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积极开发我市低产水面资源,以达科技兴渔之目的。1990年由江西大学生物学系和丰城市畜牧水产局联合组织开发丰城市万亩池塘养鱼低产改造,计划实施面积1万亩,期限一年:在我市近5万亩池塘中选定单产150千克左右的低产池塘,将池塘改造、合理放养、鱼病防治、综合养鱼,轮捕轮放等技术措施配套组合、形成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技术,以探讨池塘低产变高产的模式化增产技术,目标是通过多项淡水养鱼增产技术措施的配套组合,强亿各项管理措施,使项目池塘养鱼单产由1989年的150千克左右提高至1990年的250千克以上,便于以后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陶乐农 《内陆水产》1995,21(8):14-14
池塘养鱼的后期管理池塘养鱼,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鱼类生长后期。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鱼类生长是分期的,有“七(长)长,八(长)短”之说。即:大约在8月份以前,鱼类侧重于长长,即长架子,可视为前期生长;从8月份起,鱼类侧重于长重,即长膘,可视为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3.
铁凌 《水产养殖》1996,(1):11-12
池塘循环水养鱼一般要比传统的静水养鱼增产1倍左右。通过把池塘的静水采用动力设备变成微流水,从而达到调节水质,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大面积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水养鱼密度大,成活率高,省饲料,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鱼生产经营效益关系到产业自身的巩固和发展,作者经过多年的生产,科研和调查研究,并在199-1993年以上海市淀山湖联营养殖场为试点,探索池塘养鱼高效益管理模式,归纳为“一个目标,二个保证,三种动力”的“1-2-3管理模式”。具体实施后,淀山湖联营养殖场1993年获池塘养鱼每公顷净产11565公斤,每个职工平均产值达42375.32元,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培育池塘水质是一个复杂又细致的过程,农谚有“看水养鱼”,“调好一塘水,才能养好一塘鱼”,总结了调节水质的重要性。特别是精氧池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多,在夏季高温季节,水质管理尤其重要。加强高温季节水质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池塘溶氧,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疫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以来,全国性的池塘养鱼面积增产试验相继开展。为了进一步探索寒冷地区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的技术措施,省水产主管部门给我区下达了农牧渔业部“丰收计划”项目,要求完成2000亩连片鱼塘平均亩产350公斤的试验任务。这一项目由于其面积较大,产量高于全省池塘平均单产近1倍,综合技术要求高,在我省尚无先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郭严军 《河南水产》1991,(3):56-56,F003
“池塘大面积养鱼高产技术推广试验”是农业部水产司,1989年下达,由河南省水利厅水产技术服务总站和洛阳市水利水产局共同承担的项目。项目要求:池塘养鱼面积1万亩;1989-1990年平均亩净产300公斤;亩均利润500—600元。  相似文献   

8.
凌剑 《内陆水产》2000,25(9):22-23
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高产养鱼新技术,一般要比传统的静水养鱼增产 1倍左右。其原理是将池塘的静水采用动力设备变成微流水,从而达到调节水质,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大面积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水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省饲料,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布局 池塘布局一般可分为两种:双池循环与单池循环。进行循环水养鱼的池塘面积以 1 500~ 2 520为宜,水深在 1.8 m左右,池坡 1∶ 1.5。双池循环的 2口池塘要求彼…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鱼高产高效应具备“水、种、饵、氧、密、混、轮、防、管”等条件和技术。南阳市白桐干渠养殖带是我市高标准开发的连片精养池塘,经过多年的完善、发展,早已具备高产高效的条件和技术。其中轮捕轮放是白桐干渠精养池塘多年来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平均每亩水面养鱼净产量在1吨以上。现将池塘轮捕轮放要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推广选进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摸索和探讨池塘养鱼大面积综合增产技术,大幅度提高池塘养鱼产量。江西省水产局1990年下达我市农业部“丰收计划”《池塘养鱼大面积综合增产技术》课题,试验选点在樟树市张家山乡。试验需使用池塘面积3000亩;要求平均亩净产450公斤;  相似文献   

12.
1什么是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淡水池塘80:20池塘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鲴、尼罗罗非鱼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  相似文献   

13.
增城市在2001年组织高产高效增收混养配套技术中,通过调整养结构,推广8项实用综合技术措施,首次突破历史上全市池塘每667米2产鱼超半吨(511千克)、全市养殖面积4386公顷、总产31794吨。总产值31768万元;总产量、单产,产值均比上年增5%、5%、4%,渔业产值总农业总产值20%,挖掘池塘养鱼潜力,实现了渔业增产、增效、渔(农)民增收。渔业生产成为农业中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现将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清整池塘与消毒技术淤泥有供肥、保肥,调节水质肥度的作用,它既是池塘有机物的“贮存库”,又是“生物加工厂”。但是如果淤泥过多,耗氧大,…  相似文献   

14.
赵亚东 《齐鲁渔业》2006,23(4):25-26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鲫、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鱼回)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 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1 池塘标准  相似文献   

15.
网箱养鱼在江河、湖泊、水库以至近海等自然水域发展较快,而在精养成鱼塘正常养鱼的同时进行网箱养鱼较少。笔者通过1995~1996年在精养成鱼塘进行网箱养鱼的试验认为,开发池塘网箱养鱼具有广阔的前景,对于充分发挥池塘资源优势,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深远意义。1池塘网箱养鱼的可行性1.1池塘有网箱养鱼所需的水环境池塘虽为流水状态,但目前大部分精养鱼池排沙方便,且有的塘口还有增氧机械,与河、湖、库等自然水域一样,有着生活的基本条件,因而池塘水体可设置网箱养鱼。1.2池塘养鱼与网箱养鱼互无干扰池塘养鱼实际上是一…  相似文献   

16.
内陆山区主养草鱼塘四季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喜 《内陆水产》2000,25(6):17-18
我市地处闽北山区,池塘养殖面积0.62万hm2,由于山区草资源丰富,传统以养殖草鱼为主,适量搭配鲢、鳙、鲤鱼等;由于技术管理差异,养殖单产水平参差不齐,悬殊很大,低的仅100kg/667,高的达800kg/667。实践表明,抓好池塘的精心管理是池塘养鱼获得高产的根本保证,而山区池塘管理还应结合本地区的自然与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因季节而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1春季管理抓好池塘春季的管理,是确保当年池塘高产的重要环节,可采取如下措施。1.1清塘培水山区池塘水质偏酸,选用生石灰清塘最佳,可改良水质,提高水体pH值。每6…  相似文献   

17.
养鱼池塘条件优劣、养鱼技术水平高低、饲养管理精细与否,以及饵肥料供应情况好坏等都严重制约着池塘养鱼产量的提高,尤其是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前提。而低产鱼塘产量低往往与这几个方面因素分不开,甚至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必须对养鱼池塘、养鱼方式等进行改造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宜宾县喜捷镇下食堂村,改革农村池塘养鱼方式,混放密养“斤两鱼种”,一次放足,分批捕捞,实行多层次、高密度、立体化养鱼,连续几年平均亩净产超过1000公斤。该村池塘养鱼精养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1996~1997年在永济市沿黄万亩盐碱池塘进行“500公斤养鱼模式技术”项目试验,将传统养鱼和高产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三种高产模式的生产格局,使池塘单产每亩由380kg提高到824.7kg。同时,项目促进了配合饲料应用和渔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综合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0.
池塘鱼种、饵料,是高产的物质基础,科学的放养和投饵、精细的水质管理和鱼病防治,适时的间捕和流水微流水养鱼技术的推广,是高产的有效措施。对池塘养鱼I舶高产因子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