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268例显露喉返神经,310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走行区进行保护,未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A组)神经暂时性损伤2例,无永久性损伤,总损伤率0.75%;未显露喉返神经组(B组)暂时性损伤9例,永久性损伤4例,总损伤率4.2%.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在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9例甲状腺手术病例随机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168例)与非显露喉返神经组(141例),显露喉返神经组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非显露喉返神经组术中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行径区进行保护,未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喉镜观察声带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喉返...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人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近15a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人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分类及各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a间老年人甲状腺手术共174例.无1例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有暂时性低钙血症25例(14.4%),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0例(5.7%),皮下血肿8例(4.6%),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1.7%).永久性低钙血症2例(1.1%)。结论;老年甲状腺疾病患者可以安全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3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6%,其中喉返神经损伤2例,经治疗3~6个月发音及患侧声带运动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经服用甲状腺素片(40 m g/d)6个月缓解;出现一过性口唇和四肢麻木1例。余38例患者无并发症。随访1.5~l0 a,1例再手术后8a复发。结论: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完善的手术前准备及术中选择良好的入径显露及保护喉返神经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喉返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组织病理类型及喉返神经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总损伤率为2.7%,其中380例术中有目的地解剖分离了喉返神经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1.6%(6/380);240例未解剖分离喉返神经,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4.6%(10/240),前者的损伤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喉返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组织病理类型则无明显关系。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仔细操作,是减低喉返神经损伤特别是永久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清醒导尿及麻醉后导尿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手术行气管插管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清醒导尿组与麻醉后导尿组,每组50例。观察躁动和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发生情况。结果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女性(19.6%vs 4.5%,P〈0.05);清醒导尿组躁动和CRB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麻醉后导尿组者(4.0%vs 22.2%,2.0%vs 16.0%,P〈0.05)。结论清醒导尿能降低围手术期躁动和CRB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手术与喉返神经损伤朱荷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湛江524001)甲状腺手术是常见外科手术之一,目前仍有一定的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出现发音嘶哑。如何避免损伤采用暴露与不暴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方法各家学者尚有不同看法,为此本文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巴尔通(Barton)掌侧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Barton掌侧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腕背桡侧入路术)32例和对照组(直接掌侧入路术)30例,对两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刺激症阳性发生率、骨性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显露时间与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刺激阳性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术后随访8个月,依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观察组评分为(3.11±1.89)分,优良率93.8%;对照组评分为(3.26±1.92)分,优良率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Barton掌侧型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但具有安全简单、术后正中神经损伤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全护理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鼻饲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安全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鼻饲知识知晓度、鼻饲管脱出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鼻饲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 72.0%和98.0%vs 78.0,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vs 16.0%,0%vs 18.0%,2.0%vs 24.0%,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保证鼻饲患者的营养、水分、药物的安全供给,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其中在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65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5例(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皮肤感觉、清扫淋巴结数目、复发率、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保留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2.3%(8/65),而切除组80.0%(20/25)患者有感觉异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3.5 a,90例患者均未见腋窝局部复发。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Ⅱ、Ⅲ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助于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不影响手术根治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9%vs 23.5%,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1%vs 74.5%,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妊娠合并甲亢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69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B组36例,早期即开始进行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明显高于A组(P〈0.01),B组的流产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0%vs 12.1%,5.6%vs 24.2%,均P〈0.05)。A、B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分别为(2 533±142)、(3 175±158)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9,P〈0.01)。结论早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妊娠合并甲亢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并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静脉输注甘露醇中应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需静脉输注20%甘露醇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62例)采用精密输液过滤器输注,B组(60例)采用普通输液器输注,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用的时间及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及程度。结果 A组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8.5±4.5)h,明显长于B组的(78.2±2.5)h(P〈0.01)。A组的静脉炎总发生率及I、II级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7.7%vs58.3%,11.3%vs30.0%,6.5%vs26.7%,P〈0.01或0.05)。结论静脉输注甘露醇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12月我院手术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1-6月同病区的手术患者8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97.9±1.3)vs(90.0±2.9),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vs 10.0%,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vs 88.8%,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管理者及各级护士的风险意识,保证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喉结核患者使用金喉健辅助雾化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喉结核患者106例均进行抗痨治疗,其中51例使用金喉健雾化吸入(研究组),另有55例使用薄荷水雾化吸入(对照组)。比较抗痨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症状(声嘶伴咽痛)、局部病灶及痰菌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局部病变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8.6%vs 27.3%,92.2%vs 58.2%,58.8%vs 32.7%,均P〈0.05)。结论雾化吸入金喉健辅助治疗喉结核能有效地改善声嘶、咽痛的症状,促进局部病灶的愈合和痰菌阴转,提高抗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78例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开腹手术组少[(40.3±10.9)mLvs(103.8±21.6)mL,(8.0±2.2)dvs(12.1±2.3)d,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8.1%vs25.0%,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胃肠道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腹腔镜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定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恢复自理能力所需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vs 16.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下胃肠道围手术期的患者,可加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及实验组(n=42),分别行传统气管切开及经皮气管切开术。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瘢痕面积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并发症方面,实验组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4.8%vs 23.8%,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预防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 a,随访对比两组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连续用药的2 a中,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7.5%vs 10.0%,P〈0.05),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12.5%,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安全有效,出血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处理皮瓣静脉危象方法的效果以及观察皮瓣厚度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的皮瓣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在皮瓣淤血区局部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同时加小切口放血;对照组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同时皮瓣淤血区小切口放血。对比研究两组皮瓣面积坏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观察皮瓣厚度对静脉危象皮瓣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皮瓣坏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2±10.9)%vs(53.5±18.8)%];复合组织瓣的皮瓣坏死率高于非复合组织瓣[(71.3±11.8)%vs(32.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瓣下血肿发生率为30.0%,高于对照组的14.8%,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淤血区局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降低静脉危象皮瓣的坏死率;皮瓣厚度越厚,静脉淤血处理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