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上杭县马铃薯生产上科学合理施用商品有机肥,以减少过量施用化肥,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马铃薯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100%化肥(1 500kg)、减施化肥10%+有机肥4 500kg·hm-2、减施化肥20%+有机肥4 500kg·hm-2、减施化肥30%+有机肥4 500kg·hm-2处理,分析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作用,显著增加商品薯率,但减施化肥20%+有机肥4 500kg·hm-2及减施化肥30%+有机肥4 500kg·hm-2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比对照均有所降低;综合比较以减施化肥10%+有机肥4 500kg·hm-2处理的效果最佳,与对照(100%化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14g·kg-1,有效磷提高0.9mg·kg-1,速效钾提高0.6mg·kg-1,pH值提高0.3,马铃薯商品率显著提高,产量增加1 666.5kg·hm-2,经济效益增加1 023元·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寡聚糖和广谱杀菌剂多菌灵配合使用对大豆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生物药剂寡聚糖与多菌灵按照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防治大豆叶部病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与寡聚糖混用的药剂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独施用多菌灵,其中处理7(多菌灵1 125g·hm-2+寡聚糖941.7mL·hm-2)对大豆霜霉病的防效最好(56.7%),处理3(多菌灵1 500g·hm-2+寡聚糖823.95 mL·hm-2)对大豆褐纹病的防效最好(18.9%),处理8(多菌灵1 125g·hm-2+寡聚糖1 059.3mL·hm-2)对大豆叶枯病防效最好(12.2%)。在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中,各处理中以处理6(多菌灵1 125g·hm-2+寡聚糖823.95mL·hm-2)产量最高。各处理均能减少病粒数,处理5(多菌灵1 500g·hm-2+寡聚糖1 059.3mL·hm-2)的霜霉病病粒数最少,处理6的灰斑病粒和细菌斑点病病粒最少,处理5紫斑病粒最少。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最佳药剂拌种配方,以克新13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用新复极差法分析得出不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00mL凯普克+100g美派安+50mL瑞苗清+400m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20g兽用链霉素的出苗率为94.67%,对立枯病防效为100.00%,对早疫病的防效为88.89%,产量为45 505kg.hm-2,比对照增产9.37%,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九种药剂组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低残留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9种药剂组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B[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C[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80%乙蒜素EC+50%多菌灵WP混配)]和K[58%甲霜灵·锰锌WP+58%甲霜灵·锰锌WP+58%甲霜灵·锰锌WP],防治效果分别为81.54%、74.66%、71.27%。折合单产最高的是处理B,为31 303.95kg·hm-2,其次是处理C和K,为24 363.60kg·hm-2、23 525.25kg·hm-2。1%水平上,处理B表现极显著。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要防治3次以上,前期使用保护剂,后期用治疗剂,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混配喷施促进型和抑制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在大田条件下水稻叶片中总糖、还原糖以及三种保护酶的变化。通过生理指标的测定,为提高水稻抗逆性奠定了基础。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分别喷施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喷施98%细胞分裂素+98%甲哌钅翁和98%细胞分裂素+5%烯效唑乳油有效提高了水稻叶片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其中以98%细胞分裂素15.15 g·hm-2+98%甲哌钅翁30.30 g·hm-2作用为最佳,98%细胞分裂素30.30 g·hm-2+5%烯效唑乳油150 ml·hm-2、98%细胞分裂素15.15 g·hm-2+5%烯效唑乳油300 m L·hm-2次之。  相似文献   

6.
大豆田杂草正逐渐形成以苣荬菜、鸭跖草、刺儿菜为主的杂草群落。为更高效地防除豆田杂草,对多种常用除草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0%乙草胺有胶成分1 782g·hm-2+25%氟磺胺草醚有效成分375g·hm-2苗前土壤封闭处理效果最佳;苗后茎叶处理时采用12%烯草酮有效成分252g·hm-2+48%灭草松有效成分1 080g·hm-2效果最佳。"三菜"较多时也可采用12%烯草酮有效成分252g·hm-2或10.8%高效盖草能有效成分98g·hm-2与25%氟磺胺草醚有效成分375g·hm-2进行喷雾,可获得良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潜在石漠化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方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法,在15°左右潜在轻度石漠化坡耕地上进行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和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种植处理的马铃薯单产15 853.95 kg·hm-2,玉米单产6 285.75 kg·hm-2,马铃薯+玉米复合产量22 139.70 kg·hm-2,复合产值13 878.90元·hm-2;与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处理相比,马铃薯产量增10.94%,玉米产量增8.29%,复合产量增10.17%,复合产值增9.36%;能有效减轻土壤水分、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复合肥对马铃薯增产的影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复合肥用量(0,300,600,900,1 200和1 500kg·hm-2)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不同程度影响马铃薯产量,叶片叶绿素(a+b)含量、光合速率(Pn)和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与对照相比,用量为1 200kg·hm-2复合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5.37%和21.51%;各施肥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以1 200kg·hm-2施用量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增长率分别达66.67%和51.19%。因此,马铃薯以施1 200kg·hm-2复合肥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定毕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毕薯5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实施不同种植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影响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影响马铃薯单株产量的顺序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单株结薯数的顺序为密度钾肥磷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商品薯率的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密度。当密度为54 485.40株·hm-2,施氮肥459.34kg·hm-2、磷肥590.09kg·hm-2、钾肥454.08kg·hm-2时,可获得最高单株产量为718g;当密度为34 434.60株·hm-2,施氮肥432.18kg·hm-2、磷肥735.08kg·hm-2、钾肥286.98kg·hm-2时,可获得最多单株结薯数为14.8个;当密度为58 527.90株·hm-2,施氮肥1 011.48kg·hm-2、磷肥2 614.89kg·hm-2、钾肥437.60kg·hm-2时,可获得最高商品薯率为71.18%。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生物消毒剂辣根素对番茄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开展了20%辣根素水乳剂45,75,105 L·hm-2与农户常用于前期预防和土壤处理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2 500 g+3%辛硫磷颗粒剂90 000 g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 500 g+3%辛硫磷颗粒剂90 000 g的对比试验,通过滴灌施药的方法对设施番茄的定植前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调查各处理对番茄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各剂量20%辣根素对番茄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多菌灵+辛硫磷和甲基硫菌灵+辛硫磷的常规配方,其中以20%辣根素水乳剂105 L·hm-2剂量效果最佳,利用辣根素防治番茄真菌病害的安全性较高,可在天津市设施园区番茄真菌病害防治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干旱区农业发展新途径,研究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3P2K2(N 326.25kg·hm-2,P2O5138kg·hm-2,K2O 90kg·hm-2)处理下马铃薯株高、大(中)薯数、单株薯重明显提高,小薯数明显降低。在N3P2K2处理下马铃薯产量达到最高,达61 516kg·hm-2。施氮量217.50kg·hm-2处理下,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31%;施磷量69kg·hm-2处理下,磷肥利用率最高为16.09%;施钾量45kg·hm-2处理下,钾肥利用率最高为64.67%。N3P2K2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达到了80.17kg·hm-2·mm-1。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时,各施氮处理块茎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氮处理增加42.80%~91.59%,且施氮120 kg.hm-2处理最高;在磷钾肥的基础上施用氮肥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增产幅度为22.30%~61.48%;施氮120 kg.hm-2处理产量增加幅度最大,且产量极显著地高于施氮60 kg.hm-2和不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特性与施用技术,在闽东南冬种马铃薯区设置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的N素积累呈Logistic曲线动态,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发展动态呈单峰曲线,马铃薯产量、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积累量均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在供试条件下,马铃薯目标产量38t.hm-2,平均每生产1 000kg鲜薯的吸N量为3.31kg,需施N5.91kg,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经济施N量为239.5kg.hm-2。  相似文献   

14.
8种除草剂对林业苗圃杂草的防除效果和苗木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进行除草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150~750 g.hm-2)、20%盖杰乳油(2 250~3 150 mL·hm-2)、33%施田补乳油(1 200~90 000 mL·hm-2)、24%惠尔乳油(600~3 000 mL·hm-2)、坪绿1号(900~1 500 mL·hm-2)、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 250~2 700 mL·hm-2)、50%丁草胺乳油(900~2 700 mL·hm-2)、30%苄丁可湿性粉剂(900~1 500 mL·hm-2)等8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控草时间各不相同,其中24%惠尔乳油(1 200 mL·hm-2)的除草效果可达100%,且控草时间在45 d以上;其他几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和控草时间均低于24%惠尔乳油(1 200 mL·hm-2)相应指标.苗木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4%惠尔乳油(1 200 mL·hm-2)对参试的播种苗出苗、早期生长和根系的影响是有限和短暂的,既使在苗木速生前期(出苗30 d前后)进行药剂处理,对苗木周年生长量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品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坝上地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N0(0 kg·hm-2),N1(35 640 kg·hm-2),N2(47 520 kg·hm-2),N3(59 400 kg·hm-2),N4(71 280 kg·hm-2),N5(95 040 kg·hm-2)6个有机肥投入水平和1个常规施肥处理(N6),以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产量、品质指标和土壤硝态氮、速效磷残留作为综合评判指标,寻求有机肥最佳投入量。结果表明,N2,N3和N4处理的马铃薯病害发生率较低,N4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N3处理的马铃薯淀粉、粗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N0,N1,N2和N3处理的土壤硝酸盐含量在1403~1516 mg·kg-1之间,显著(P<005)低于N4,N5和N6处理。建议有机肥施用量为59 400 kg·hm-2,既可以在保持土壤肥力的基础上降低环境风险,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种薯大小对整薯播种马铃薯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采用整薯播种的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0~90g大小的种薯范围内,随种薯增大,马铃薯生物量呈递增趋势,种薯大于30g时,块茎产量明显提高,平均比使用30g以下的种薯增产8.64%~40.21%.但种薯越大,用种量越大,种薯成本也越高.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分析,生产上应选用50~70g的种薯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安全有效的红小豆大田除草剂,对红小豆品种小丰2号田间进行播后苗前除草试验。结果表明:除草效果最好的处理为75%噻吩磺隆WG 30g·hm-2+72%异丙甲草胺EC 1 800mL·hm-2,使用药剂后的20和40d的株防效最高,分别为94.0%和87.5%;其红小豆产量为2 024.6kg·hm-2,与其它处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适宜在红小豆田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对等离子体不同剂量处理花生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花生种子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量、根系长度、下针期株高和下针率;各处理皆比对照处理增产增效,增幅为314~596 kg.hm-2,增幅达5.4%~15.5%;增值1 439~4 169元.hm-2。其中处理3的增产、增幅、增值都最高,分别为596 kg.hm-2、15.5%和4 169元.hm-2。表明处理3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显著,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中熟品种克新18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西部农场进行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探讨其对马铃薯生长、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宜过早播种,过早易遭受低温,影响壮苗,从而影响产量及品质;黑龙江省马铃暑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此期播种的产量高,与其它播期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高产量迭49 ...  相似文献   

20.
菜用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马铃薯主产区龙海,采用4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及不同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施用量对优质菜用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N肥、K肥、P肥.经计算机上模拟寻优,获得了该品种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产量高于35 832.75kg·hm-2的优良组合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