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低温胁迫下早钟6号枇杷幼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枇杷品种早钟6号幼果为试材,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6、3℃低温胁迫下,幼果果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0℃低温胁迫下,原生质膜、液泡膜结构完整,叶绿体结构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线粒体双层膜结构依稀可见,但已经没有明显的内脊,内部呈小泡化;-3℃低温胁迫下,原生质膜、液泡膜均破裂,原生质体浓缩,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线粒体膜结构受损,内脊消失.可见,一定的低温会对枇杷幼果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在0℃以下的低温胁迫幼果冻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在低温过程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揭示低温胁迫下桂花在细胞学水平上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年生‘大花丹桂’(O.fragrans‘Dahua Dangui’)为试材,采用智能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条件处理桂花,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5℃低温处理时‘大花丹桂’叶绿体与对照相比有肿胀现象,嗜锇体开始增多,线粒体嵴结构完整;0℃和-5℃胁迫时叶绿体膨胀加剧,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比对照和5℃处理时有增加现象;-10℃和-15℃处理时,叶肉细胞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细胞器崩溃降解:大部分叶绿体向细胞中央游离,形态扭曲,甚至部分叶绿体解体;线粒体双层膜结构完整,但已没有较为明显的嵴结构.【结论】‘大花丹桂’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在低温下的反应非常灵敏,叶绿体的稳定性可作为桂花耐寒性鉴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抽雄期后不同灌水量对玉米穗位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时,玉米叶片叶肉细胞皱缩,细胞的“花环型”结构消失;细胞壁变窄,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叶绿体形状发生变化,从细胞边缘向中央漂移,膜解体破裂;线粒体内外膜和脊模糊,线粒体外膜膨大或破裂;片层结构混乱,基质片层向叶绿体两端拉伸并出现断裂.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叶肉细胞的“花环型”结构清晰可见;细胞壁结构层次清晰,细胞壁的超微结构特征明显;叶绿体外膜逐渐变得清晰,呈长椭圆形或梭形,紧贴细胞壁,被膜清晰;线粒体成规则的圆球形或椭圆形,双层被膜结构完整,内脊清晰;片层增厚,结构逐渐完整且有规律的排列,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清晰可见.综上可见,水分胁迫对玉米生育后期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玉米早衰现象,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抗氧化酶系统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果肉和种子的生理指标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探索幼果低温伤害的机制。【方法】以"大五星"枇杷最易受冻的幼果为试材,经不同低温胁迫(12,6,3,0,-3,-6℃)处理不同时间(12,24,36,48h),测定幼果果肉和种子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抗氧化酶活性,并研究低温胁迫对其组织结构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的影响。【结果】枇杷幼果果肉、种子的LT50分别是-6.1和-4.9℃。果肉、种子分别在0和3℃以上的轻度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MDA含量和REC均较低;但果肉、种子分别在-3和0℃以下重度低温胁迫下,保护酶活性逐渐降低,REC和MDA含量上升。0℃时幼果外果皮细胞出现明显破裂和自溶现象,-3℃时中果皮(果肉)细胞破裂,果实受低温伤害严重。而种子在3℃时种皮细胞出现破裂,0℃时种皮与种胚开始分离,种胚细胞自溶明显,低温伤害较重。【结论】轻度低温胁迫时,过氧化酶系统协同作用可有效清除枇杷幼果果肉和种子细胞内的活性氧;重度胁迫时,酶失去保护功能;枇杷幼果中种子耐低温能力最差,3℃时即出现低温伤害,其次为外果皮,而果肉耐低温能力则最强。  相似文献   

5.
张静  朱为民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2):108-110,114
为研究低温下番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耐寒性较弱的番茄品种010为试材,观察其幼苗经6、10、25℃处理后10d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5℃处理下,叶绿体结构致密有序,体内类囊体片层有规则的整齐排列,细胞的超微结构中无嗜锇颗粒的积累;6、10℃低温处理下,叶绿体超微结构损伤,叶绿体部分膜解体破裂,类囊体片层结构排列紊乱,变形或扭曲,细胞内有较大的淀粉粒和大量嗜锇颗粒的积累。低温逆境导致番茄细胞膜系统和细胞结构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6.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相应保持系比较,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全生育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偏低,低温时期尤为明显.不育系的细胞器发育明显滞后,其莲座期叶片的叶绿体发育不良,呈椭圆形,基粒片层少,不及同期保持系的发达,内部较少积累淀粉粒,线粒体脊少,活性弱,内质网不发达;但到瘤状茎膨大期,不育系叶片的叶绿体发育程度接近保持系,呈梭形,基粒片层清晰发达,线粒体活性也增强;至抽薹期,不育系及保持系叶片的超微结构均呈退化状态,细胞器内膜降解、消失,线粒体空泡化,叶绿体内积累大量的淀粉颗粒.  相似文献   

7.
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叶片色素含量及其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原不育材料及其保持系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发育时期叶片色素含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莲座期原不育材料色素含量极显低于新不育种质及保持系;而在苗期及抽薹期,色素含量差异均不显。各时期不育材料细胞器发育明显滞后于保持系。莲座期,原雄性不育材料叶绿体呈椭圆形,片层结构疏松,叶绿体数目及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新不育种质及保持系。保持系及新不育种质叶绿体发达,片层结构较多。同期保持系线粒体结构发达,内脊丰富,内含物充实;而不育系线粒体结构简单,内脊较少,线粒体的数目高于保持系。到抽薹期,无论叶绿体还是线粒体都呈退化状态,叶绿体内累积淀粉粒,线粒体内脊减少,不育系线粒体严重空泡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枇杷山坡地梯度观测资料和幼果低温箱试验分析,对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了基于日最低气温的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轻度冻害:-2.5℃Tmin≤-1.0℃;中度冻害:-3.5℃Tmin≤-2.5℃;重度冻害:-4.5℃Tmin≤-3.5℃;极重冻害:Tmin≤-4.5℃。  相似文献   

9.
徐州地区8种常绿阔叶乔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女贞、棕榈、石楠、桂花、广玉兰、枇杷、香樟、杨梅等8种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试材,通过对这些树种的叶片形态结构的观测,低温梯度(-3℃~-21℃)处理叶片并测定其电导率、可溶性糖、MDA、SOD活性等,探讨它们在徐州地区的越冬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抗寒性指标对低温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8个树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枇杷-16.59℃、广玉兰- 13.30℃、桂花- 12.77℃、棕榈- 12.59℃、石楠-12.06℃、香樟-11.16℃、女贞-10.54℃、杨梅-6.14℃.综合评价抗寒能力大小为枇杷>广玉兰>石楠>桂花>香樟>棕榈>女贞>杨梅.  相似文献   

10.
低温下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叶片组织结构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材,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不同低温下(5℃和-15℃)两个冬小麦品种的叶片显微、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和-15℃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叶片的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但超微结构差异较显著。东农冬麦1号类囊体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跺叠整齐,沿叶绿体的长轴方向平行排列,而济麦22叶绿体内的类囊体排列方向无规则,与叶绿体长轴形成各种角度。在-15℃时,两个品种叶肉细胞的线粒体皆肿胀呈圆形,嵴的结构模糊,且济麦22有个别线粒体嵴消失现象。该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抗寒种质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