业有限公司、海南农垦南繁生产服务有限公司、海南省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农垦南繁种子烘干精选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南繁小站香米业有限公司等13家专业化下属企业。  相似文献   

8.
南繁作为中国种业发展的加速器,在农作物育种加代、扩繁制种等方面起到不特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繁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我省南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南繁经历,对我省南繁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南繁育种在培育玉米新品种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育种单位与种子企业加入了南繁的行列.海南南繁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与大陆差异较大,对南繁时玉米栽培管理的技术也有其特殊的要求.本文从南繁的时间、地点、地块的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晾晒和脱粒等5个方面对南繁时的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是大豆南繁的理想基地。通过南繁可以加代繁育育种材料,缩短育种年限,从而实现育种效率的提高。该文从播种、肥水运筹、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大豆南繁的栽培技术要点,为大豆加代和品系扩繁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繁工作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它可加快育种材料的世代选择,加快育种进度,缩短育种年限,还可以解决翌年生产中紧缺的原良种。每年都有数百家科研和种子单位南繁,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侯条件,南繁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南繁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如了解这些特殊性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现将玉米南繁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南繁可通过利用热带和亚热带充足的光热资源,完成燕麦的加代繁殖,缩短育种时间。本文根据南繁实践及同行专家的经验,分析了燕麦南繁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南繁关键种植技术,以期为从事燕麦南繁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北当地正季播种的半冬性小麦杂交后代,利用当地11月下旬和12月的冬季低温气侯特性能通过田间自然春化。12月下旬未(或1月上旬初)起苗移栽到海南三亚进行冬繁,3月上旬末收获。三亚冬繁小麦的收获时间与西宁当地小麦播期较为吻合,在时间上为1年2代提供了保障。从青海春繁的对比试验和直播试验后期抽穗情况分析,在西宁春繁加代的半冬、冬性小麦后代材料(在42℃恒温下打破休眠)一定要在3月上中旬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利用青海西宁当地3—4月的地面低温条件通过田间自然春化。充分利用青海5—8月的光热资源,保证在8月下旬成熟(9月青海进入低温期),完成在青海西宁的第2代加代过程。试验结果证明,半冬性、冬性小麦正季播种(安徽淮北)→异地冬繁(三亚)→异地春繁(西宁)进行三地两代加代是可行的、成功的。解决了以往小麦夏繁要冷室春化和冬季加代要建温室的难题,节省了制冷和加温的成本,保证了春化的正常通过。为安徽省小麦育种加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加速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海南谷子冬季南繁加代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简要阐述了试验地的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病虫鸟鼠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以供谷子南繁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1品种选育经过 1999年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采用辐射诱变育种手段.以^60Coα-射线4万伦琴剂量处理豫粳6号种子500g,于当年种植Mo代,群体出现高度不育,秋季收状全部种子(M1代);同年冬季南繁加代,种植M1代,群体出现高度分离,收获全部M2代种子。2000年采用四分法集团育种手段,种植M2代,秋季在诱变群体中择优选择单株36个,当年冬季第二次南繁加代.采用系谱法单株种植M3种子,并择优单收优良株系7个。2001年在所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2年继续进行所内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品种比较.  相似文献   

16.
南繁作为中国种业发展的加速器,在农作物育种加代、扩繁制种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南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该省南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异地加代可以经济有效地加快育种进程。长期以来,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南端省份,只在冬季用来进行育种材料的扩繁和加代,其周年可以种植农作物的自然气候和环境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其他现代育种技术相融合,将助推南繁种业从单一的繁殖加代向资源引进和评价、育种选择、纯度检测、种质交流和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模式转变,实现从海南冬繁到周年育种的转变,将海南的南繁地理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南繁与育种相整合的全产业链优势,加快育种进展、提高育种效率,促进种业发展。本文讨论了海南地理生态优势与南繁种业现状,南繁种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实现南繁种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异地选择观念的转变、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分子育种平台的支撑、生物安全防控、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的形成。数量和群体遗传、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分子设计和大数据构成了南繁种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育种理论。分子设计包括宏观水平的个体设计、群体设计和物种设计,微观水平的基因设计、代谢设计和网络设计。高通量精准表现型鉴定、环境型鉴定、信息处理和网络技术、决策支撑系统等是南繁种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育种平台。作为分子育种的核心支撑,现已发展了基于靶向测序-液相芯片的基因型检测(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 and liquid chip,GBTS-LC)技术,通过GenoPlexs可以实现高达5 000对标记引物高度均一的多重PCR靶向扩增,而基于液态探针捕获的GenoBaits,可以获取高达40K个目标位点(每个位点包含多个SNP)。该技术具有平台广适性、标记灵活性、检测高效性、信息可加性、支撑便捷性、应用广普性,已成为分子育种中取代固相芯片的重要分子检测技术。要实现“海南育种,全国测试”,需要构建包括高效育种设施、快速育种、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等在内的综合育种体系。为此,要倡导资源共享的开源育种模式,建设横跨动植物的共性方法、技术和平台,开展资源引进、监测和评价,构建种质资源指纹图谱,强化品种权保护、种子质量控制和纯度检测。希望借此推进有关南繁种业转型升级的公众讨论和政府决策,从而推进整个种业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正>南繁是指秋冬季节到海南省从事农作物品种加代选育、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和种子纯度田间种植鉴定等活动的总称。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缩短育种周期,加快种子更新换代,是农业科研的"加速器";二是种业安全的"避雷针",每年冬季在海南进行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种子的田间纯度鉴定,确保合格种子进入市场,防止假劣种子下地,保障了农业用  相似文献   

19.
正农作物南繁是指在南方(主要在海南)利用冬季温暖的气候条件对育种后代材料的加代、有苗头品种繁殖、亲本材料的扩繁等。辽宁省始终把南繁和南繁基地建设作为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从20世纪50、60年代至今,历经起步、发展到不断完善,已成为辽宁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种业乃至农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1 发展历程1.1 初始阶段(1958~1974)辽宁省南繁工作始于1958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丹东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广西南宁和广东  相似文献   

20.
2004~2005年将新疆向日葵在河南驻马店地区进行加代和繁殖试验。两年试验表明,新疆向日葵在河南驻马店地区加代或扩繁是完全可行的,试验看出向日葵产量比在海南南繁高,且成本较海南低;在北疆种植一季的向日葵,若收获后在河南驻马店加代一次,海南再加代一次,一年三代,缩短了新品种的选育时间;为避开河南驻马店7~9月的雨水期,向日葵的播期可适当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