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保护学报》1965,4(4):367-368
1962年,我們在福州市郊进行柑桔病害調查时,发現吳山公社六凤大队雪柑潰瘍病发生严重。因此决定在該队进行重点防治試驗和大面积防治。經过1963—1964两年防治結果,全大队好果率比1962年提高一倍多。现将防治情况簡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1986~1988年我们连续3年用铜氨合剂(自配),农用链霉素(750ppm),新植霉素(750ppm),1%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4种药剂在柑桔苗木(椪柑苗2720株和锦橙苗1240株),成龄柑桔树(1987年,8年生雪柑成龄树36棵,1988年,4年生锦橙成龄树32棵)上进行药剂试验,试验时均设对照和重复。喷药时间和次数为:柑桔苗木在夏秋2次梢抽出时各喷3次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药;成龄树1987年于6月30日80%夏梢抽出时喷第一次药,8月11日80%秋梢抽出时喷第2次药,共喷2次;1988年于5月28日,6  相似文献   

3.
柑桔碎叶病的分布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指示植物腊斯克枳橙对国内5个省(区)的29个地方品种76个标样和8个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进行鉴定,其中广东的蕉柑、雪柑、暗柳橙、新会橙:湖北的黄陵无核橙:四川的夔府红心柚、奎柑以及从日本引进的德森温州蜜柑都感染有碎叶病毒。在腊斯克枳橙上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透明黄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缘缺损,叶片畸形,茎上有微凹的褪绿茶斑,茎秆弯曲,严重时,整株矮化。  相似文献   

4.
柑桔黄梢(龙)病毒和柑桔枝条组织耐热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蕉柑健康树的芽条和感染黄梢(龙)病的芽条置于不同温度的热水和湿热空气中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前者的嫁接成活力和后者的传病力。初步试验结果说明:在湿热空气中,黄梢病毒在46℃ 6小时,48℃ 4及5小时,50℃ 1、1.5及2小时,52℃ 30、45、及60分钟,54℃ 25及30分钟,58℃ 10分钟,和60℃ 2、3及5分钟后,皆失去传病力;而经同样处理的健康蕉柑芽条嫁接成活力完全不受影响;将这些芽条育成苗木,生长也完全正常。但在热水中,经43℃ 4小时以上,46℃ 1.5小时以上,50℃ 20分钟以上和54℃ 5分钟以上等处理后,皆显著失去嫁接成活力,经以上温度较短时间处理的病芽也不失去传病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预埋方式对柑橘大实蝇越冬蛹羽化出土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圃置蛆柑法和观察圃埋蛹法获得的大实蝇越冬蛹羽化出土始见日、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终见日有明显差异,埋蛹法不同深度处理的结果也有一定差别。置蛆柑法整个羽化出土期为21 d,时间最长。深度3 cm埋蛹法始见日比置蛆柑法早5 d,深度5 cm以下埋蛹法与置蛆柑法始见日相近,深度10 cm埋蛹法与置蛆柑法发生期基本吻合。置蛆柑法羽化盛期内,每日不同时间段的羽化出土数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调查和观察了鸭脚树星室木虱在福州糖胶树上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同时,测定了鸭脚树星室木虱COⅠ基因部分序列和ITS基因全序列。结果表明,引物对COIF/COIR可扩增到约700 bp的条带,引物对ITSF/ITSR可扩增到约1 000 bp的条带,并对各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根据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 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鸭脚树星室木虱与同翅目其他种类的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7.
柑桔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Hasse)Dowson是一种很顽固的病害,受害的柑桔树常发生严重的落叶、落果,树势衰弱,直接影响柑桔产量和品质;该病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生就会整片柑桔园流行。 1990年5月我们选择飞云江农场和上望乡的两片柑桔园,品种分别是“哈姆林”和“血柑”。农药用加瑞农、农用链霉素、铜氨合剂、碳酸氢铵等农药的不同浓度分别防治4次,以喷水作为对照共设9个处理,3次重复。喷药时间为5、6、8、9月中下旬,每亩  相似文献   

8.
柑橘溃疡病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溃疡病是植物检疫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侵染芸香科植物,以甜橙、酸橙、来檬等品种最为感病。随着甜橙、柚类、杂柑类等一些易感病品种的逐渐引进、扩种,成年结果树溃疡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1发病特点该病可为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发病后,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延迟出圃时间;成年结果树发病,常引起大量落叶、落果,甚至造成枝梢枯死,树势衰退;未脱落的轻病果,形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福建省福州市及广东省侥平县两地进行。1978年以来,在福州市以蕉柑、福桔和新会甜橙病树为毒源树,以柑桔实生健苗为指示植物,进行木虱传试验。结果在329株指示苗中,发病40株,发病率12.2%,潜育期短的半年,长的5年。对照指示苗72株均未见发病。1982~1984年,在饶平县以蕉柑病树为毒源树,以椪柑实生健苗为指示植物,共试验70株,发病33株,发病率47.1%,潜育期短的2个月,长的8个月。对照指示苗9株未见发病。木虱传染病苗的病状与毒源树的病状相同,均表现黄梢和叶片斑驳。获"毒"木虱的唾液腺和脂肪体的超薄切片样本在电镜下均观察到原核细胞微生物(称为类立次克体或类细菌)。唾液腺内的病原体分布在外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和腺腔内。其菌体的形状大小和膜壁结构等特征均与毒源树及木虱传染病苗的筛管细胞内的相同,木虱获得和传递柑桔黄龙病病原的方式与蚜虫传播病毒中的持久性类型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0.
 雪柑叶片、果实溃疡病各病级的落叶率或落果率均随病级的增大而上升;而果实的大小和品质则随病级的增大而下降。除1级的落叶率、落果率、果实大小及品质与0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级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大量落叶、落果、和果实变小品质变劣。探明病情指数与落叶、落果、果实大小及品质的关系,并分别建立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1.
雪柑叶片、果实溃疡病各病级的落叶率或落果率均随病级的增大而上升;而果实的大小和品质则随病级的增大而下降。除1级的落叶率、落果率、果实大小及品质与0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级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大量落叶、落果、和果实变小品质变劣。探明病情指数与落叶、落果、果实大小及品质的关系,并分别建立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1.柑桔潰瘍病在福州自4月上旬至11月上旬均可发生,而以5、6、7月为发病高峯。 2.旬平均温度16.6—30.6℃,相对湿度68—91.4%都适于发病,而以旬平均温度22.2—30.6℃,相对湿度70.9—91.4%发病較高。 3.雪柑和晚生橙新梢在接近成长时开始发病,刚停止伸长、叶尚浅綠或开始革质化时发病率最高,至老熟时则抗病。果实横径1—1.5厘米(落花后約20天)开始发病,横径2.4—3.4厘米时(落花后60—80天)发病率最高,停止长大、果色转黄后抗病。 4.噴药保护新梢,应掌握新梢在成长达2/3至刚达成长的期間:春梢約在萌芽后40—50天;夏梢約在萌芽后20—40天;秋梢約在萌芽后30—60天。噴药保护果实,可在全部落花后10天开始,在幼果形成后50—70天更应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3.
捕食性天敌是控制柑桔叶螨(Panonychus citri)发生为害的重要生物类群。为更好的保护利用此类天敌。1987~1989年,作者于宁德地区家科技所建立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柑桔试验园,以常规使用化学农药的柑桔园为对照,观察捕食性天敌对柑桔叶螨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简报如下。 试验园设计:试验园面积约1.7亩,品种为雪柑,3年生。园的四周为高约3米的黄竹  相似文献   

14.
福州局从进境船舶截获谷斑皮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局从进境船舶截获谷斑皮蠹1997年12月26日,福州动植物检疫局的检疫人员对运载豆粕的船舶进行检疫时,在食品舱内来自印度的5麻袋大米上发现谷斑皮蠹TrogodermagranariumEverts。后用溴甲烷对该食品舱做了熏蒸灭虫处理。福州动植物...  相似文献   

15.
柑桔锈壁虱又称柑桔刺叶瘿螨、牛皮柑、黑炭丸等。以成、若螨群集于叶、果和嫩梢上,吸食汁液。引起落叶,果色黑褐,果皮粗糙,果面布满龟裂状纹,使柑桔产量下降,品质低劣。其综合防治技术如下:1.农业防治:土壤贫瘠的柑桔园,要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性状,增强树...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及室内分析相结合,剖析了生物因素(土壤真菌菌丝网络)和物理因素(积雪改变)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短命植物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雪与菌丝网络对该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复合生态效应。具体表现为:(1)在叶片性状指标方面,PVC旋转造成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各项叶片性状均有所下降。其中以减雪处理组最为明显,生长末期叶面积减少70.92%、叶周长减少37.26%。(2)在植株高度及根系长度方面,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株高均有所下降,加雪、减雪处理时下降显著(P0.05,分别为40.45%、39.47%);根长在减雪组下降显著(47.75%)。(3)在植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方面,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减雪处理组下降显著(P0.05,分别为80.32%和65.74%)。可见,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影响,其中减雪处理与菌丝网络阻隔处理对尖喙牻牛儿苗幼苗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复合生态效应。为推测荒漠短命植物对冬季降水变化的适应机制及荒漠生态系统的保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及室内分析相结合,剖析了生物因素(土壤真菌菌丝网络)和物理因素(积雪改变)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短命植物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雪与菌丝网络对该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复合生态效应。具体表现为:(1)在叶片性状指标方面,PVC旋转造成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各项叶片性状均有所下降。其中以减雪处理组最为明显,生长末期叶面积减少70.92%、叶周长减少37.26%。(2)在植株高度及根系长度方面,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株高均有所下降,加雪、减雪处理时下降显著(P〈0.05,分别为40.45%、39.47%);根长在减雪组下降显著(47.75%)。(3)在植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方面,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减雪处理组下降显著(P〈0.05,分别为80.32%和65.74%)。可见,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影响,其中减雪处理与菌丝网络阻隔处理对尖喙牻牛儿苗幼苗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复合生态效应。为推测荒漠短命植物对冬季降水变化的适应机制及荒漠生态系统的保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覃庆洋 《广西植保》1999,12(4):18-19
立新农场是以柑橙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专业化水果场,现有柑橙面积418.7hm2。其中,温州柑180.1hm2、?柑65.8hm2、杂橙54.1hm2,脐橙118.7hm2。年产量约1150万kg。近几年来,矢尖蚧、糠片蚧已成为该场柑橙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们主要危害枝、叶和果实,引起叶片发黄、脱落,树势衰退,枝条枯死,甚至全株死亡,且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及果实的外观和品质。1 田间消长规律  矢尖蚧:据多年来的观察,矢尖蚧在我地果园中,以受精雌虫和少数若虫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孵化。田间低龄若…  相似文献   

19.
Peng柑黄化病在各种常用砧木中,只有枳作砧时才会发生,采用新生系Peng柑接芽嫁接成苗后出现的黄化株率与采用黄化Peng柑枝芽的黄化株率无显著差异,而用黄化病病株枝段接种的新生系Peng柑不出现黄化,即不具传染性,试验还证明,虽有少数黄化病病株杂了碎叶病毒,但大多数黄化病病株未受碎叶病毒感染,因此认为,内化病是嫁接不亲和引起,与碎叶病毒无关。  相似文献   

20.
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的毒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的麻疯树萜醇I对3龄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肠蛋白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无接触毒性,其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胃毒作用,处理后48、72和120 h的LC50值分别为0.579、0.220和0.158 mg/mL。家蚕对麻疯树萜醇I处理 叶片的取食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4 h和 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0.160和0.145 mg/mL。 取食麻疯树萜醇I后,家蚕体重增长显著被抑制,这一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即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取食麻疯树萜醇I还导致家蚕中肠蛋白酶的比活力随时间逐渐下降,48 h时最低,0.25、0.125及0.062 5 mg/mL处理组蛋白酶比活力分别仅为对照的32.94%、43.35%、71.45%;处理浓度越大,蛋白酶比活力越低。石蜡切片显示,麻疯树萜醇I主要影响了中肠细胞的组织结构,引起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细胞破裂,使脂肪体消融等。表明麻疯树萜醇I对消化系统的破坏是其导致试虫中毒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