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欧亚野猪是人们熟知野猪的学名,其环境适应性极强,从温带到热带、从半干旱气候至热带雨林均有分布。由于近年来我省野猪种群不断扩大,逐渐影响到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生产生活,加之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相关部门和学者对野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摸清小寨子沟保护区野猪分布、活动情况,为野猪种群数量调控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采用样线调查的方式对保护区内野猪栖息地适宜性和选择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最大熵模型运行结果优秀(平均AUC值为0.918),可以用于栖息地评价。较适宜和适宜栖息地面积为81.76 km2,占保护区面积的18.42%,不适宜和次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分别占57.57%和24.00%。海拔和土壤类型都是重要的环境变量,小寨子沟保护区野猪活动痕迹在暗棕壤区域活动占比最高,主要活动海拔段集中在1 500~2 500 m之间,占活动痕迹总数的74.20%。其原因是野猪更倾向于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区域活动,气候、地理、生物、人为等环境变量均是影响野猪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板栗生产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幼林的增多,板栗枝干病害日益突出,常导致成片栗林枯死。通过对主要栗产区的词查,其中危害严重的有板栗痉病、黑斑性干枯病、枝枯病、细枝溃痔病、墨迹枝枯病、膏药病等,现将其症状特征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褐斑病、褐纹病以及斑点病等病的统称。苹果遭受上几种病害菌的侵害,能使苹果树早在8、9月份就大量落叶变黄,所以称为早期落叶病,亦称落叶病、黄叶病。其中以褐斑病危害最重。早期落叶病常使果实不能很好长大成熟以至早落果,促使果树秋季开花,树势衰退。树的寿命减短,影响产量。褐斑病除危害苹果叶片外,有时果实也能染病,苹果品种中秋力蒙、黄海棠等染病较重,新品种有红黄元帅、红富士等。褐斑、褐纹及斑点病都是以孢子或菌丝在被害部叶、枝、果实等处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长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的苗木。褐斑病…  相似文献   

4.
新民地区主要速生杨树品种及其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民地区速生杨树品种和病害的广泛普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共栽植15种速生杨,其中栽植面积大、应用广的速生杨有8种;危害叶部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灰斑病,黑斑病;危害干部的病害有烂皮病、溃疡病;危害根部的病害冠瘿病。病原由真菌性、细菌性、生理性3个类别组成;烂皮病危害最重是是荷兰64、107,锈病危害最重的是辽宁杨、辽育1号;破腹病最重的是辽宁杨。  相似文献   

5.
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与防治靳爱荣,李淑恩(正定县林业局森检站050800)近两年来,苹果早期落叶病是石家庄市范围内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包括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和轮斑病,其中生产上表现最为严重的是褐斑病和灰斑病,它能使叶片大量提前脱落...  相似文献   

6.
泡桐丛枝病,又名扫帚病、鸟巢病、桐疯病,它是泡桐的严重病害,发病轻的影Ⅱ向生长,重时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腐烂病及其防治孙贵波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或臭皮病,是我国苹果产区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在三北地区尤为普遍,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不但造成苹果树势减弱,产量降低,甚至导致树体死亡。一、发病条件和症状苹果树腐烂病是由苹果腐皮壳菌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这...  相似文献   

8.
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水烂、穗烂,是葡萄生长期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 1 症状 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叶片等部位。 1.1 果穗感病 一般先发生在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首先在小果梗或穗轴上发生浅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逐渐蔓延至整个果粒。果粒发病,先在基部变淡褐色软腐,迅速使整果变褐腐烂,果面密布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发病时常全穗腐烂,果梗干枯缢缩,受震动时病果甚至病穗极易脱落。有时病果不落,常失水干缩成有棱角的僵果,悬挂树上。  相似文献   

9.
果树小叶病发生原因及小叶病果园综合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叶病是果树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土壤缺锌以及树体内锌和磷的营养比例失调所致。小叶病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介绍了苹果、桃、葡萄、核桃、梨等果树的小叶病症状,并论述了小叶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小叶病果园的综合管理措施,即应在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锌肥、合理浇灌、适当修剪来根治果树小叶病。  相似文献   

10.
柞蚕微粒子病俗名锈病、渣子病、底子病,是当前柞蚕生产,特别是种茧生产中危害十分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散布广,全国各蚕区均有发生;传染性强,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病原柞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于蚕体的组织器官而引起的疾病。这是原虫,属于微孢子虫科、微孢子虫属,寄生在寄主体内,以渗透方式摄取营养,破坏寄主的细胞。传染途径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传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胚种传染(或称母体传染),另一种是食下传染(或称经口传染)。胚种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群众称“病毒留根…  相似文献   

11.
张丽仙 《云南林业》2001,22(3):21-21
要使桃树获得丰产、稳产、质优的果实,对桃树病虫害的防治是不可少的技术措施。1病害 我国桃树病害约有50多种。目前,在云南,危害桃树的主要病害有桃褐腐病、桃穿孔病、桃疮痂病等。1.1桃褐腐病 此病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其中对果实的危害最重,果实越接近成熟时受害尤烈。果实病害初期的表现是在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如遇阴雨连绵的天气,病斑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在多雨的年份,发病率高,产量下降幅度大,经济效益低。1.2桃穿孔病它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果实和枝梢。叶片发病,初为水渍…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2018年9月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和全国会议精神,传达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对全省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副省长时清霜出席会议并讲话。时清  相似文献   

13.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沧州枣区已成为危害果实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重的年份,在果实着色后接近成熟期或采收后晾晒过程中,遇连阴雨天气,病果率达30%~60%,浆烂后的果实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损失。枣树浆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烂果病引起的,其次还有枣软腐病、枣木霜病等。在生产上,只要重点防治枣轮纹烂果病,其它果实病害.就能达到兼治。  相似文献   

14.
桃树冠瘿病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树瘿病又称桃树根癌病、桃树根瘤病,是植物冠瘿病的一种。除严重为害以桃树为主的核果类果树外,也为害苹果、梨、葡萄等果树以及林木、花卉和农作物等植物。据不完全统计,该病菌至少可为害 93个科, 331个属, 643个不同种的植物,且多数是双子叶植物,少数是裸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很少被侵染。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有 60多个国家有冠瘿病发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山东、浙江、福建和河南等省市。   桃树冠瘿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多在病组织的皮层和土壤中越冬,为土壤习居菌,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桃…  相似文献   

15.
蜜蜂白垩病综合防治技术刘进祖,张莹蜜蜂白垩病综合防治技术是建立在对蜜蜂白垩病的蔓延情况、发病症状、致死原因、发病特点的全面认识基础上,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这种综合防治技术不仅明确提出了蜜蜂白垩病可行的预防方法,而且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  相似文献   

16.
苹果锈果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病害,国内外各苹果产区几乎都有分布,国外称这种病害为苹果星裂病、苹果粗皮病或梨树病毒8号,国内果农把这种病果叫铁锈蛋、锈蛋子、硬蛋子、花脸果等。苹果锈果病在全世界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我国早就列为主要的检疫对象之一。苹果锈果病在我国分布面积广,危害十分严重。轻感病树未挂果前,从树叶上看不出明显的症状,只有结果后从果实上才能看到病状,因此,幼树潜伏的病症不易被识别。重感病树枝干表面有较明显的斑点,徒长枝上部分叶片向背面弯曲,果实上的症状也很明显,有锈果型、裂果型、花脸型、绿点型…  相似文献   

17.
国外植物精气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林业》2005,(5):47-47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富人病”的国家,所谓“富人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病、肥胖症等。1840年的德国,科学技术都比较发达,但医学界奈何不了这些“富人病”,束手无策。有些医生见到住在山林里的人吃得并不好,住得也差,但身体健康也很长寿。因此,他们在山林里建了“山地医院”,把这些“富人病”者赶到山里去,运用森林“山地气候疗法”,  相似文献   

18.
防治腐烂病果树进入休眠期,其生理活动减弱,腐烂病病变向皮内深层发展。因此,冬季是防治腐烂病的良好时机。防治方法主要是及时重刮病斑,而后再涂药。  相似文献   

19.
芍药红斑病芍药红斑病又称芍药褐斑病,是栽培芍药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由枝孢霉菌引起,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条、果壳等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传播到刚萌发的新叶上,当温度达20℃以上时,孢子开始萌发.引起初次浸染。一般下部叶片最先感病.感病叶片初期在叶背出现绿色针头状小点.  相似文献   

20.
九嶷三宝     
“九疑三宝”即斑竹,香杉、石机,是宁远县九盛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三种濒危珍稀植物。“九换三宝”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来为文人骚客吟诗传咏,深受旅游者喜爱。三宝之一首推斑竹,又嫩B竹、湘妃竹,是苦竹的病态株,主要是由附着在竹壁的苔流植物,分泌一种腐蚀酸,浸入竹内肌体,而在竹表形成许多病斑。根据竹表病斑的颜色、形状,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扶泪竹,竹表面有赤色,黑褐色的椭圆形或三角形病斑。另一种为罗泪竹,竹表面有红褐色的直立椭圆状病斑,并且在病斑内有许多发白色的同心椭圆形圈,呈指纹状。病斑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