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已被广大农户接受,但育秧技术要求高。目前,常用育秧技术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工厂化育秧等。在这几种育秧方法中,营养土(床土)采集、破碎、培肥、过筛、盖土等工序繁杂,比较费工费时,不能适应大面积机插秧的需要。而淤泥软盘育秧即用大田淤(烂)泥替代营养土进行软盘育秧,操作技术简单,易于推广。淤泥软盘育秧作业步骤:秧田的选择,精做秧田,铺放软盘,淤烂泥装盘,撒播稻种,开排水沟,拱棚盖膜,秧苗管理,起盘运秧,装秧机插。  相似文献   

2.
水稻机插秧的秧苗质量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插秧机推广的成败.机插秧壮秧(质量)指标:秧龄15~20天,株高12~17cm,叶龄3.5~4叶,苗基部茎宽> 2mm,单株白根量10条,苗齐苗均;根系盘结、提起不散,才不会造成机插卡滞、断秧或漏插. 在大面积推广时,有些农户育秧时总出现僵苗、烂秧、弱苗及完整率低等现象;使用这些秧苗机插作业时势必造成漏秧、漂秧、断秧等情况,增加农户补秧难度,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打击了农户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插旱秧育秧技术是指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或晒谷场,来育秧的技术。实践证明,水稻机插旱秧育秧技术具有节省秧田,节省时间,管理方便,能以水调节秧苗生长,抗春寒能力强和起秧容易运秧方便等优点。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三分种,七分管。机插水稻实行了定行、定穴、定深和定苗移栽,满足了宽行、窄距、浅栽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求。在解决了育秧和机插秧技术环节后,并非大功告成,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机插秧后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机械化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机插秧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育秧,没有标准化的秧苗,很难实现机插秧的成功,在育秧过程中,常常遇到以下问题。1.床土问题如果取土便利,建议按要求选取比较肥沃的菜园土做营养土为宜,这样有利于苗期管理、有利于机插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秧苗在大田尽快恢复。使用床土需要特别注意几点:多年使用草木灰的菜园土不能用;当年喷洒过除草剂的土质不能用;沙质的  相似文献   

5.
机插水稻采用专用基质育秧是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秧好半熟稻,苗好产量高",培育出适合机插的秧苗是水稻机插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育秧环节的取土困难、工序复杂、秧苗素质不稳、无法实现规模化育秧等问题日益凸显。水稻育秧专用基质主要是利用秸秆等可再生性植物资源为原料,根据机插对水稻秧苗的要求以及水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水稻机插秧在苍溪县永宁镇已是第5个年头,通过实践创新,目前已形成永宁镇独特的水稻机插秧稀泥育秧技术。稀泥育秧是在传统营养土育秧的技术基础上减少了取土、过筛、培肥、堆沤、盖土、做厢开沟等复杂工序,以较为简易的育秧技术育出与其他技术方式育出来的一样健壮的适合机插的秧苗,以较少的育秧成本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是:省工、省时、出苗整齐,不须专业机械设备。1秧母田选择和整理1.1秧母田选择要求选择背风向阳(由于实际中条  相似文献   

7.
1机插秧技术要求(1)秧田选择。要尽可能靠近移栽大田,道路通畅,搬运方便。实践表明,当移栽期遇阴雨或道路泥泞时,运秧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若长距离运秧,不仅搬运难度和成本加大,而且秧盘易散不便机插。因此大面积集中育秧要注意避免两头道路不通畅的远距离运秧。要选水源有保证、灌溉方便、肥力中上的地块做秧田。机插秧苗较耐荫,在水源偏紧地区也可选土壤水分蒸发量小的林荫地或低洼地做秧田,但要注意冬前早  相似文献   

8.
一、旱育的优点 旱育秧可以延长秧苗在秧田中的生长期,即从水育的20天左右延长到40天甚至更长。 延长秧龄实际上等于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期,在育秧品种上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增加了机插秧在育秧品种上的适应性,旱育控制了秧的生长,从而可以延长秧龄、控制秧高,达到与常规育秧同育同插,从而在品种选择、育秧时间上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旱育秧栽插后返青,比水育秧快3~4天。  相似文献   

9.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cm,宽28cm,厚2cm。其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若宽度大于28cm,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引起漏插,不足28cm同样会导致漏插;秧块的厚度过厚或过薄,都会导致植伤加重,影响栽插质量。在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保证秧块的标准尺寸。双膜育秧则在栽插起秧时…  相似文献   

10.
水稻规格化温室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机插育秧问题一直困扰着浙江省东阳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早稻育秧期间由于气温较低,易遇"倒春寒"危害,烂秧死苗现象严重;单季晚稻、双季晚稻育秧期间温度较高,且晴雨多变,易发生高温烫种、烫苗。常规的秧田规格化机插育秧出苗率低,秧苗质量得不到保障,很难达到机插秧壮秧的  相似文献   

11.
金坛市继2004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机插秧现场会后,2007年又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总结多年来的机插秧推广工作,其重点和难点在于育秧环节,只要把秧育好了,机插秧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该市农机部门于2002年开始,就积极开展了机插育秧技术的研究,与农艺部门密切配合,实现了机、艺结合,技术升级,深入开展了“双膜育秧”、“淤泥育秧”、“软盘育秧”、“硬盘育秧”等多种机插育秧技术的实验和研究。通过对比总结,“软盘育秧”具有成本低、安全系数高、操作方便、秧块质量好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一、机械插秧的优越性 1.节省秧田 由于机插秧采用的是毯状秧苗,秧田仅为人工栽插的10%,其播种密度较高,据测算,机械插秧100亩大田需育秧田1亩,人工插秧100亩大田需育秧田12.5亩,从而提高了秧田利用率,可大幅节约耕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机械插秧对秧苗的素质要求很高。适宜的、成本低的育秧方法有2种:一种是双膜细土育秧,另一种是双膜淤泥育秧,这种育秧方式成本低,简单方便。现谈谈早稻双膜淤泥育秧技术。一、作业流程(1)精作秧板;(2)铺放有孔地膜;(3)铺平床土;(4)均匀播种;(5)盖种;(6)封膜盖草;(7)切块;(8)机插。二、具体实施1.精做秧板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的田块作育秧田,秧田与大田的面积比约为1∶100。在播种前5天连续旋耕2遍,耙平秧田。待泥地沉实后开沟,按秧板畦宽1.5米,沟宽0.25米,沟深0.15米做平。…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秧的优越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肥床旱育秧,秧本比1:20。而机插秧双膜或软盘育秧,秧本比为1:100,农户不需留秧母地,节省的秧田可种其它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插秧机推广的关键环节是机插秧苗的培育。为探索不同育秧农艺对机插质量影响的程度,对软盘细土育秧、双膜淤泥育秧两种育秧农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每种农艺的营养层厚度、播种量两个因素的水平对秧苗素质与机插质量的影响程度。试验表明,育秧农艺为软盘育秧、营养土厚度为2.5cm、播种量80g/盘时秧苗素质最好,机插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机械插秧七分育三分插”,形象地说明了育秧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重要性。秧苗培育是水稻机插成败的关键,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为有效解决机插水稻秧苗培育难题,  相似文献   

17.
水稻插秧机配套育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2008年福安市溪潭镇首次引进1台步行式插秧机,1台乘坐式插秧机。我们根据机插育秧教材,结合以往大田育秧经验进行机插育秧试验,早晚两季机插示范300多亩获得成功,今年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现将本镇机插育秧示范过程中在关键环节采取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我区共有10台插秧机,自4月9日开始至4月底完成机插面积1760亩。机插秧秧苗长势胜过手插秧苗,普遍返青好,分蘖力强,植株嫩壮,根系发达,受到农民群众广泛好评:"长势好,看收成"。今年我区机插采取三种模式,有"全包"服务型:即包种子、包软盘、包育秧、包插秧,包机耕,也就是从机耕、育秧到  相似文献   

19.
机插育秧技术逐渐成熟,机插成秧率高,产量水平较高,适宜大面积推广.笔者通过跟进分析泸州市龙马潭区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及推广情况,总结出主要技术要点:抓好育苗技术营养土配备、湿润育秧管理、适时栽秧、合理密植等.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旱土育秧技术,是指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或晒谷场等旱地场所育秧的技术.实践证明,水稻机插旱土育秧技术具有节省秧田、节省时间、管理方便,能以水调节秧苗生长,抗春寒能力强和起秧容易运秧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