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是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带有变革性的栽培技术 ,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科技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1995年开始推广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 ,2 0 0 0年推广面积 6 340hm2 ,占全市水稻面积的 31 7%。一般产量比人工铲秧移栽提高 10 %以上 ,发展前景广阔。1 水稻钵育抛秧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1 省工省力 抛秧移栽省工省力 ,每个工日可抛栽 0 3hm2 左右 ,比手插秧提高工效 7倍以上 ,并减轻了劳动强度。1 2 节约成本 抛秧移栽每公顷节省插秧工时费4 0 5元 ,扣除购买抛秧盘费 (…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稻钵盘育苗机插,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钵盘育出的秧苗带土量大,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大田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仲桂芳 《北方水稻》2008,38(3):131-132
黑龙江省虎林市属寒地稻作区,通常情况下只能种植一些中早熟水稻品种。采用大钵体保温育秧高产栽培技术,使12~13片叶的晚熟水稻品种在虎林地区也能够正常种植。该技术选择优质晚熟水稻品种,采用434孔钵育盘,于3月15日左右播种,超早保温育秧,培育出适合稀植栽培的带2~3个分蘖的壮秧,并结合本田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使水稻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5.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水稻研究首创的,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2008年在浙江各地示范比对照平均增产6.2%。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基础上 ,结合现代光合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高产再高产的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育壮秧 ,大苗超稀栽插 ,充分利用分蘖成穗 ,增加穗粒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途径来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新体系。1 水稻超稀植栽培的特点1 1 秧本田比例大 秧本田比例为 1∶1 0 0 ,比普通旱育稀植平均减少秧田 80~ 1 0 0m2 /hm2 。1 2 节省用种 超稀植栽培育苗 ,每公顷本田用种只需 1 2~ 1 6kg ,比普通旱育苗节省稻种 2 4~ 3 0kg。1 3 单株营养面积大 ,早生快发 采用超稀植栽培的规格为 3 0cm× 2…  相似文献   

7.
钵体毯式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首创,适合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育秧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日式钵育秧盘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和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以探明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应用日式钵育秧盘是通过增加每穴穗数、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并在抽穗期,增加了LAI、有效叶面积率和叶片长、宽等指标促进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9.
连作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应用效果及品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嘉早32为材料,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机插秧盘相比,在相同播种量下,钵形毯状秧盘吸水性好,秧苗成苗率高、素质好;机插后秧苗伤秧轻、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每丛分蘖多,有效穗足,平均增产7.1%。另据不同早稻品种机插比较试验结果,桂996和中嘉早32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可作为乐清市双季稻机插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2种育秧盘机插稻生产力,为大面积水稻机械化及轻简化栽培提供最优农机农艺融合方案。结果显示:降解育秧钵盘处理秧苗在水稻茎基宽、单株分蘖数、百株地上部鲜质量均优于普通平盘育秧。同时,降解钵盘采用上毯下钵设计,调节插秧机取秧量可实现按钵精确机插,对秧苗根系植伤较轻,移栽后较普通平盘活棵快,分蘖发生早,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了预期穗数,穗粒结构较对照更为适宜,穗粒数均匀、变异系数小。收获期2个处理产量水平达到显著差异(P<0.05)。降解钵盘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糙米率、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率,效益较对照增加70.04元/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