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茶条槭化学成分及药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关于茶条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药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条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茶条槭叶总酚的提取工艺,并对茶条槭叶总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茶条槭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以总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处理茶条槭叶,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的适宜范围,再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最佳提取条件;最后采用铁离子还原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茶条槭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茶条槭叶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超声提取时间46min,液固比246mL/g,在此条件下茶条槭叶总酚提取率为(10.95±0.22)%。茶条槭叶总酚提取液对铁离子还原的IC_(50)为(0.157±0.005)mg/mL,对DPPH自由基的IC_(50)为(0.073±0.003)mg/mL。【结论】超声提取法可以避免总酚在较高温度下的分解,且优化后提取率较高,可以用于茶条槭叶总酚的提取;茶条槭叶提取液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市3种野生彩叶树种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佳木斯市引种的色木槭、拧筋槭和茶条槭等野生彩叶树种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并对各树种进行生长期观察和抗寒性等级分析,结果表明色木槭、茶条槭和拧筋槭耐寒性强,在佳木斯市气候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4.
茶条槭红色叶红色素稳定液的配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3种有机酸加入适量的渗透剂配制混合稳定液,对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红色叶进行红色素稳定处理,在该混合稳定液的浸泡下,使茶条槭红色叶的红色素稳定,压制干燥后与新鲜叶片颜色相近。从而使茶条槭红色叶在材性方面取得较大的改善,扩大了压花画的材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槭属植物在郑州地区的栽培种植与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从耐热性、耐寒性、抗病能力和抗虫能力等4个方面,对引种的10种槭属植物在郑州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元宝槭、挪威槭、青楷槭和茶条枫的4项检测指标综合性评价指数在1.00~1.50,其生态适应性最好;鸡爪槭、五角枫、血皮槭、梣叶槭和三角槭的综合性评价指数在1.51~2.00,其生态适应性良好;飞蛾槭的综合性评价指数为2.10~2.50,其生态适应性一般。元宝槭、挪威槭、青楷槭和茶条枫较适宜在郑州地区栽培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介绍了茶条槭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从采种、催芽、整地、条播、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茶条槭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7.
茶条槭是子午岭优质乡土树种,其叶、果可供观赏,叶形美丽,叶色一年三变,尤其是秋季叶色红艳,黄绿色花红翅果,是城市街道造景或庭院绿化的优良品种。本文阐述了茶条槭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及绿化苗木培育技术,以期为茶条槭的苗木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不同槭树秋季观赏特性,该研究以紫花槭、五角枫、复叶槭、茶条槭和鸡爪槭5种观赏槭树为材料,对其叶片形态特征、变色和落叶规律、色彩变化等指标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除复叶槭外,其他4种槭树叶片均为单叶,3~9裂;复叶槭和茶条槭叶形指数显著大于鸡爪槭、紫花槭和五角枫,而紫花槭和鸡爪槭叶裂形指数最大;五角枫的叶柄...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耐热性、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性强弱3个角度,研究了引种的8种槭树属植物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情况,并对其作出了综合评价,旨在为这几种槭树属植物在北京地区的栽培种植与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丽红元宝枫、艳红元宝枫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最好,国王枫与复叶槭的生态适应性较差,北美红枫、银白槭、茶条槭和血皮槭适应性中等。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引进的11种观赏槭树为材料,通过测定叶片持水力、相对含水量、临界饱和亏、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探索了几种生理指标与槭树抗旱性的关系,并应用主成份分析对其抗旱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鸡爪槭、红翅槭、五角枫、复叶槭、茶条槭、红花槭、青榨槭、元宝槭抗旱性最强为第一类,三叶槭和橄榄槭抗旱性次之为第二类,三角枫抗旱性最弱为第三类。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季节茶条槭光合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年生茶条槭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季节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夏秋2季茶条槭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茶条槭叶片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呈不对称"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9月;夏秋季茶条槭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时左右,但秋季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明显高于夏季。对不同季节光合日变化参数的比较结果表明:夏秋季各个时段日温差为7.23~16.87℃;秋季相对湿度明显高于夏季;光合有效辐射夏季高于秋季,夏季峰值出现在11:00时左右,而秋季峰值出现于在9:00时左右;夏秋季节胞间CO2体积分数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时段胞间CO2体积分数秋季均高于夏季;饱和蒸气压的日变化夏季各时段均高于秋季,但夏季饱和蒸气压是逐步上升曲线,而秋季日变化则是缓慢下降趋势。通过以上分析认为,茶条槭光合能力有季节性的适应,秋季低温季节仍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并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SO2胁迫处理对茶条槭叶片6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O2静态熏气系统对3年生茶条槭苗木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SO2浓度(0~6.0 mg/m3)和熏气时间(0~6 h)下茶条槭叶片6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SO2浓度的增加,PPO和APX活性一直降低,SOD、CAT、POD和GR活性表现为先迅速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R活性下降较平缓;在不同时间SO2处理中,CAT和GR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先迅速上升而后下降,而SOD、POD、PPO和APX活性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SOD和GR活性变化幅度较平缓。[结论]PPO、POD和APX活性下降可能是茶条槭幼苗SO2伤害的原因之一,而SOD、CAT和GR活性变化平缓是茶条槭幼苗响应SO2胁迫的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茶条槭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对七里峪茶条槭海拔分布范围(1200~1900 m)内叶绿体色素的差异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在D(1500 m)或E(1600 m)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而叶绿素a/b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梯度上影响茶条槭叶绿素含量的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pH、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1500~1700 m海拔区域是七里峪茶条槭适宜的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14.
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中5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和幼树种群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茶条械(Acer ginnala)和葛萝械(Acer grosseri)的幼苗和幼树在林冠层下占优势,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出现频率.油松和漆树(Ta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幼苗虽较多,但幼树数量却较少.辽东栎逆J字型大小级结构表明其幼苗和幼树库的持续存在和较好的更新;辽东栎幼苗倾向于在林窗下出现,说明林窗可能有利于该种的更新;表明辽东栎种群林冠下幼苗库的更新和林窗更新对于维持该种群的稳定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茶条械和葛萝械幼苗和幼树耐荫的生态学特性,使其倾向于占据林冠下层,说明茶条械和葛萝械林冠下充足的幼苗和幼树库是其更新的主要策略之一.从更新策略的角度来讲,更新生态位的差异可能是物种共存的原因,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幼苗和幼树不同的生态学特性等.  相似文献   

15.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 )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0、500、1000、2000 mg/kg 5种土壤Pb2+质量浓度,研究土壤铅污染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趋势上,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条槭的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 )先升后降;五角槭的光合速率先升后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下降,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两树种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先升后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逐渐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茶条槭表现为先升后降;在土壤Pb2+质量浓度大于500 mg/kg时,茶条槭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五角槭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两树种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在土壤Pb2+质量浓度低于1000 mg/kg时,铅污染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两树种均可作为目前城市中铅污染区域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6.
袁爱文  韩三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70-8471
笔者探讨了南京地区乡土观赏树种选优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荐了榔榆、黄连木、茶条械、盐肤木、山胡椒等5个观赏性状十分优良,但在实际园林绿化中较少应用的乔灌木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和五角槭(Acer mono Maxim)一年生苗木对铅胁迫的耐受情况。在栽培基质中加入Pb(CH3COO)2.5H2O试剂(分析纯),配制成Pb2+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0、1 000、2 000mg/kg的基质,并设1个对照处理。苗木生长75 d以后,取叶样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随着土壤Pb2+浓度的增加,两树种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茶条槭除外)、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及脯氨酸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表现为五角槭大于茶条槭。结果表明:铅胁迫导致植物体内发生了膜脂过氧化反应,且反应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引发抗氧化反应;在清除过氧化物过程中,SOD发挥了主要作用,POD活性变化不明显。综合比较,两树种对铅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茶条槭的耐受性比五角槭的大,两树种均可用作铅胁迫环境下的城市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8.
茶条槭的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条槭为是中国自然分布的乡土槭树之一。通过在江苏南京的育苗试验,阐明了其幼苗生长特性,并概括了壮苗培育技术,以期为该种植物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条槭叶没食子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从茶条槭叶中提取没食子酸的工艺,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浓度和提取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3个因素对没食子酸提取量的优化;同时考察了不同温度、pH值、金属离子对提取的没食子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条槭叶提取没食子酸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60、盐酸浓度4 mol/L、沸水浴提取4 h,提取量为210.314 mg/g;没食子酸对热和强酸(pH值<3)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容易和碱发生反应;Mn2+、Mg2+、Ca2+和低浓度Cu2+对没食子酸的稳定性影响不显著,Fe2+对没食子酸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在提取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Fe2+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