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合谷穴按揉配合腹部按摩对化疗便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胃肠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发生便秘后,给予开塞露肛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合谷穴按揉配合腹部按摩,干预10 d。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便秘症状积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症状积分较干预前下降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谷穴按揉配合腹部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治疗(肢体锻炼+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淋巴水肿改善效果,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水肿、疼痛、肩部活动受限、乏力、食欲不振)、上肢周径、肩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各项淋巴水肿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上肢周径均小于治疗前,且同时段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5.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可采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治疗,有利于减轻不适症状,提高肩部活动能力,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的作用。方法将21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妇科手术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压并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双下肢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5.7%vs 14.3%,3.8%vs 12.4%,P〈0.05)。结论穴位按压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理念在乳腺癌化疗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集束化护理理念,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对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集束化风险管理干预。对两组的静脉渗漏、静脉栓塞及静脉炎等风险事件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2渗漏、静脉栓塞和静脉炎共10例(10.0%),对照组为20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922,P〈0.05)。结论根据集束化护理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乳腺癌化疗患者风险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常规组,每组70例。腹腔镜手术后,治疗组采用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常规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切口疼痛(肩痛)、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肩痛情况均较治疗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采用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可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常规组,每组70例。腹腔镜手术后,治疗组采用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常规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切口疼痛(肩痛)、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肩痛情况均较治疗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采用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可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组术后4 h开始在产后3 d内施行每日2次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的;两组术后48 h泌乳量情况显示观察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2、3天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除给予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外,实施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第7天试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下肢肿胀及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0%vs 7.6%,3.8%vs 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安全、有效地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足部反射疗法联合中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9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琥龙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足部反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尿频多、尿无力、尿线变细、会阴部坠胀痛)及治疗前后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尿频、尿无力、尿线变细、会阴部坠胀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E2水平均显著下降、T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摩、足部反射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可调节机体阴阳及脏腑功能,加快缓解临床症状,增强疗效,且物理疗法安全、无副作用,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综合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联合穴位贴敷,中药治疗组以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西药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剂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为93.3%,中药治疗组为80.0%,西药对照组为66.7%,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 (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腹痛VAS评分及单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综合治疗组各积分低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3组在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穴位按摩结合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手法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输出量(CO)及血液粘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2例因依从性差被剔除,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VRI和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贴敷用于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肛周按揉对脑血管意外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126例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实验组采用肛周按揉+常规护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情况及便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于3d内首次排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便秘(3d以上排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vs5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肛周按揉有较好的预防便秘作用,且患者感觉舒适,护理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 90例失眠患者分为中药组、耳穴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中药组仅给予中药足浴治疗,耳穴组单用耳穴贴压治疗;联合组采用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均10 d为1疗程,比较3组睡眠质量评分(SRSS)的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SRSS各项评分及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SR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以联合组下降最显著,其次是耳穴组,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中药浴足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方法便捷,无副反应,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预防高危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方法综合治疗后具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30min,每3个月1次,计划总疗程为2a或病情进展及毒性不能耐受时停药,而后定期随访监测,若出现复发、远处转移等病情进展(包括发现骨转移病灶)视为观察终点;对照组按期随访监测,每3个月1次,直至病情进展(包括发现骨转移病灶)。结果治疗组中发生骨转移的患者20例(50.0%),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为(19.5±2.7)个月;对照组中发生骨转移的患者30例(75.0%),mPFS为(12.4±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12例)和关节肌肉酸痛(10例),未见肾功能损害及下颌骨坏死病例,绝大部分不良反应轻微,仅需一般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结论高危乳腺癌患者在综合治疗后给予唑来膦酸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骨转移发生率,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医耳穴压籽法联合穴位电生理在消化系统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癌痛患者1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穴位电生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耳穴压籽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疼痛持续时间、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的变化,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持续时间、NR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自我照顾能力、焦虑/抑郁、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耳穴压籽法联合穴位电生理刺激治疗能缓解消化系统癌痛患者的疼痛感,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且优于单用穴位电生理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输液顺序对癌症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及护理相同。观察组的静脉输液顺序为营养心肌药物→化疗药物→碱化尿液药物输注;对照组的为化疗药物→营养心肌药物→碱化尿液药物输注。连用3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疗反应。结果卡氏评分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状况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0.37,P〈0.01)。观察组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亦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营养心肌药物→化疗药物→碱化尿液药物输液顺序能减轻癌症患者化疗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乳腺癌骨转移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治疗, 1个月为1 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质修复疗效及疼痛评分(NRS评分)、Karnofsky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骨质修复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为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S评分及Karnofsky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在骨质修复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单用唑来膦酸,同时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膀胱治疗仪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心理疏导、按摩、热敷下腹部、温水冲洗会阴、让患者听流水声等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膀胱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效果、首次排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 h内能自行排尿且排尿通畅者有28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排尿通畅者有8例,总有效率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或0.01)。结论膀胱治疗仪治疗术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 of lower extremities,VVL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单纯性VV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穿压力弹力袜治疗并普及VVLE的相关健康知识及调护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行针刺和火针治疗,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对患者进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和生活质量调查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CIVIQ)评分,并在治疗结束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较同组治疗前比较,VCSS评分均下降,CIVIQ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之间比较,观察组V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91%优于对照组的8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火针治疗单纯性VVLE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方便,安全价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奇正消痛贴膏配合穴位封闭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在肩周局部穴位进行封闭,24h后开始使用奇正消痛贴膏穴位外敷;对照组单纯采用局部穴位封闭的治疗方法.按照1997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判定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