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EP)的准确性,评价阴道超声检查诊断EP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对21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诊断,同时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和相应治疗,并行病理活检。结果211例病理检查结果为:EP 5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4例,内膜增殖症2例,其余无异常发现。211例中,阴道B超诊断EP 43例,病理确诊39例,阴道B超诊断EP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2.2%、97.5%、91.0%。宫腔镜诊断EP 60例,病理确诊54例,宫腔镜诊断EP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准确性分别为100.0%、96.2%、97.2%。宫腔镜诊断EP的灵敏度和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阴道B超(χ^2=17.42和7.186,P〈0.01),而两法的特异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3,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预测准确性比宫腔镜检查低,但其特异度与宫腔镜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阴道超声检查方便、快速、无创且可重复,可作为诊断EP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对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3D-TVS检查,同时进行三维成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宫内节育器(IUD)异常9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2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72.4%,3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9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41,P<0.01)。结论3D-TVS能直接观察子宫及宫腔病灶的立体形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内膜、肌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对宫腔小型病变如黏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B超(TVS)及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先进行TVS检查,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随后行宫腔镜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理组织检查,将TVS和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VS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者20例,≥5mm者106例。宫腔镜诊断内膜正常50例,异常76例。宫腔镜下病检结果示:子宫内膜癌26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3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8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炎2例,组织取样不足4例,正常子宫内膜21例。TV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8.72%,特异性为39.58%,阳性预测值为72.64%,阴性预测值为95.00%;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4.87%,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97.39%,阴性预测值为92.00%。结论TVS和宫腔镜检查的有机结合,可大大提高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的诊断准确性,TVS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常规检查方法,当子宫内膜厚度达5mm以时应行宫腔镜检查联合定位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85例子宫内膜增生和6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bcl-2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40.0%(8/20),主要表现为增生期腺体胞质的表达。(2)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的总阳性表达率为71.8%(61/8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cl-2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87.0%(20/23),在无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66.1%(41/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与子宫内膜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不同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bcl-2表达的监测有助子宫内膜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8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59.4%,特异度为81.1%,假阴性率为40.6%,假阳性率为18.9%。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图像。结论:超声诊断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不算高,但只要熟练掌握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技巧和图像特点,超声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还是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联超声检查技术对子宫内膜早期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并行超声检查的2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四联超声(腹部二、三维,阴道二、三维,高精细血流成像,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判定为恶性病变140例,均为子宫内膜癌;良性病变112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76例,子宫内膜息肉36例。四联超声诊断恶性病变124例,误诊8例,漏诊16例,诊断灵敏度为88.6%,特异性为92.9%,Youden指数为0.815。结论四联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早期病变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经阴道实时三维彩超对子宫畸形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可疑子宫畸形患者分别行经阴道二维及实时三维彩超扫查,并与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MRI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2例中,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1例,完全纵隔子宫8例,不完全纵隔子宫19例,单角子宫8例。经阴道实时三维彩超的诊断符合率与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28,P<0.01)。结论经阴道实时三维彩超可直观地显示子宫外形轮廓及宫腔内膜的形态,对于子宫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病理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奶牛子宫内膜活检、尸体剖检、病理组织及超微结构变化观察,阐明奶牛各型子宫内膜炎病理反应特征及病理细胞类型。根据奶牛子宫解剖组织构造,研制出奶牛子宫内膜活检器。子宫内膜活检为临床诊断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应用家兔成功地复制出奶牛子宫内膜炎实验动物模型,为实验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一种简易可靠的实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软组织肿瘤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47例软组织肿瘤的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与相应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对比,评价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分析肿瘤组织形态特征以及恶性肿瘤中G1、G2和G3分级对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 47例穿刺活检标本的诊断符合率为83.0%(39/47);无法评估诊断6例(12.8%),错误诊断2例(4.2%)。硬化性病灶的诊断符合率最高(91.7%),其次是实质非硬化性病灶(86.4%),囊性病灶的诊断符合率最低(69.2%);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8%和84.0%。恶性肿瘤组织学不同分级的诊断符合率是G1级57.1%、G2级90.0%、G3级100.0%。结论经皮芯针穿刺活检是诊断软组织肿瘤的一种安全、准确、快捷、可靠的重要检查方法;硬化、实体病灶和G2、G3分级肿瘤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对于术前CT、MRI表现为有液平的囊性病灶和FNCLCC G1分级的恶性肿瘤者,不推荐采用芯针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盆腔肿块者102例,腹壁切口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4例,会阴侧切口处探及类似肿块1例,位于膀胱内不均质肿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4%(89/108),误诊19例,误诊率为17.6%。结论彩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分析 4 9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诊断性刮宫、宫颈或病灶活检及 (或 )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功能性病变所致绝经后出血占 37.6 % ,良性病变占 35 .8% ,恶性肿瘤占 2 6 .7% ;在恶性肿瘤中 ,子宫内膜癌占 4 6 .2 % ,宫颈癌占 35 .6 % ,卵巢癌占 8.3% ;宫体病变引起的绝经后出血最多 ,占 6 2 .6 % ;≤ 6 0岁者 ,功能性病变占多数 ;>70岁者 ,恶性肿瘤占多数。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愈长 ,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75例.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5.0%,阴性预测值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8.9%。结论: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提高对子宫内膜萎缩、慢性炎症、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MRI检查用Vectrao.5T超导型成像系统,行横断及矢状面T1、T2加权成像。结果:MRI能很好地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陈旧性出血及周围组织粘连这两个病理改变。病灶呈T1加权为高,T2加权为等或高信号影。15例中,MRI共发现17个病灶(手术发现19个),发现率为90%,定性准确率为100%。结论;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子宫内膜异位的MRI信号较为特殊,MRI对其定性、定位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彩色多普勒B超定位芯针穿刺活检乳房隐匿性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女性患者的58枚乳房隐匿性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B超探查作出初步诊断,并进一步定位采用芯针穿刺活检;对比分析其穿刺前、后病理诊断。结果乳腺彩色多普勒B超对乳房隐匿性病灶的初步诊断符合率:乳腺纤维腺瘤94.7%;乳腺增生症93.8%;乳腺癌75.0%;但初步诊断与活检病理诊断相比有6.9%的误诊率。结论 B超定位芯针穿刺活检能提高乳房隐匿性病灶的诊断率,操作灵活、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 癌的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其与子宫内膜癌的 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癌组织浸润肌层深度无关。结论: CD44v6的低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行MRI检查。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5例.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7例,在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边界不清。仅1例病灶边界相对较清。本组32例低信号病灶,病理学上为增生肥大的平滑肌,其内散在的点状高信号灶为异位内膜岛。结论: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并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81例在术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69.8%,误漏诊率为30.2%。结论: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动态超声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中EMP2与TT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初次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且随访时再次行子宫诊刮或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51例.根据是否癌变分为两组: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28例,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2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组织标本EMP2和TTF-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标本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9%和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1,P<0.05);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9,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1或0.05).结论 EMP2和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B超检测妊娠期子宫发育异常的准确性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妊娠期子宫发育异常的B超检出率。方法:对本院119例经分娩确诊为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的分类及其妊娠期B超检测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9例确诊为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中,24例与产前B超诊断符合,71例在产前B超检查中漏诊,24例与产前B超诊断的子宫发育异常类型不符,诊断符合率仅为20.2%。结论:在我院妊娠期子宫发育异常B超检测的准确率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腹部结合经阴道彩色B超在瘢痕子宫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疑似瘢痕子宫妊娠的患者分别经腹部彩色B超和经阴道彩色B超进行检查,并将其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作比较。同时,在B超引导下行注药杀胚灭活术或刮宫术。结果 50例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彩色B超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符合率高2于经腹部彩色B超(92.0%vs 78.0%,χ=3.843,P〈0.05)。经彩色B超检查分析,46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中妊娠物大小为0.8 cm×0.7 cm×0.5 cm~6.4 cm×5.7 cm×6.0 cm;妊娠物周边血流阻力指数(RI)为0.33~0.65;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为0.14~0.57 cm,距宫颈内口1.5~6.5 cm。18例肌注甲氨蝶呤与口服米菲司酮联合应用,17例行B超监视下清宫术,15例行局部穿刺治疗。结论经阴道彩色B超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符合率高于经腹部彩色B超;二者联合检查则可获取更加全面、清晰的图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