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苎麻冬培就是冬季在麻园进行培育管理。苎麻是多年生作物,尽管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但地下部分的麻蔸并没有休眠,仍在进行孕芽壮蔸等生命活动。冬培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延长苎麻宿根年代,为苎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  相似文献   

2.
怎样搞好苎麻冬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冬培就是冬季在麻园进行培育管理。苎麻是多年生作物,尽管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但地下部分的麻蔸并没有休眠,仍在进行孕芽壮蔸等生命活动。冬培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延长苎麻宿根年代,为苎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据我所试验,苎麻冬培全年可增产44.8%,新麻增产更多。冬培包括深中耕、重施肥、培土覆蔸三个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苎麻雄性不育材料时,需要明确其基本农艺性状、与父本花期相遇、开花结实能力及后代生长发育等情况。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研究是苎麻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基础。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了9份雄性不育苎麻种质的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结实能力,结果表明:弯子苎麻和黄小叶的农艺性状优势明显。弯子苎麻在头麻、二麻、三麻年均纤维细度都达到2000公支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种质,高抗花叶病但耐旱性中等。9份种质都可天然结实,黄小叶结实能力最高,达到150 g/蔸,弯子苎麻的结实能力中等,为47 g/蔸。园青5号的千粒重最高,达到0.11 g,弯子苎麻的千粒重为0.08 g。红圆麻和园青5号的发芽势明显高于其他种质,分别达到了36%和29%,弯子苎麻发芽势为15%。综合分析弯子苎麻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俱佳,结实能力中等,发芽势尚可,可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首选亲本。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收支平衡对苎麻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干旱和淹(渍)水是两种主要的水分胁迫方式,对苎麻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有很大影响。干旱胁迫明显降低苎麻的光合作用,改变细胞质膜的相对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干扰内源激素的合成;而淹(渍)水主要使苎麻根部发生腐烂,造成严重的败蔸。苎麻在水分胁迫下产量显著下降,其品质和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品种间存在差异。文章结合前人研究概述了苎麻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并借鉴其他作物水分胁迫研究和现代育种方法,在选育耐旱性和耐淹性强的苎麻品种等方面进行展望,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苎麻高效栽培提供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3季苎麻(Boehmeria nivea L.)试验探讨了4个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产量、纤维支数和败蔸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提升苎麻株高、茎粗、鲜皮厚度、有效株数和鲜皮出麻率等产量因素,原麻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随着叶面肥中营养元素种类增加,苎麻的原麻产量、生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且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全年纤维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面施肥能提高苎麻的纤维支数,但在不同的收获期处理间差异较大。其中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处理下纤维支数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中苎1号提高了1.12%~4.75%(头麻)、0.57%~5.44%(二麻)和0.94%~2.62%(三麻),多倍体1号提高了2.48%~7.22%(头麻)、0.70%~7.64%(二麻)和0.55%~7.49%(三麻)。不同处理下苎麻败蔸情况差异不大,叶面施肥不能减少败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苎麻根腐线虫 Pratylenchus coffeaeZimmermann 主要侵害苎麻根茎(麻蔸)。即使中等罹病麻园,地上部的症状也不十分明显。只凭地上部麻株的症状很难确定是否该虫的为害。为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该病,综合前人工作和作者经验,提出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20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熊和平研究员带领苎麻栽培、病虫害防治和机械收获技术等岗位科学家一行12人,到湖南沅江市明星村进行了苎麻冬培技术现场培训. "苎麻是多年生作物,地下部分俗称"麻蔸",是整个地上部分的营养库,搞好冬季培管是一年的关键".专家们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冬培的关键是深中耕,深施肥和蔸培土.要做到田沟清楚,不渍水,防地下害虫".在苎麻地里,看到了整齐的沟垄,用肥土压实的苎麻蔸和水沟纵横相通的田块.  相似文献   

8.
苎麻根腐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苎麻败蔸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害遍布我国苎麻产区。据我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麻区调查,三年以上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8.94。发病中等的麻园减产20-30%;严重受害的麻园,在足够的肥水条件下尚能维持一定产量,一遇干旱造成失收。  相似文献   

9.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苎麻败蔸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害遍布我国苎麻产区。据我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麻区调查,三年以上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8.94。发病中等的麻园减产20—30%;严重受害  相似文献   

10.
镉污染环境中镉在苎麻植株各部分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种植于镉污染农田的40份苎麻品种中,筛选农艺性状相差较大的8个品种进行植株各部分及土壤镉含量测定,发现苎麻植株各部分平均含镉量的总趋势为:麻壳>原麻>根>骨>叶,其比例为8.4032.68752.56812.21781,同时比较不同品种植株各部分镉含量差异发现,1号品种(湘苎二号)茎的平均含镉量可达其根的4.7037倍,可达其叶的3.0189倍,另比较地上部平均含镉量和根际土的差异发现,5号品种(宜春红心麻)地上部平均含镉量可达其根际土的5倍左右,可使根际土的含镉量相对田间土壤降低80.84%,本试验揭示了苎麻具有很强的富集镉的能力,同时不同品种以及植株不同部位富集镉的能力相差很大,为苎麻治理重金属镉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苎麻青枯病是一种危险性病害。于1963年4月首次在本所(湖南沅江)苎麻品种资源圃内发现,它是以麻株萎蔫逐渐全蔸凋萎枯死为特征的传染性病害,来势凶猛,蔓延迅速。截止1964年9月,仅一年多时间蔓延扩散至全圃,数百份苎麻品种材料全部得病,大片死亡,被迫挖除烧毁。由于采取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对苎麻、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进行厌氧脱胶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H值稳定在7.2左右,化学需氧量(COD)在327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下,能实现近零排放;试验参数条件下苎麻脱胶效果优于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苎麻纤维残胶率可达1.32%(低于化学脱胶),剑麻、大麻和棕榈麻残胶率分别为16.03%、20.13%、35.49%;各纤维强力指标能够达到传统化学脱胶法水平,其中苎麻的各项指标满足《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的一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种植于镉污染农田的40份苎麻品种中,筛选农艺性状相差较大的8个品种进行植株各部分及土壤镉含量测定,发现苎麻植株各部分平均含镉量的总趋势为麻壳>原麻>根>骨>叶,其比例为8.4032.68752.56812.21781,同时比较不同品种植株各部分镉含量差异发现,1号品种(湘苎二号)茎的平均含镉量可达其根的4.7037倍,可达其叶的3 0189倍,另比较地上部平均含镉量和根际土的差异发现,5号品种(宜春红心麻)地上部平均含镉量可达其根际土的5倍左右,可使根际土的含镉量相对田间土壤降低80.84%,本试验揭示了苎麻具有很强的富集镉的能力,同时不同品种以及植株不同部位富集镉的能力相差很大,为苎麻治理重金属镉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3月下旬,利用“圆叶青”和“湘苎三号”良种,进行分蔸移栽。5月下旬进行幼苗破杆,加强麻园水肥管理,8月上旬收剥二麻。10月下旬收剥三麻。通过苎麻幼苗早期破杆,二麻成熟植株接近壮龄麻收剥丰产麻植株高度;三麻成熟植株达壮龄麻收剥丰产麻植株高度,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纬度地区,苎麻收剥时间和收麻次数不完全相同。我国秦、淮麻区及鄂西高山麻区,一般年收两次;长江中、下游麻区(包括川东北麻区)年收三次;华南麻区可年收三、四次;台湾可年收四、五次。长江流域麻区,每季麻生长期头麻需85~90天;二麻只需50天左右;三麻需75天左右。可见,苎麻的生长发育和培管季节性很强。要想获得全年苎麻高产,则要季季高产,这就要认真搞好麻收“四快”(快收嘛、快砍杆、快中耕、快施肥)。  相似文献   

16.
苎麻杂交品种"川苎8号"杂交制种,其增产技术措施主要是:合理的父母本行比;三麻搭架防风;以农家肥为主;三麻增施磷钾肥及少施或不施氮肥。此外还应做好如花期调节、新栽麻就地压条盘蔸增株、病虫防治等常规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区是全国七大苎麻商品基地之一。以种芦竹青和黑皮蔸为主,面积占71.24%。芦竹青原麻单纤维支数以头麻最高、二麻次之,三麻最低。据测定,单纤维支数在1600~2288支之间,平均1790支。三熟制中的原麻单纤维支数低而不稳。为了改善原麻品质,从1979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年收四次麻的研究,并于1983年在宜春县楠木公社塔下埚  相似文献   

18.
1979~1981年的试验表明,滨湖麻区高产品种为“鸡骨白”、“芦竹青”。在沙质土、肥力中等、行距80厘米,蔸距35厘米,细切种根育苗移栽条件下,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154.35公斤、151.02公斤,比黄壳早(142.35公斤/亩)、湘苎一号(122.6公斤/亩)、黑皮蔸(96.0公斤/亩)、自里子青(59.78公斤/亩)增产。 1979~1981年的试验还表明,滨湖麻区苎麻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亚麻品种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探讨水分胁迫对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椰粉培养基苗盘恒温培养试验,对苗期(播种后第10d)的4个亚麻品种进行12d的干旱和淹水胁迫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促进亚麻根系发育,抑制茎和叶生长。而淹水胁迫对不同亚麻品种生长特征的影响存在差异。淹水胁迫明显减少了亚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短期的干旱胁迫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长期的干旱胁迫会减少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或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亚麻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持续增加。干旱胁迫较淹水胁迫更为显著地提高了脯氨酸的含量。淹水及干旱胁迫都可造成亚麻叶片中SOD和POD先升高后降低,且丙二醛的含量则持续增加。各亚麻品种的水分胁迫耐受性能存在差异,其中中亚麻1号的水分胁迫耐受性最好,Agatha最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开展苎麻生理、生态研究的需要,笔者于1981年以湖北省栽培面积最大的细叶绿和大叶绿两个品种为试测材料,探索用长乘宽法测定苎麻叶面积的换算系数(以下简称换算系数)。两品种种在相邻的两块地上,都是三龄麻。在每季麻的生长期间,每隔4天取样茎5根(三麻为3—4根),逐片叶测定其长乘宽之积,并用求积仪测定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