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卫东 《动物保健》2009,(6):9-11,19
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养鹅业面临着生产规模扩大,流动范围不断延伸,流动速度加快,饲养环境污染加重,饲养管理条件不够完善,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和流行等许多实际问题,使养鹅场的生物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预防控制鹅的疾病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忽视了防疫工作,鹅群一旦流行传染病,则必将给规模养鹅场带来灾难性损失。“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疫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龙江省养鹅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鹅存栏数量逐年增加,鹅场的饲养规模逐年扩大,在我省养鹅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养鹅企业及养鹅户盲目扩大饲养规模和盲目引种,鹅疫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出现了“老”疫病持续流行,“新”疫病不断出现的复杂流行状况。据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开展的鹅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监测结果表明,造成我省鹅死亡的主要疫病既有小鹅瘟、鹅(禽)霍乱、大肠杆菌病等“老”疫病,又有腺病毒(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等“新”疫病。在鹅疫病的防治上,一方面,由于养鹅不是我省传统的畜牧养殖项目,全省…  相似文献   

3.
诏安灰具有体形大,适应性强,抗病性能好等特点,雏和商品菜深受广东省潮汕地区养鹅户和消费者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意识的加强,部分农逐步发展自养、全饲、高密度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鹅场。生产方式的改变必须有更高要求的兽医卫生和防疫体系。本文就规模化的养鹅场如何搞好兽医防疫工作提出几点看法。1.养场的合理布局养鹅场要求选择地形高煤,排水良好,沙质土壤并近水的地方。鹅舍坐北向东偏南,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冬暖夏凉。养鹅场分为舍、饲喂场和水浴池3部分,饲喂场要有遮荫避雨设备,育雏室…  相似文献   

4.
就一个鹅场而言,无论是种鹅场,还是商品鹅场,对于整个养鹅生产来说,防疫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现就这一问题谈谈如何做好鹅场的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养鹅场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养鹅业发展速度较快,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鹅场逐渐增多,搞好卫生和防疫工作是保证养鹅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关键。综合性防疫措施应包括养鹅场的场地选择,鹅场卫生管理、卫生防疫措施、检疫制度、环境消毒、粪便的无害处理、尸体处理与加工、饲料加工、预防接种等,严格说建立自繁自养及无特定病原(SPF)的措施也应纳入综合防治措施之列。  相似文献   

6.
现代养鹅业发展迅速,不仅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而且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的形式饲养。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搞好卫生和防疫工作,是保证养鹅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个体或农户养鹅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 ,鹅、蛋及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客观上促进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 ,给养鹅业带来极大威胁 ,也给养鹅者和禽病防治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根据当前全省养鹅业发展的情况 ,提出了针对危害养鹅业主要疾病的控制措施。1 强化防疫观念 ,制订严格合理的防疫制度在鹅疾病预防综合治理措施中 ,首先应强调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很强的防疫意识。据统计 ,鹅群规模每增加 1倍 ,发生疾病可能性就会增加 4倍。困此 ,养鹅场一旦爆发烈性传染病 ,极易造成全群覆灭。…  相似文献   

8.
养鹅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疫工作方针,同时建立防治鹅病的生物安全体系,搞好鹅场的环境及消毒工作,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选择高效疫苗适时接种免疫,加强饲养管理,才能为鹅群的生长繁殖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生存环境,从而确保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家禽业面临着生产规模扩大,在规模化集约化条件下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和流行,使种禽场的生物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疫工作的方针,必须建立种禽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03年以来,我地区养鹅业的饲养数量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呈现出一种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养鹅产业的兴起,小鹅瘟的疫情也在我地区广泛流行,小鹅瘟的流行.不仅给我地区刚刚兴起的养鹅业泼上冷水,而且给广大的养鹅业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养鹅规模小,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根本谈不上补饲,而且圈舍卫生条件较差,养殖户缺乏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造成养殖效益低下。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是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鹅是节粮型草食水禽,可水养、放养、圈养,又能旱养。鹅肉蛋白质丰富,肉质细嫩,味美可口;鹅肥肝是席上珍馐,国际市场的高档食品;白鹅羽绒是国际市场的畅销物资。养鹅的好处很多:生长较快、容易饲养、消化力强、饲养周期短,效益高。 一、养鹅场地的选择与建造 目前,养鹅在农村不断发展,养鹅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为了帮助养殖户养好鹅,现将我们在实践中对养鹅场  相似文献   

13.
养鹅场疫病综合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鹅业在近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迅速地由少量分散、放牧饲养向大批量、规模化的方式转变.笔者在从事养鹅生产管理中,在对如何有效防制规模养鹅场鹅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鹅场疫病综合防制措施.现阐述如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养鹅场疫病防控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鹅养殖规模的扩大,鹅的疫病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养殖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对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养鹅场卫生消毒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以及做好鹅病发生时的控制措施等鹅病综合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规模化养鹅场有效防控鹅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规模化生态养鹅综合性防疫措施,包括养鹅场的场址选择、鹅卫生管理、检疫制度、环境消毒、粪便无害化处理、死亡鹅尸体处理、水的消毒和预防接种等。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鹅很容易感染上疾病,特别是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小鹅瘟、副粘病毒病、禽流感、副伤寒、禽霉形体病等,都具有双重的传播方式,既能通过水平传播,又能通过带菌、带毒的种蛋垂直传播。所以,加强鹅场的卫生防疫工作,显得十分必要。1养鹅场场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多年来南京市肉鹅饲养量一直维持在900万只左右,产业规模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拓展,而根据调研,大多数商品鹅养殖户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产业规模和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种鹅季节性产蛋和低产出率造成的。从养鹅生产实际情况来看,饲养种鹅普遍存在着种鹅群繁殖力较低的问题,即单位母鹅提供的仔鹅数量远远低于理论数值。因此,提高种鹅的产出率是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总结近年来我所种鹅场积累的增效管理、提高产出率的相关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畜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 ,我省的畜牧业就如一轮朝阳蒸蒸日上。但与这种发展不协调的是种畜禽场建设的规模和管理模式 ,显得明显滞后 ,问题尤其突出的是目前的鸭、鹅饲养业 ,还没有形成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及防疫的种鸭场和种鹅场 ,还是靠收购散养鸭、鹅的种蛋孵化幼雏 ,来供给饲养户。这种先天不足 ,为雏鸭、雏鹅的饲养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这也是近几年来雏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一个症结之所在。1 存在问题1 1 没有形成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与防疫的种鸭场和种鹅场。目前辽宁省的鸭雏和鹅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预防控制鹅的疾病越来越重要。如果忽视防疫工作,鹅群一旦暴发传染病,则有可能造成大批鹅只死亡,给整个鹅场、养鹅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搞好防疫工作,是保障养鹅业健康发展的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防疫工作的总方针、总策略,应该把防疫的费用、人力和物力,用于疫病的预防。不应该平时忽视防疫工作,舍不得防疫投资,而等到一旦疫病发生之后才着急花钱买药,忙于治病,带来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养鹅业起步晚,发展快,势头好。主要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鹅是草食家禽,利用鹅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把草转化为人民生活需要的肉、蛋、毛。对鹅的孵化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及鹅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促进了毕节地区养鹅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着资金不足、供种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防疫保健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要抓住国家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时机发展自己,使养鹅业生产达到360万只的饲养规模,让养鹅业成为毕节地区畜牧业经济中的又一支柱型产业。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养鹅规模的不断扩大,制定鹅疫病的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一旦大规模地养鹅,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传染病,危机到整个鹅场的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规模化养鹅场的疫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