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通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离断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分别每日1次腹膜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及3、6、9 mg/(kg.d)强力霉素溶液,共8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股骨髁FGF-18表达.结果 强力霉素处理组FGF-18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剂量强力霉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霉素可减少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FGF-18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疼痛减轻或消失,无不稳及肿胀,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平均积分由术前的(47.1±5.2)分提高到术后的(82.2±2.5)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操作简便,早期恢复效果满意,适用于需要尽快恢复运动的人群,或者对自体取材或异体移植物有过分顾虑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4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于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使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4周时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2组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兔膝关节炎骨关节组织切片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高质量骨关节组织的石蜡切片,是组织病理学评价相关动物骨关节炎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在兔一侧膝关节的股骨内侧髁关节面制造直径3 mm深度4 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获得兔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术后4周,分离股骨髁,经过10%中性甲醛固定舜口混合酸脱钙后制备组织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HE)和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造模侧损伤填充区细胞表现为软骨样细胞特征.该法制备的骨关节组织切片,标本平坦完整,软骨和骨组织结构分明.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骨关节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为骨关节炎相关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CUBE PD序列在膝关节外伤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discovery7503.0T MR扫描仪,8通道膝关节专用线圈,先扫描膝关节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矢状位压脂PDWI、冠状位压脂PDWI、横断位压脂T2WI,再扫描3D-CUBE PD序列,将矢状位3D-CUBE PD序列图像发送至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包括显示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由两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上述结构病变的诊断与常规膝关节序列对上述结构病变的诊断对比进行评价,再将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在病灶检出率方面,3D-CUBE PD序列在显示前、后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病变方面明显高于常规膝关节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CUBE PD序列在显示半月板病变上与常规膝关节扫描序列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UBE PD序列在膝关节外伤性病变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临床怀疑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病变方面,可作为扫描常规,而临床怀疑膝关节半月板病变时,由于3D-CUBE PD序列扫描时间短,患者的耐受性好,获得的任意平面重建图像对手术医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关节镜下重建膝交叉韧带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以本院21例被确诊为韧带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在术前及术中给予充分的护理准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未发生感染或不良反应。出院追踪调查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膝盖前部位恢复良好,疼痛减轻或消失,未出现螺钉松动、韧带断裂、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膝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效率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关节中TNF-α、IL-17、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复制SD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熊果酸组、甲氨蝶呤组、地塞米松组并给予相应处理。于给药35天后处死大鼠,取关节制作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关节骨质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结果 与CIA模型组比较,UA大鼠组关节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UA组效果不如甲氨蝶呤组、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 UA能明显缓解CIA大鼠关节炎症及损伤,减少关节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为复杂的关节.创伤后膝关节内外骨折,关节内外软组织、韧带的损伤等以及创伤后长时间制动固定,是导致膝关节僵硬活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1,2].随着社会进步,生产、运输工具的机械化,高能量损伤病例发生率迅速上升.高能量损伤造成膝关节正常结构的严重破坏,以及伤后长时间关节制动治疗进一步加重了膝关节滑动机制的粘连,导致创伤性膝关节僵硬、功能严重障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手段也越来越多,治疗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笔者在此对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测定模型组与对照组犬的血清和关节液中IL-1、TNF-α和HA浓度,为验证犬膝关节骨关节炎(OA)不同阶段与其浓度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将36只犬随机平均分成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前十字韧带切断法建立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对照组只切开关节囊不切断前十字韧带。造模后第4、8、12周分别采集各组血清和关节液样品,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各项指标浓度。结果在第4、8、12周模型组与对照组IL-1、TNF-α和HA浓度比较分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模型组犬骨性关节炎的加重,犬关节液和血清中IL-l、TNF-α的浓度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犬关节液中HA浓度呈逐渐升高,犬血清中HA的浓度呈下降。说明犬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组血清及关节液各成分变化与OA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能作为反应OA病程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大出血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84例,其中97例(对照组)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87例(实验组)加行胃底环形缝扎,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人术后复发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在门脉高压症大出血中能较好地预防术后复发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CK)免疫组化染色在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HE染色、CK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51例胃癌中,HE、CK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分别为58.8%、80.3%;在送检的848个淋巴结中,HE、CK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山葡萄多酚(PVAR)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30min再灌注20min,测定心肌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和SOD活性,膜磷脂及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VAR(200,400mg/kg)组SDH,CCO,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膜磷脂含量增加(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PVAR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偏侧咀嚼致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颞颌关节的特征。方法以20例成人偏侧咀嚼患者为实验组,20例正常牙合者为对照组,拍摄颞颌关节CT片,定点连线、测量。结果两组间咀嚼与非咀嚼侧髁状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髁状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对称。实验组双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下颌骨全长非咀嚼侧大于咀嚼侧(P〈0.05)。结论偏侧咀嚼致颜面不对称患者髁状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对称,非咀嚼侧下颌骨全长大于咀嚼侧。  相似文献   

14.
酸枣仁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55-2357
[目的]为了探讨酸枣仁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予酸枣仁黄酮28 d,收集大鼠尿液、血液及组织标本,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肾功能、肾皮质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脏细胞凋亡。[结果]酸枣仁黄酮连续干预28 d后,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大鼠体重及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但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肾皮质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肾脏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糖尿病可引起肾脏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和过度的细胞凋亡。酸枣仁黄酮可通过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及肾细胞凋亡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O2气腹对妊娠中期大鼠雌三醇水平及胎盘功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 60只妊娠中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近期影响组(24只)、远期影响组(24只).对照组仅作麻醉,而影响组分别给予8、15 mmHg CO2气腹处理1、2h.近期影响组气腹结束后处死,远期影响组饲养至妊娠晚期处死.观察流产率,用EL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保护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诱导心肌纤维化模型,经SI低、中、高(30,60,120 mg/kg)3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卡托普利组(50 mg/kg)治疗后,观察其对心肌细胞直径(MD)、心室重量指数( HW/BW)、左心室重量指数( LVI)、羟脯氨酸( Hyp)含量及心肌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 Calcineurin,CaN)活性的影响.结果 SI不同剂量组均能够降低HW/BW和LVI(P〈0.05或P〈0.01),减少羟脯氨酸含量(P〈0.05或P〈0.01)),减小心肌细胞直径(P〈0.05或P〈0.01),降低心肌组织中CaN的活性(P〈0.01),减轻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结论 SI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和假手术,术后2周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左室...  相似文献   

18.
选用5岁、平均体重为500 kg的西门塔尔阉牛3头,以玉米青贮和精料补充料为基础饲粮,采用3×3拉丁方设计,在饲粮中分别添加硒0.1、0.2和0.3 mg· kg-1和维生素E 30、60和90 U.kg-1,共9组,硒水平(mg·kg-1)/维生素E水平(U·kg-1)分别为0.1/30(1组)、0.2/30(2组)、0.3/30(3组)、0.1/60(4组)、0.2/60(5组)、0.3/60(6组)、0.1/90(7组)、0.2/90(8组)、0.3/90(9组),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硒对维生素E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8和9组极显著高于2和4组(P<0.01),显著高于1、3、5和7组(P<0.05);1、3、5、6和7组显著高于2和4组(P<0.05).3、6和7组的GO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3和6组的GPT活性极显著高于1组(P<0.01),显著高于2、4、5、7、8和9组(P<0.05);2、4、5、7、8和9组显著高于1组(P<0.05).3、6和9组的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1、4和5组(P<0.01),显著高于2、7和8组(P<0.05);2、7和8组显著高于1、4和5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硒水平极显著影响牛维生素E消化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兔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分为假手术组、单纯PTA组、3种剂量强力霉素组,每组6只.强力霉素组于术前2 d开始饮用强力霉素溶液,...  相似文献   

20.
研究羊油、猪油、牛油、马油4种油脂对大鼠血糖、血脂及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13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羊油脂组、猪油脂组、牛油脂组和马油脂组共5组。各油脂组再分为高(2mL/100g体重)、中(1mL/100g体重)、低(0.5mL/100g体重)剂量3个灌胃组,对照组灌胃纯净水(1mL/100g体重)。灌胃56d后,测定各组动物体重、内脏脂肪重量、血糖(GLU)、血脂4项[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3的变化以及脂代谢相关血液因子[血浆胰岛素(INS)、瘦素(LEP)、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种油脂对大鼠的体重、LEP、NO影响不明显(P〉0.05);4种动物油脂的高剂量组以及猪油脂和马油脂的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内脏脂肪的重量(P〈0.05);羊油脂中剂量组、马油脂高剂量和中剂量组的GLU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羊油脂高剂量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猪油脂高剂量组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牛油脂高剂量组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牛油脂和马油脂的各剂量组TC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仅羊油脂高剂量组TG水平显著升高(P〈0.05);马油脂的高、中剂量组的血浆INS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羊油脂和猪油脂的各剂量组MD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牛油脂和马油脂的各剂量组SOD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4种油脂对大鼠的体重、血浆LEP、血浆NO没有明显影响;灌服猪油脂对大鼠GLU水平影响不明显;灌服高剂量羊油脂可明显升高大鼠血液HDL-C和TG水平;猪油脂主要表现为升高HDL-C水平;而牛油脂和马油脂各剂量组则可极显著升高血浆总胆固醇。羊油脂和猪油脂均能升高大鼠的MDA水平;牛油脂和马油脂均能升高大鼠的SOD水平,推测牛油脂和马油脂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