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蕨菜S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澍晖 《特产研究》2004,26(3):1-3,31
以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的蕨菜人工种苗和野生蕨菜为试材,比较了人工异地栽培蕨菜和野生蕨菜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SOD酶谱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SOD酶谱是不相同的。从出苗期到孢子产生期酶带数逐渐减少,酶活性逐渐降低。人工异地栽培蕨菜和野生蕨菜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SOD酶谱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栽培蕨菜与野生蕨菜和常见栽培蔬菜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的营养成分分别为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钙、镁、铁、锌、铜、钾、磷、胡萝卜素。[结果]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同,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与野生蕨菜相比,栽培蕨菜的水分、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偏高,Vc、钾等的含量略偏高,铜、锌的含量相同,而其他测定营养成分的含量较低。与大多数蔬菜,如大白菜、甘蓝、马铃薯、番茄、白萝卜等相比,栽培蕨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或者是说综合营养价值也要高出一些。[结论]食用栽培蕨菜与食用野生蕨菜营养保健效果相当。从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应该大力发展蕨菜的人工栽培与生产。  相似文献   

3.
蕨菜的孢子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蕨菜,(Pteridium excelsum ching.)又名拳菜,是我国主要野生蔬菜之一,以拳卷的幼嫩叶和叶柄为食用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需求和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及野生资源的破坏,对蕨菜进行人工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栽培中,蕨菜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利用根茎的无性繁殖,因繁殖系数较低,不便运输,限制了蕨菜栽培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栽培指的是由人工保护设施所形成的小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植物栽培。野生蕨菜引入保护地进行栽培后,促进了蕨菜早生快发,增加了采收次数,并且大部分生物量和生长指标得到增加和改善,大大提高了蕨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蕨菜的保护地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其优势和前景,以期进一步提高蕨菜的产量和品质,充分发挥蕨菜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蕨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国内食用量很大,出日需要量也逐渐增长,目前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大力发展人工栽培,让蕨菜由野生状态转入栽培植物已是当务之急。现将蕨菜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种野生蕨菜进行人工栽培,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该文介绍了野生蕨菜的引种、种苗培育、幼苗移栽、田间管理、加工及采收等方面技术。  相似文献   

7.
野生蕨菜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蕨菜植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我们对野生蕨菜进行人工栽培试验,表明蕨菜人工栽培必须做好选地、采根、栽植、肥水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效果良好,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蕨莱的不同生育期对其温度、水分、光照采用不同水平的处理,通过分析得到适合蕨菜生长的环境条件,为蕨菜的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山野菜以高营养、低污染、无公害和极高的保健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蕨菜是山野菜中销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品种,被称为"山菜之王",是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野菜之一。吉林产区的蕨菜品质最好,营养价值最高,被称为"雪国山珍"。近年来,野生蕨菜资源破坏严重,露地栽培蕨菜逐渐兴起。本文研究了蕨菜露地栽培的高产技术及展望了人工栽培蕨菜发展前景,以期提高露地栽培蕨菜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0.
蕨菜又名龙头菜、蕨儿菜、假拳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了蕨菜的人工栽培方法,可进行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一季四季均可上市,现将露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辣椒变种的核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辣椒栽培变种进行核型观察分析,初步认为它们的核型公式是:灯笼椒为2n=24=18m+4Sm+2Sm(SAT);簇生椒、樱桃椒、圆锥椒为2n=24=20m+2Sm+2Sm(sAT);长椒为2n=24=20m+2Sm+2St(SAT)。按照 Stebbins 的核型不对称性分类,簇生椒、樱桃椒、圆锥椒及长椒皆属于2A 型,灯笼椒则属于2B 型。由此认为,从进化趋势及亲缘关系看,灯笼椒为最进化或特化的类型,其余4种则为相对原始的类型,且依次为簇生椒、樱桃椒、长椒、圆锥椒。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怀集县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与其他茶竿竹亚属竹种之间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它们的分类地位,对包括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在内的9个茶竿竹亚属竹种的核糖体基因(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ITS全长在559~648 bp,(G+C)含量变化范围为46.02%~57.65%,其中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ITS全长分别为559 bp和614 bp,(G+C)含量分别为55.64%和57.65%。ITS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正种茶竿竹及其变种聚为一个大支,其中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聚在一起。以上结果佐证了铁厘茶竿竹和白水茶竿竹是正种茶竿竹的2个变种。  相似文献   

13.
辣椒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RAPD标记对从国内外收集的灯笼椒、长椒、圆锥椒和簇生椒等1年生辣椒(CapsicumannuumL.)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个随机引物、22个参试材料共扩增出1258条带,其中多态条带比率(PPB)接近50%,表明供试辣椒之间的遗传基础较窄.D=0.69时,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灯笼椒,圆锥椒,第三类包括簇生椒(朝天椒)和长辣椒(牛角椒);D=0.75时,供试材料分成4类,将簇生椒和长辣椒区分开来;D=0.77时,进一步区分长椒的杂种一代和自交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辣椒变种中,簇生椒与长椒亲缘关系较近,与圆锥椒次之,与灯笼椒最远.  相似文献   

14.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克隆种群生长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元宝山的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克隆分株的数量、形态特征(分株高度、基径、间隔物长度、分株位移)等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一个连续统指数对克隆构型进行定量描述,进而分析了克隆生长型与种群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中南方红豆杉克隆分株的形态特征有差异,分株平均高度和基径为2.45m和6.2cm.克隆构型指数在0.6~0.87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说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的克隆构型在不同的生境中有较大变化.采用的克隆构型指数能较好的描述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的克隆构型特征,用指数描述的结果与形态学性状判断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元宝山的南方红豆杉种群更新包括种子更新和分株更新,自然状态下以分株更新为主.趋于"游击型"的南方红豆杉分株更新占优势,种子更新形成的幼苗很少见到;趋于"密集型"的南方红豆杉种子更新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5.
李荣  邹璞  唐源江  廖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86-4088
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分布于广东西南地区的兰花蕉和广西十万大山的长萼兰花蕉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兰花蕉分布规律、种群结构、濒危现状及其濒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兰花蕉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型,种群规模小,致濒的原因是环境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下降。从形态学特征上分析兰花蕉及长萼兰花蕉的5个叶部特征,结果表明不管在种水平还是在居群水平,兰花蕉及长萼兰花蕉5个形态特征差异都达显著(P<0.05),其变异相对不太稳定,已出现一定的分化,且呈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浑善达克沙地沙地榆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6个样带的实测数据研究浑善达克沙地处于不同立地类型的沙地榆种群的年龄结构,绘制了沙地榆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6种立地类型沙地榆种群年龄结构图均呈壶形,基部、顶部较窄而中部较宽,均为典型衰退型的种群;沙地榆均为处于X1、X9、X10这3个年龄级最少,这3个年龄级沙地榆株数百分比之和在0~5%,几乎出现断代现象;X3、X4这2个年龄级最多,沙地榆株数百分比之和在61%~86%。经不平衡方差分析显示,虽然立地类型不同,6种立地类型的面积不同,沙地榆分布的株数不同,但沙地榆种群的个体年龄级却比较相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几乎都处于幼树与成年树阶段,缺乏幼苗,更新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桃亚属植物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布粘取法,观察碧桃、油桃、晚蜜桃叶面气孔的数量和长宽度。[结果]经I-KI染色后气孔呈黄色清晰可见。3种桃树中气孔数量最多的是油桃,为70.614个/mm2;晚蜜桃其次,为58.111个/mm2;碧桃最少,为50.405个/mm2。[结论]3种桃树中,晚蜜桃气孔的长宽度均最大,油桃次之,碧桃最小。  相似文献   

18.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生物量及其碳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根据513块标准地和178株标准木资料分析,建立了锐齿栎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应用干烧法对锐齿栎林下14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的不同器官和林分的枯落物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该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估算了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林分生物量为84.047 2 t/hm2;锐齿栎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0.465 3,其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为0.467 6;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现存碳贮量为39.222 5 t/hm2.  相似文献   

19.
张翘  潘超美  黄向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58-5859,5875
[目的]对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Radbosia 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Benth.)Hara]和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Radbosia lophan-thoides Hara var.graciliflorus(Benth.)Hara]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方法]分别对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和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生长旺盛的茎尖进行染色,压片后对它们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的核型公式为K(2n)=2x=24=18m+4Sm,属2A型。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的核型公式为K(2n)=2x=24=16m+8Sm,属1B型。[结论]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比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更进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