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66例产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从围产期开始实施心理干预,至产后1个月,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抑郁评分及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16.9%,P〈0.05)。结论早期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在产后催乳及产后康复中的效果,以期帮助产妇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正常阴道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HBC-2000综合治疗仪于产后早期进行催乳及产后康复干预护理,对照组延用我科传统产后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和量、产后子宫复旧情况、尿潴留发生情况、会阴切口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催乳及产后康复方面的干预护理,有助于产妇泌乳提前、泌乳量增加,早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并能有效预防尿潴留,促进子宫收缩和复旧,减轻产后会阴切口疼痛,促进产妇体力的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40例有产后抑郁倾向的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检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孕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孕妇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分别于心理护理前、心理护理后8周及产后1周、产后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HAMD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后,两组孕妇于护理后8周及产后1周、6周的HAMD总分均比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可行措施。方法:随机将孕妇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非心理干预组402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356人;心理干预组323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287人),心理干预组孕妇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三阶段的心理干预,孕期调查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产后2周调查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分值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P<0.01)。对其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黄疸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黄疸的干预效果。方法6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对照组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微生态制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测定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4、7、14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记录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例数和黄疸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早产儿生后第4、7、14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减少(23.3%vs50.0%,P〈0.05),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8.34±1.60)vs(12.14±1.90),P〈0.01]。结论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探讨临床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选取300例入院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1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产后1年内产妇心理状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访视,实验组10例发生产后抑郁症状;对照组75例发生产后抑郁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和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后借助改良后的婴儿奶嘴进行母乳喂养对乳头异常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118例乳头异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指导哺乳,并指导产妇以手法纠正奶头。观察组借助改良后的婴儿奶嘴直接进行母乳喂养。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乳房胀痛程度和有无出现乳头皲裂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产妇产后48、72 h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Hc值分别为14.742与26.7935,P〈0.01);住院期间,对照组产妇出现乳头红肿、皲裂和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65.5%vs 5.0%,P〈0.01)。结论乳头异常的产妇借助改良后的婴儿奶嘴进行母乳喂养,可促进泌乳素分泌,减轻乳房胀痛以及减少乳头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定期产检的168例孕妇依据是否进行心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4例,2组孕妇产前均定期进行产前知识讲座及心理培训;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着重讲解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并指导孕妇及家属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对比2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前2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周时QOL评分较分娩前明显提高(P0.05),EPDS评分较分娩前明显降低(P0.05);产后2周时观察组QOL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EP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心理干预能缓解产后不良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农村初产妇产后抑郁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干预。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在分娩1周和6周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饮食、睡眠、身体恢复、排泄、产后锻炼、母婴交流、情感支持等方面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农村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病,它不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正确的临床护理指导加心理疏导干预,可以预防并大大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针对1890例产妇进行分析,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指导、心理干预疏通方案等防治措施,使产后尿潴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0例在我院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产后康复按摩。产后第6天,对比两组产妇的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收缩良好、一般、差者分别为196、4、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60、35、5例;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中、少者为144、49、7例,对照组则分别为99、56、4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产妇产后乳汁淤积、乳房硬结、乳房变小、宫缩乏力、腰酸背痛、会阴坠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或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能促进产妇子宫复旧,乳汁分泌,能有效降低产后乳房、子宫复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应用开塞露的效果.方法 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使用开塞露,对照组不作此项处理.对比两组的产程平均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2h出血量、产后尿潴留的情况.结果 第二产程<30 min者及产后2h出血量<100m1者均以观察组为多(P<0.01);观察组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5% vs 5.0%,P<0.01).结论 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使用开塞露可以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2h出血量和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常约有50%~80%的产妇在生完孩子后会出现抑郁、哭泣、失眠、焦虑、食欲减退等症,这些症状一般在产后第3天发生,持续1周左右消失。但是有些产妇的不良心境会进一步恶化,以致出现产后抑郁症。临床上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通常称为产后心境不良,约50%的女性产后常感到莫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组术后4 h开始在产后3 d内施行每日2次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的;两组术后48 h泌乳量情况显示观察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2、3天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入院分娩单胎足月产妇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即深部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并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调整注射间隔和剂量;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应用缩宫素。观察2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产后2、24h出血量;采集2组产妇产前及产后24h肘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前、产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预防作用优于传统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期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方法对1 800位产妇及新生儿两次产后访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二次回访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第一次回访,新生儿臀红、湿疹、脐带感染率明显低于第一次回访,产妇乳腺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次回访。结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因素,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早产儿11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指导。结果:早产儿的胎龄在34周以下、早产儿出生时的体质量在1500g以下、产妇未接受相关帮助与指导、产妇配偶及家人支持不足、产妇伴随较重的心理焦虑、产后半小时未开奶等,均是造成早产儿母乳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论:早产儿出现母乳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进其正常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宫内感染(IAI)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对384例I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内感染发生率为12.4%,羊水粪染者占35.6%;发生胎膜早破者共173例,占45.1%,其中早产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97.8%,明显高于足月产组的37.9%(P〈0.01);宫腔病原体培养阳性142例,占37.0%。结论宫内感染与早产性胎膜早破、羊水粪染、生殖道感染等有关,在围生保健和分娩过程中应加强管理,积极预防和治疗宫内感染以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全麻患儿拔管后气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2010年至2012年2月收治的941名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64例)和对照组(477例)。两组患儿送入麻醉恢复室后常规均予心电监护,需呼吸支持者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有自主呼吸者予鼻导管吸氧。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总的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13.4%(P〈0.01)。其中对照组气道阻塞发生率为8.0%,高于干预组的4.3%(P〈0.05)。结论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儿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邵玉颜  黎庆莲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9,27(4):480-480,F000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电子鼻咽镜下鼻咽活检患者手术配合情况及心理影响。方法将195例接受鼻咽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治疗情况相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的紧张恐惧感较强烈的发生例数为47例,低于对照组的80例;而干预组一次完成活检的为92例,远高于对照组的5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的发生,提高一次完成活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