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表(简称Autar量表)的分级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37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级组与对照组,每组1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分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Autar量表对本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分级,对不同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分级组术后6个月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2照组的14.0%(χ=4.034,P〈0.05);分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3.6±2.2)、(15.2±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5,P〈0.01)。结论参照Autar量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风险进行分级,实施分级干预对预防其下肢DVT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予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7 d采集静脉血进行CRP和D-D水平的检测;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DVT)组和非DVT组;观察CRP、D-D在DVT组和非DVT组的变化情况。结果根据CDFI检查证实60例患者术后患DVT者有20例,非DVT者40例。术后患者的CRP与D-D值均比术前增高(P〈0.01);与非DVT组相比,DVT组术后1、3、7 d的CRP和D-D值升高更为显著(P〈0.01或0.05)。结论 CRP和D-D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均出现升高现象,其值越高发生DVT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本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干预组则进行4个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显示,除畸形项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项目及Harris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s 20.0%,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最大程度地恢复肢体日常动作的协调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结合健康教育小册子的健康教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在围术期对照组以口头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患者或其家属发放全髋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小册子,并讲解其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健康教育评价、护士服务态度评价、护士沟通能力、术后健康教育、术后配合及进程评价、康复知识评价、护士工作总体评价方面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对护士技术的满意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健康教育小册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知识得到加强和巩固,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效果。方法对245例实施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制定围手术期防止术后DVT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计划,包括术前护理干预、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等。结果本组245例均为创伤性骨折和DVT高危险因素患者,仅6例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2.45%),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及死亡病例;其余239例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多途径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液黏度(b)的影响。方法6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3、5 d的血EAI和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血EAI和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开始,两组的血EAI和b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中的EAI和b水平,说明其对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综合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320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综合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全麻术后发生躁动的发生率、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0例全麻术后患者术后发生躁动108例.发生躁动原因的前3位依次是伤口疼痛、留置导尿管不适和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综合干预组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 vs 60.0%),且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综合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 (P<0.01).结论 综合干预可减少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降低其躁动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住院平均天数短于对照组(P=0.000);偏瘫肢体肌肉萎缩发生率、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0)。干预前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BI总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综合护理措施,患者偏瘫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肌肉萎缩、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的作用。方法将21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妇科手术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压并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双下肢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5.7%vs 14.3%,3.8%vs 12.4%,P〈0.05)。结论穴位按压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9%vs 23.5%,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1%vs 74.5%,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超早期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段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组进行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短期康复效果、康复后躯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1)康复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干预组的短期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Hc=4.547,P〈0.05);(3)干预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和ADL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4)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五项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超早期干预能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康复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干预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以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2%vs 64.0%,χ2=5.77,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显微镜下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6h开始实施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6.57±6.05)h和(68.25±6.47)h,均早于对照组的(57.24±5.25)h和(86.23±4.20)h(t值分别为8.48、14.87,均P〈0.01);观察组术后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有利于提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2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抑郁者分别为5例(19.2%)、3例(11.5%),对照组则分别为15例(55.6%)、10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的效果.方法 9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入院日期先后使用单纯防旋鞋(对照组)或自制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观察组),观察肿胀程度、舒适度、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轻、麻木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P<0.01或0.05),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可减轻患肢肿胀程度、增加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预防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68例,循证护理组经循证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2、4周统计SHS发生率,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SHS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5.9%vs22.1%,P〈0.05)。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的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且在干预后1、2.4周循证护理组的评分均较常规护理组高(P〈0.01)。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SHS发生率,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中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骨科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骨科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术中体温、寒战及术后1周内胃肠道症状。结果常规组术中平均体温明显低于干预组[(35.4±0.6)℃vs(36.9±0.5)℃,P〈0.01];常规组术中出现寒战26例(52.0%),干预组1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干预组出现食欲差、腹胀、腹痛、腹泻及胃痛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例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中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骨科患者胃肠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术前应用弹力绷带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 0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弹力绷带,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2例发生DV...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骨创伤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患者术后第2、4天的疼痛程度,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天的疼痛评分均较第2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2、4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减轻了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15例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SuperPath组,选择15例同期行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情况及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 SuperPath组的切口长度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常规组(均P<0.01);两组的置换时间、置换后影像学评价及髋臼角测量、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后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响假体位置及置换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