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揭示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对奇台县主栽小麦品种新春37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当地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奇台县春小麦主栽品种新春37号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年份温度、光照、降水等气象因素对新春37号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21年,随着新春37号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和光照总数的升高,产量也逐渐增大;降水量与新春37号生育天数、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皆呈负相关。因此生育期平均温度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新疆滴灌条件下不同来源春小麦品种(系)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新疆、甘肃、宁夏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影响新疆自育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生育期>收获指数>单位面积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生物学产量是决定甘肃春小麦产量的主导因素;影响宁夏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重>结实小穗数>单位面积穗数>生育期>株高.[结论]在对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的改良中应选择千粒重及生物学产量较高、成熟期较早的类型;在新疆生态条件下对引自甘肃的春小麦进行改良时应特别重视对生物学产量较高类型的选择,提高生物学产量的可能途径为:增强分蘖成穗能力,提高结实小穗数;在新疆生态条件下对引自宁夏的春小麦进行改良时应选择穗粒重高、结实性好、群体(穗数)大、中秆早熟类型.  相似文献   

3.
哈密地区春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哈密地区30个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对其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3个农艺性状是影响哈密地区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低、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较高时,春小麦较易获得高产;主成分分析得出,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9.83%,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系3个为A4、A8、A14。  相似文献   

4.
以11个甜荞品种和12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在云南、西藏、山西、内蒙、宁夏、青海6个生态区进行种植,研究了生态因子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平均产量分别为98.11和138.35 kg·亩-1,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3.49%和10.21%,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0.03%和2.45%。甜荞和苦荞品种不同栽培地点的单株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栽培地点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影响比基因型的影响大。除了甜荞籽粒黄酮含量,甜荞和苦荞各性状在不同栽培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甜荞产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苦荞产量和黄酮含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表明海拔是影响甜荞和苦荞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要生态因素。本研究发现甜荞和苦荞对环境敏感性都存在着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5.
芝麻不同类型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评价不同类型芝麻品种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方法]选取国内外芝麻品种179份,按株型、叶腋花数、蒴果棱数差异进行品种分类,对各类型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在各类芝麻品种中,单株蒴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其次是每蒴粒数和千粒重;蒴果长度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是间接效应,株高在不同类型芝麻中表现有差异。[结论]选育芝麻品种时要根据品种类型的不同,对不同性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研究"免申耕"土壤调理剂在柴达木盆地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主要是在提高作物产量、农艺经济性状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上的效果。以春小麦品种柴春901为供试材料,设置三个处理,三个重复,测定不同处理下施用土壤调理剂对产量、效益、土壤容重、CEC、p H值等指标的影响。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土壤CEC,降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p H值和全盐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盐碱化。  相似文献   

7.
气候条件对春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对不同春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产量和品质的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2004年相比,2005年在小麦生育期间过大的水分、低温、光照少的情况下产量偏低,千粒重、容重降低,生育期推迟,品质下降,但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豆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一定的生态类型相联系,不同的生态类型的品种性状间相关是不一样的。生态类型是我们分析研究性状间相关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高寒地区旱地春小麦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论证,认为高寒地区旱地春小麦各生态选育指标中,以株高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亩穗数、小穗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温反应特性的春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黑龙江省春小麦光温反应特性与产量稳定性的关系,对本省小麦四种主要光温反应型8个品种(系)进行产量稳定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光敏型品种的稳定性好于光钝型品种;温钝型品种的稳定性好于温敏型品种,并指出本省春小麦品种产量的稳定性首先取决于感光性强弱,其次是感温性强弱。四种光温反应型品种产量稳定性强弱顺序依次为:光敏温钝型〉光敏温敏型〉光钝温钝型〉光钝温敏型。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研究所,依据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产业带及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地区的自然条件,选育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强筋、中强筋品质类型新品种,即克丰11、克丰12、克丰13、克旱21、克春1号和克春2号,在黑龙江省麦区品种的更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介绍上述6个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特性、产量水平以及栽培要点和适宜种植区域,期望有助于全面了解、快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用黑龙江省春小麦育种史上有典型代表性的8个春小麦品种,结合高产、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分析了不同春小麦品种的产量特点及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春小麦克丰4号、克旱16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明显增加,达到超高产的水平。8个春小麦品种的主穗籽粒干重变化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均呈“S”曲线,其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但峰值的大小与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不同。克旱16的灌浆速率为最高,可达0.1195 mg·d^-1;而克丰4号是早熟、小粒、密植型品种,其特点是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早,开花后12.6 d时达到最大灌浆速率,保证有效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对宁夏近40年选育的63个春小麦品种(品系)试验材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正常情况下,春小麦品种(品系)间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都相对较低,宁夏育成春小麦品种(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与外省份相比,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30个新疆自育的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结果]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和成穗率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在遗传距离8.37水平上将30份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短,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和成穗率较高时,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东北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陈群  耿婷  侯雯嘉  陈长青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1904-1916
【目的】探求东北三省近20 年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下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三省进行区域研究,利用东北地区近20 年气候观察数据和春玉米长期观测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与春玉米生育进程数据和历史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1989-2009 年春玉米生长季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每年分别为0.050、0.045和0.044℃,表现为春玉米生育期间白天增温幅度较夜间增温幅度大,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近20 年黑龙江省各试验站平均播种日期变化趋势是每年提前0.10 d,而吉林省、辽宁省各试验站每年分别推迟0.18和0.21 d。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各试验站春玉米平均成熟日期变化趋势分别每年推迟0.39、0.35和0.55 d,平均生育期天数变化趋势分别每年增加0.49、0.17和0.34 d,成熟日期推迟的幅度大于播种日期的推迟幅度导致三省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增加。对1991-2006 年东北地区审定品种生育期数据与气候数据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黑龙江省最高温度(Tmax)上升会延长审定品种生育期,而吉林和辽宁省春玉米的审定品种生育期与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现为正相关。采用T检验法分析春玉米审定品种生育期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期关系表明,黑龙江和辽宁省的审定品种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呈一致的增加趋势,且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线性偏回归测验法分析品种和气候因子对春玉米生育期影响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是导致春玉米生育期不断延长的主要原因。三省春玉米近20 年平均产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其趋势由小到大的次序是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越往北其产量增加趋势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东北各省地级市1989-2009年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的变化均会影响春玉米的产量。温度上升,东北部产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南部减产。【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春玉米品种对气候变暖是逐步适应,可以利用其适应潜力,通过春玉米品种改良和调整播期等措施来适应气候变暖,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种植的春小麦品种。[方法]选用9个春小麦品种,以西旱2号为对照,分析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果]甘春25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抗旱性强,籽粒饱满,籽粒大,千粒重高,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表现对条锈病免疫,产量较高,产量较对照西旱2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陇春27号、甘春27号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定西42号、13JDJ103产量较对照增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根据品种特性,甘春25号、陇春27号、甘春27号、定西42号和13JDJ103可在甘肃中部会宁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作物品种选育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黄淮麦区是中国最大的麦区,在保障中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过去30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气温要素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近30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典型代表临汾点的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及该市的气温资料,研究对照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平均气温和≥0℃积温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农艺性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小麦生育期的平均气温、≥0℃积温、最低和最高温度在逐年呈缓慢增加。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5℃,≥0℃积温平均每年上升21.9℃,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0℃积温变化更能深入反映小麦生育期的温度变化情况。小麦生育期最高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2℃、最低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16℃。播种至越冬前的平均气温和≥0℃积温增加最多,营养生长阶段平均气温和≥0℃积温增加明显,生殖生长阶段平均气温增加较少且≥0℃积温有下降趋势。随着气候变暖,分蘖多的强冬性品种逐渐被分蘖适中的冬性和弱冬性品种替代。1986-1996年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幅度不大,1997-2007年期间变化较大,2007-2014年变化幅度最大;这和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黄淮旱地对照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分别每年平均增加1.57%和3.39%。有效穗数和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分别每年平均下降0.16%和1.29%。产量与株高(0.684**)、有效穗(0.531**)和千粒重(0.541**)均极显著正相关。株高、起身至拔节期≥0℃积温和平均气温是决定小麦产量的3个主要因子,分别决定了小麦产量的46.73%、26.17和3.26%的变异。在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气候变化中,起身至拔节期≥0℃积温和株高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正效应;起身至拔节期平均气温为负效应。【结论】气候变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和有效穗数适中、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的中高产抗旱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育种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两个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即龙麦26(不耐密)和克旱16(耐密)为材,在田间机播条件下进行不同硅肥用量基施试验,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的光合性能、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构成因素,以探明基施硅肥对春小麦源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硅肥可协调小麦源库关系,使小麦源足、库大。两个春小麦品种施入硅肥后穗长和小穗数增加,千粒重未达到显著水平,硅肥提高了不耐密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增加了耐密品种的穗数。不耐密品种龙麦26、耐密品种克旱16的最优硅肥施用量分别为30 kg·hm-2、60 kg·hm-2,过多施入硅肥反倒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冬型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坝下地区春播的生育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短一长”特征。播种一生理拔节期间的天数和同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呈极 显著正相关。生理拔节-抽穗天数与此间的“平均光温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了温光互作效应。在一定温 度范围内,抽穗-成熟天数与此间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春型小麦品种相比,弱冬性的冀麦7号千粒重 和产量较高。通过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种试验,冬型小麦品种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黑龙江省春小麦育种史上有典型代表性的“克字号”春小麦系列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春小麦育种目标,分析了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的产量遗传改良进度与系谱,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品种产量结构中有利于增加产量的主要性状,如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等均呈正向改进的趋势,遗传改良进度分别为50.94%、24.44%、19.70%,而且不同年代的遗传改良策略各异。在每次品种的大规模更新换代中骨干亲本起着关键作用,每个育种阶段都根据当时主栽品种的缺点及生产需要确定育种目标,有目的地引进优良亲本,进而选育出更好的品种,有效地提高小麦产量,为今后小麦育种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