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赞皇大枣叶片再生植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李云  王宇  田砚亭  王树芝 《核农学报》2003,17(3):187-190
以赞皇大枣组培苗叶片为试材 ,研究了叶片诱导再生不定根的最佳培养基及其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 ,在此基础上从不定根诱导出不定芽 ,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在 1 /2MS +IBA 1 0mgL- 1+NAA 0 3mgL- 1培养基上 ,可从叶片上诱导产生不定根 ,将上述不定根转接到 1 /2MS + 6 BA 1 0mgL- 1+NAA 0 2mgL- 1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从不定根诱导出不定芽 ,从而获得完整的体细胞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黄毛草莓叶片离体再生率及其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效果,以黄毛草莓试管苗叶片和离体芽尖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其染色体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黄毛草莓离体叶片在MS+1.0 mg·L-1TDZ+0.1 mg·L-1IBA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再生率最高,为73.19%;0.15%秋水仙素处理草莓离体芽尖48 h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达13.33%,获得了经染色体计数确定为四倍体的株系12个,四倍体基因组DNA含量发生了倍增,染色体数量由14(2n=2x=14)条增加到28(2n=4x=28)条。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黄毛草莓叶片更大更厚,颜色更深,叶形指数减小,气孔变大,叶绿素含量升高,整体植株生长势较强。黄毛草莓同源四倍体株系的获得为黄毛草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EMS诱发草莓不同组培材料的耐盐性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明星草莓花药诱导的愈伤组织以及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变处理的适宜浓度与时间组合为0.1%+1.5h和0.2%+1.0h,而(0.2%~0.4%)+(1.0~2.0h)可作为离体叶片诱变处理的适宜浓度和时间范围。与离体叶片诱变相比,草莓花药的愈伤组织对诱变剂EMS更为敏感。通过对再生植株的耐盐性进行比较发现,愈伤组织诱变筛选植株的盐害率和盐害指数低于离体叶片诱变筛选植株,说明愈伤组织较组培苗叶片更适于作为草莓耐盐诱变育种的起始材料。  相似文献   

4.
中华猕猴桃耐盐变异体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取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101品系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移入含NaCl的MS培养基选择8次,培养基内NaCl的浓度逐步增加,γ射线作为诱变剂,已筛选出耐0.5%、0.7%、1.0%NaCl的变异细胞系,并均再生出完整植株。试验结果表明:1.MS+0.5ppm 2,4-D+1.0ppm Zt是最佳的脱分化培养基;MS+1.0ppm Zt+0.2ppm IBA是最佳的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可采用MS+0.5ppm IBA。2.0.5%NaCl可作为耐盐筛选的盐分临界值。3.γ射线处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细胞的大小均有显著的影响,5kR可作为变异体筛选的诱变照射量。  相似文献   

5.
垂吊型矮牵牛叶片培养不定芽发生和微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垂吊型矮牵牛叶片为材料 ,建立了垂吊型矮牵牛叶片高效不定芽发生、植株再生和微繁的技术体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叶片不定芽发生、壮苗和生根的效应。结果显示 ,MS +BA 2mg L +NAA 0 1mg L是叶片不定芽发生的适宜培养基 ;MS +BA 0 5mg L +IBA0 1mg L +GA 0 5mg L是不定芽形成壮苗的适宜培养基 ;MS +IAA 0 1mg L是壮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 ;草炭珍珠岩基质是生根苗移栽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6.
切花月季无性系60Coγ射线离体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月季叶片愈伤组织和再生的不定芽2种材料为外植体,对其体细胞无性系进行离体辐射诱变, 研究了60Coγ射线对叶片愈伤组织再生率、不定芽增殖率及后期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处理大大降低了叶片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叶片再生不定芽更适宜作为离体辐照诱变材料。不定芽的适宜诱变剂量为50~60Gy,由回归方程导出其致死剂量为122 Gy,半致死剂量约为76 Gy。  相似文献   

7.
苹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苹果栽培品种Gala试管苗叶片为材料 ,将叶片刺伤后接种于附加了BA1mg L、2 ,4 D 0 5mg L和NAA 5mg L的MS培养基 ,黑暗培养 7d后转移至附加BA1mg L的MS培养基 ,继续暗培养 40d ,97%叶片发生直接类型体细胞胚胎 ,单位叶片平均再生体细胞胚胎 2 5个。对来自同一植株上的前 3片展开叶中的 1片叶进行组织培养 ,再生得到 1 5株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后代。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 ,以供体 (原初供体 )为对照进行了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没有观察到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有DNA多态性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对上述 1 5株体细胞胚胎植株随机抽取 7个单株单叶进行培养 ,得到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分别从 7个单株单叶再生的二代植株中各随机抽取 1株 ,再次用RAPD方法进行原初供体和二代再生体间及二代再生体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结果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5和引物OPF 0 6组合中出现一条多态带 ,其分子量约为 90 0bp,命名为OPF 0 690 0 ,重复 3次多态性稳定。结果表明 ,苹果离体叶片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植株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率接近自然变异率  相似文献   

8.
生长调节物质对刺槐复叶离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芳  李云 《核农学报》2004,18(3):207-211
以引进的速生型刺槐的复叶为实验材料 ,进行离体培养 ,研究生长调节物质对刺槐复叶的小叶和叶轴再生的影响。以MS为基本培养基 ,对IAA、IBA、NAA、2 ,4 D 4种生长素 ,及BA、KT、ZT 3种细胞分裂素进行单因子试验 ,对比并筛选出对刺槐小叶和叶轴再生最好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为NAA、BA。采用 32 析因设计 ,进行NAA、BA配合试验 ,确定叶轴不定芽分化的最佳生长调节物质配比为NAA 0 5mg L +BA 2 0mg L ,此时不定芽分化率 73 47% ;小叶的不定芽分化的最佳配方为MS +NAA 1 0mg L +BA 2 0mg L ,不定芽分化率为 2 0 5 %。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配比、基本培养基、外植体和苗龄等因子对草莓离体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不同基因型再生能力差异很大,再生频率为0-94%,在4个供试草莓品种中以“达斯莱克特”再生能力最强。基本培养基MS+B5大大促进草莓“达斯莱克特”叶片不定芽的分化,以MS+B5+6-BA3.0mg/L+2,4-D0.1mg/L诱导效果最佳;同时,低浓度的2,4-D有利于不定芽再生,IAA、IBA、NAA分别以浓度1.0mg/L、0.5mg/L、0.1mg/L诱导较好,TDZ的诱导效果不明显,且不及6-BA。另外,叶片再生能力远大于叶柄和根,根未诱导出不定芽,以继代28~35d的试管苗幼嫩、平展叶片作为接种外植体为宜,获得了草莓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茎段离体培养建立了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的微体繁殖体系。结果表明 :基本培养基为MS或WPM培养基。BA、NAA影响芽的增殖生长 ,在一定的范围内 ,BA对芽的增殖影响比NAA大 ,而NAA对芽高的影响比BA大 ,二者的比例对芽的增殖生长也有影响 ,芽增殖生长的最适BA和NAA组合应为BA0 5mg/L +NAA0 1mg L。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生根的最适生长调节物质配比为NAA0 2 5mg L +IBA0 4mg L。通过植株叶解剖观察 ,进一步证明了分步练苗能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赞皇大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云  王宇  田砚亭 《核农学报》2002,16(6):360-365
为解决赞皇大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问题 ,通过对启动培养、增殖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 4个阶段培养条件的研究 ,筛选出该品种的最佳启动、增殖、壮苗和生根培养基 ,分别为 :MS+6-BA0 5mg L +IBA0 1mg L ;MS +6-BA1 5mg L +IBA0 1~0 2mg L ;MS +KT0 5mg L +NAA0 2mg L ;1 2MS+IBA0 6mg L +NAA0 2~ 0 3mg L。  相似文献   

12.
以旱稻基因型旱 65(OryzasativaL .)为母本 ,稗草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 ,获得实粒种子。连续 5年试验结果表明 :( 1 )F0 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去雄 82 4朵小花 ,结实率为 1 2 1‰。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育性正常 ,结实率 92 2 6% ,单株产量超母本 80 3 9%。 ( 3 )F2 农艺性状分离严重 ,但育性无分离。群体 40 5株无不育株出现。选育出的优良变异单株“远F2 1” ,超亲优势为 55 64%。 ( 4)对“远F2 1”衍生F3株系 1 60株考种株穗数、株高、穗长、主茎穗一级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诸性状 ,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 2 3 2 %、1 5 1 8%、47 2 6%、3 3 84%、2 4 2 6%及 2 1 62 % ,差异显著。 ( 5)F5光合速率测定 ,超母本2 9 72 %。远缘杂交对不同属间引入目的基因 ,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克百威残留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活化酯法与牛血清蛋白联接 ,制备出较高活性的人工抗原 ,以此来免疫兔子制备抗克百威的多克隆抗体。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 ,以14 C 克百威建立了克百威放射免疫测定法。该方法对克百威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量为 0 1 75ng ml,线性检测范围为 0 2 56~ 40 0 0 0ng ml,I50 值为 650 0ng ml。在线性检测范围内 ,添加不同浓度克百威的蔬菜样品检测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 1 0 %。在甘蓝菜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为 93 0 %~ 1 0 4 0 % ,变异系数为 4 3 %~ 1 1 5%。所得克百威抗体特异性强 ,与丁硫克百威的交叉反应率为 9 1 5% ,与呋喃酚的交叉反应率为 5 2 9% ,与供试的其它 3种氨基甲酸酯类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 0 5%。  相似文献   

14.
菊苣高效不定芽直接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菊苣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不定芽直接发生及其植株再生体系。在附加不同浓度N-6-benzyladenine(6-BA)或与低浓度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组合的MS培养基上,5~7d外植体表面不经过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直接形成不定芽。组织学观察表明,不定芽起源于叶片维管束薄壁细胞,且其微管组织系统与叶片外植体内微管组织系统紧密相连。6-BA是不定芽直接发生所必需的,外植体的发育时期、取材部位和培养基蔗糖浓度对不定芽直接发生有重要影响。在附加2.0mg/L 6-BA,0.5mg/L NAA,100mg/L Vc,100mg/L VB1,300mg/L脯氨酸和40g/L蔗糖的MS培养基上,培养20d龄基部叶片15d时,不定芽直接发生频率最高为100%,每块外植体上产生的不定芽数量也最多,平均为36~38个。在1/2 MS+IBA 0.5mg/L培养基上,再生苗诱导生根频率为97.58%,再生植株移栽于盆土中,100%存活且生长良好,未见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15.
输液器污染微生物辐射抗性频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 5 6套输液器分离得到 3 0 3 2株分离菌 ,系统地研究了输液器上污染微生物的辐射抗性。用辐射处理获得了较高抗辐射的微生物 98株 ,测定了它们的辐射抗性D10 。分离菌株的D10 是在 0 8~ 4 0kGy之间 ,主要集中在 1 2~ 1 6kGy。D10 ≤1 6kGy占全部污染菌的 99%。所有辐射筛选菌株是革兰氏阳性菌 ,其中 84株是Bacillussp .,1 4株是micrococcussp .。在输液器外壁获得了 1株桔红色的菌株 ,其D10 为 4 0kGy。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行设计的气样前处理装置 ,包括进样口、还原铜管、高效脱氧管和液氮冷阱 ,建立了1 5N示踪 质谱计法直接测定反硝化作用气态氮素损失 (N2 +N2 O)的方法。测得空气中N2 的1 5N自然丰度平均为 0 36 5 9% (理论值为 0 36 6 0 % )、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 0 0 0 0 2 %、C V %为 0 0 9% ,与质谱计的设计精度完全吻合 ;不同气样1 5N丰度测定的C V %在 0 0 3%~ 1 0 8%之间 ,反硝化作用源丰度测定的C V %在 1 2 2 %~ 5 2 1 %之间 ,表明本研究所用的前处理装置对气样中O2 、CO2 及H2 O等杂质气态的清除是十分有效的。另一方面 ,由于1 5N损失的计算是以1 5N原子百分超为基础的 ,计算结果表明 ,当气样的1 5N原子百分超小于 0 0 1 4% (相应的1 5N丰度为 0 380 % )时 ,测得的1 5N损失的C V %有可能大于 5 % ,为此建议气样1 5N丰度最好能大于 0 380 % ,以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以旱稻基因型远F2 1 [旱 65 (Oryzasativa) 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 ]为母本 ,高粱(Sorghumbicolor)基因型沈农 1 33为父本 ,进行属间远缘杂交 ,获得三属间杂交实粒种子。对杂交种F0 、F1、F2 代连续观察结果表明 :( 1 )杂交F0 代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发生 ,结实率仅为 2 63‰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株高、穗长、1级枝梗数、小花数、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诸性状超母本优势为 0 61 %~ 2 0 5 6% ;主茎叶片数多于母本 1片 ,总叶面积超亲优势为 1 1 95 % ;F1出现母本没有的红芒、红护颖和紫柱头 3个可遗传性状 ;( 3)F2 除在生育期、株高及穗长等性状发生分离外 ,其典型特征是穗型、芒性、芒色、柱头颜色、护颖颜色等性状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花前~(14)C同化物分配与累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吕金印  刘军  高俊凤 《核农学报》1999,13(6):357-361
研究结果表明:从花前标记到整个灌浆期,春小麦901 叶和鞘中14 C同化物分配率分别下降231 % 和78% ,陕229 下降了321% 和77% 。茎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901 增加了73 % ,陕229 增加了220 % 。从花前标记、灌浆到成熟,901 穗颖壳14C同化物分配率上升了122% ,陕229 上升了87 % 。在花后21d 前,两品种旗叶14C同化物分配率逐渐下降。花后35d 901 旗叶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存在一个高峰,尔后又下降,比花前标记时下降42 % ;陕229 则一直下降,比花前标记下降45 % 。花后同化物转运,陕229 早于901 ,陕229 籽粒中14C同化物放射性相对高于901 。花前标记的14C同化物在901 中有45 % 转运到籽粒中,陕229 中有111 % 转运到籽粒中去。  相似文献   

19.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热凝胶多糖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卫旗  何国庆 《核农学报》2003,17(5):343-346
利用60 Coγ射线对产生热凝胶多糖 (Curdlan)出发菌株GM 2 4的菌体细胞与原生质体分别进行辐照处理 ,发现60 Coγ射线对GM 2 4原生质体的诱变效应明显优于对其菌体细胞的作用。对最终诱变筛选获得的 1株高产稳定的Curdlan生产突变株A81研究表明 :与GM 2 4相比 ,其Curdlan产量提高了 5 0 4%,发酵周期缩短了 1 8%,发酵终止后底物残糖由 1 5 3g L降至7 4g L。糖的转化率从 38 7%提高至 5 8 2 %。这说明在Curdlan生产菌株的筛选中60 Coγ辐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