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借助网络方便快捷的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自身特有的分析功能,使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因特网上的信息。为此,在综合分析了ASP的特点及其开发WebGIS系统的基本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SP技术的WebGIS系统结构,以有机田块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为例,结合实践给出了相关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MapX的灌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基于MapX的灌区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开发过程及使用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一大型平原自流灌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论述了实现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旅游业并为之服务,是旅游业实现信息化的一个关键.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组成,阐述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原则,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中的主要应用状况,指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规划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件技术的精准农业GIS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特点并结合精准农业技术,在VB.NET环境下利用Map Objects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进行客户/服务器(简称C/S)模型系统设计。以黑龙江省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为例完成系统功能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实现C/S模式分布断开式精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将系统分析、信息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设计开发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GIS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通过数据库开发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完成,将为农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新的信息化工具。  相似文献   

6.
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低压配电网上,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各种电网图纸的需求,还能方便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复杂的电网数据分析,使用户对设备统计、用户统计及对用电质量进行查询或反馈的愿望得以实现.研究农村低压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农村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系统开发的结构体系、开发思路以及功能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满足不同用户对配电网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农村10kV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村10kV配电网的特点,对农村10kV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了论述。详细分析了该系统所应满足的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以及该类系统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一般原则和系统常采用的体系架构。配电网络拓扑模型是基于GIS的业务分析的基础,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设备唯一编码的网络拓扑模型。在全组件式的SuperMap GIS开发平台上,采用面向构件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农村10kV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进行停电模拟检验表明,本文给出的网络拓扑模型具有较高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MapX开发灌区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并提出了选用组件式GIS技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组件MapX和高级语言VB6.0开发灌区管理信息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数据组织、数据库的建立及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技术的洪水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亮  吴建华 《农机化研究》2005,(2):228-230,235
概要介绍了洪水预报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提出了将GIS应用到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与洪水预报系统的结合。重点以中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和设计了此类系统的开发环境、体系结构和功能组成,并探讨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广东省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开发内容与功能。该系统采用了基于COM的GIS控件技术,嵌套于工业标准的开发环境中,既保持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又获得了GIS的应用能力,可以不依赖任何GIS平台,独立发布和运行,是适合国内水资源管理领域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折叠式玉米播种机对机架和划行器的工作性能要求,分析了机架和划行器的折叠与平放的工作过程,设计了玉米播种机的机架与划行器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对液压控制系统的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最大压力和流量,并对液压系统的执行机构折叠液压缸进行了设计计算,同时对液压系统的控制元件进行了选型。试验表明:设计的液压系统结构紧凑、工作平稳可靠,能够满足玉米播种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家系统的大豆栽培模拟优化决策咨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系统论定义了大豆生产系统的概念。分析了该系统的特性,对系统知识库和推理机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基于专家系统(E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大豆优质高产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咨询系统,并通过了测试与试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农田自控系统存在的不足,采用GSM网络技术和FSK调制方式开发出了农田滴灌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自动控制子系统三大功能模块共同组成交叉式的三级网络结构,采用基于土壤湿度临界值、CWSI指数、作物生长模型和Penman-Monteith蒸散量模型进行智能化决策,实现了基于GSM/FSK的农田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灌溉智能决策与监测控制等功能。系统在新疆兵团农六师111团70hm2覆膜滴灌棉田上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电液伺服系统的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燎原 《农业机械学报》2002,33(1):90-93,102
研究了电液位置控制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在分析传统模糊控制器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应用PI+模糊规则自校正的控制策略可改善其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PI+模糊规则自校正控制的电液位置控制伺服系统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卢孟常 《农机化研究》2022,44(2):228-232
为了实现精准农药喷洒,降低农药浪费,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了植保机作业参数匹配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流量控制系统和药雾粒径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飞行速度、单位面积施药量和流量模型;②驱动隔膜泵流量与PWM控制信号占空比模型;③PID流量调节,降低系统响应时间,进而实现流量随飞行速度动态调整;药雾粒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选择控制方法和测控系统以提高电液伺服同步系统同步精度,基于同步系统多回路特性,针对控制方法改进提出了在各回路中添加控制器进行信号预处理;采用基于NI PXIe嵌入式平台的测控系统,结合PXIe-8133嵌入式实时控制器与PXIe-4300同步采集卡,在高速采集的同时提高液压系统的同步特性;PC端采用LabVIEW编写试验台的测控程序,实现系统的精确控制与数据的实时采集及后处理,并对两缸同步电液伺服系统进行初步试验研究,实现了液压系统数据的同步采集和实时控制.结果发现,两缸同步的系统误差由0.40 mm减小至0.15 mm,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设计体现了嵌入式测控平台兼具高速性与可靠性的优势,在同步系统控制中具有优越性,可以有效提高圆筒阀与调速器控制系统的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达到模拟整车再生制动功能的目的,本文对装备有电储能形式再生制动系统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关的车辆动力学数学模型;然后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并联式再生制动系统的物理模型,此模型的仿真能够快速得出装有再生制动系统车辆的经济性,动力性等性能。该模型对混合动力车辆再生制动产品在研发过程中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恶劣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无人机信息检测和传输出现延迟和中断的问题,基于DTN算法对无人机的信息检测处理传输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进,系统主要由为飞控系统、地面控制系统、通讯系统和电源管理模块组成。通过对通信系统中的空间混合DTN网络进行设计,包括定义路由决策过程并对状态集合、行为集合、状态转移概率和目标概率进行计算,得到网络信息传输的最佳路径。通过试验验证无人机的信息检测处理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可以以较低的误码率完成信息的检测和传输。  相似文献   

19.
原有插秧机的插秧株距调节为挡位调节式,田间作业过程中操作不便且为有级调节。为此,设计了一种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插秧机行进速度和插植传动轴转速无级调节插秧株距。采用液压系统取代原有插秧机株距调节的挡位调节方式,单片机作为CPU,结合接近开关、编码器以及直流电机,设计了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且性能稳定,可用于后续的插秧机全自动控制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PZT的串联型宏/微双驱动精密定位系统,宏动台由步进电动机直接驱动,微动台由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将微动台安装在宏动台上,宏动台以地面为定位参考物,微动台以宏动台为定位参考物;宏动台实现大行程微米级定位,微动台实现纳米级的定位精度。采用基于机器视觉的视觉伺服来协调控制系统宏动和微动各自的控制部分,将距离信号作为控制阈值,实现整个定位结构的全闭环反馈控制。测试表明:系统的动态以及稳定性良好,工作行程为80mm,定位稳定时间小于40ms,重复定位精度为10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