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沅江苎麻败蔸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沅江是“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原麻5万余吨。近年来,该市麻园衰败现象严重,一般减产20%-30%。分析其败蔸的原因,主要有:渍湿的危害;化肥、除草剂施用过量或不当;栽培管理粗放,很少冬培和施用土杂肥;病虫害逐渐加重等。其败蔸防治的措施为:选择适宜麻园,搞好麻园基本建设;合理施用化肥和除草剂,减轻化学危害;加强麻园管理,采取冬季培土,覆盖稻草等措施;选配最佳农药品种,加强麻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频繁刈割对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分株、生物量及败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湘苎3号、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分株数先增加后降低,湘苎7号分株数上下波动,4个苎麻品种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频繁刈割引起苎麻败蔸。在频繁刈割下,苎麻败蔸率为中苎1号多倍体1号湘苎3号湘苎7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麻业》1985,(1):46-46
我村有耕地884亩,其中苎麻面积504一亩。历年来,苎麻生产上存在一个败蔸问题,即栽下去三、五年,麻蔸就烂了。轻者减产,重者失收。过去唯一的办法是挖掉后过几年重栽,往往短则三年、长则五、六年麻园就得更新,影响收入。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介绍,苎麻败蔸主要是根腐线虫为  相似文献   

4.
沅江是"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原麻5万余吨.近年来,该市麻园衰败现象严重,一般减产20%-30%.分析其败蔸的原因,主要有渍湿的危害;化肥、除草剂施用过量或不当;栽培管理粗放,很少冬培和施用土杂肥;病虫害逐渐加重等.其败蔸防治的措施为选择适宜麻园,搞好麻园基本建设;合理施用化肥和除草剂,减轻化学危害;加强麻园管理,采取冬季培土,覆盖稻草等措施;选配最佳农药品种,加强麻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3季苎麻(Boehmeria nivea L.)试验探讨了4个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产量、纤维支数和败蔸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提升苎麻株高、茎粗、鲜皮厚度、有效株数和鲜皮出麻率等产量因素,原麻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随着叶面肥中营养元素种类增加,苎麻的原麻产量、生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且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全年纤维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面施肥能提高苎麻的纤维支数,但在不同的收获期处理间差异较大。其中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处理下纤维支数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中苎1号提高了1.12%~4.75%(头麻)、0.57%~5.44%(二麻)和0.94%~2.62%(三麻),多倍体1号提高了2.48%~7.22%(头麻)、0.70%~7.64%(二麻)和0.55%~7.49%(三麻)。不同处理下苎麻败蔸情况差异不大,叶面施肥不能减少败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管和  李人圭 《中国麻作》1983,(2):23-24,F002
由于苎麻是杂交异质体,种子繁殖的个体之间有差异,通常应用苎麻地下茎分蔸繁殖以保持良种的优良特性。但分蔸繁殖的繁殖系数低,不能迅速扩大良种栽培。所以,研究快速的无性繁殖方法,对苎麻育种和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苎麻品种的蔸型、工艺成熟天数、雌花蕾色、三麻出苗到雌蕾出现天数、叶基、叶片形状、麻骨色等性状的研究表明,不同蔸型品种间纤维细度差异明显。采用计算机技术,将苎麻质量性状量化处理,用苎麻品种性状去预测和鉴别纤维细度,确定了不同蔸型品种田间选择纤维细度在1900m/g左右优质材料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麻作》1985,(1):46-46,9
我村有耕地884亩,其中苎麻面积504亩.历年来,苎麻生产上存在一个败蔸问题,即栽下去三,五年,麻蔸就烂了。轻者减产,重者失收。过去唯一的办法是挖掉后过几年重栽,往往短则三年、长则五、六年麻园就得更新,影响收入。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苎麻山坡地栽培特点,以中苎一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计山坡地和平原地种植苎麻两个不同处理,比较分析山坡地和平原地种植苎麻的经济性状指标及亩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山坡地苎麻平均单株株高、茎粗、皮厚、鲜皮重、干纤维重等经济性状指标均低于平原地苎麻;全年平均单蔸产量比较发现,苎麻平原地有效株数、总鲜重、鲜麻重、干纤维重均显著高于山坡地,折合平均亩产平原地高于山坡地栽培。该研究结果可为苎麻山坡地的高产栽培及合理肥水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苎麻根腐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苎麻败蔸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害遍布我国苎麻产区。据我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麻区调查,三年以上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8.94。发病中等的麻园减产20-30%;严重受害的麻园,在足够的肥水条件下尚能维持一定产量,一遇干旱造成失收。  相似文献   

11.
苎麻高产高效种植是以多用途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有别于传统的苎麻以收获韧皮纤维为主的种植模式.通过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实施,提高单位面积苎麻纤维产量、苎麻嫩茎叶产量和麻骨产量,开发苎麻嫩茎梢叶青贮喂肉牛、麻骨麻屑栽培食用菌的用途,大幅度提高苎麻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苎麻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达州市苎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2003年、2004年推广应用该技术的情况做了介绍;目前该技术已成为该市发展苎麻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宜县苎麻夏布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以来,分宜县瞄准本县传统的苎麻夏布特色,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苎麻夏布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实施推广苎麻良种、改善麻园生态、农民培训、高产示范、做大龙头企业等措施,使全县苎麻夏布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增大,产品创新创名牌,种麻大户涌现,夏布织造业稳步发展,苎麻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升级。  相似文献   

14.
宁孝勇  曾厚明 《中国麻业》2003,25(4):196-201
四川省达州市苎麻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且优良品种多达9个,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麻纺工业发展较快,麻纺产品以外销为主。但布局不合理,原麻质量滞后;麻纺设备相对陈旧,生产工业落后。实现苎麻产业化的措施是:引进优良品种,建设高支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规模种植,建设丰产麻园;推广科学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引进麻纺新设备,实行精深加工,努力开拓市场,创出名牌;创新体制.实行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苎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In effort to improve the soft properties of ramie fiber, we synthesized a carboxylate-containing polymer for use as a modifying agent, and successfully modified the ramie fiber in a strong base with the carboxylate-containing polymer. We appli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s of the raw and modified ramie fiber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cal and dyeing properties of the raw and modified ramie fib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ramie fiber underwent significant changes due to the grafting reaction of the carboxylate-containing polymer and fiber. After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initial modulus of the modified ramie fiber decreased whil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 softness of the modified ramie fiber increased though its tensile resistance remained high. In addition, the fixation of reactive dyes on the modified ramie fiber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reactive dyes on the raw ramie fiber. Our observation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ye fix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arboxylate-containing polymer i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oft modifier.  相似文献   

16.
21份不同木质素含量的苎麻的RAPD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APD分析构建了苎麻属植物21份木质素含量不同材料的指纹图谱,从150个随机引物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15个引物,共扩增出85条DNA片段,其中特异性带68条,占80%。同时对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反应条件稳定,重复性好。采用UPGMA法对21个品种扩增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在D=0.0760处可分为三类8组,可说明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对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苎麻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年田间试验中3个苎麻品种的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变化趋势不同。随着年份增加,湘苎3号的原麻产量和鲜皮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苎1号的鲜皮产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原麻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多倍体1号则是鲜皮产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与中苎1号相近,而原麻产量则变化趋于稳定。3个苎麻品种鲜皮产量的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列为: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分别为12.43%、6.00%和4.83%;原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湘苎3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分别是10.01%、9.63%和6.62%,3个苎麻品种的株高、分株数、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分株数(r=0.71)>株高(r=0.62)=有效株率(r=0.62);苎麻的株高、茎粗、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鲜皮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0.48、0.72和0.64。  相似文献   

18.
苎麻是我国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纤维作物。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苎麻的遗传育种起步晚,但育成的新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苎麻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育成的重要品种和在生产上起到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苎麻/黄(红)麻织物服用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泽光  郁崇文 《中国麻业》2004,26(6):286-289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苎麻/黄(红)麻混纺交织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与苎麻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比较,结论表明苎麻/黄(红)麻混纺交织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苎麻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B02):86-88,91
苎麻是我国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纤维作物。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苎麻的遗传育种起步晚,但育成的新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苎麻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育成的重要品种和在生产上起到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