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于2004年把本师共青团农场定为垦区中心测报站,同时配备佳多牌A型智能虫情测报灯1台,在2004~2005年2年的生产应用中,给本场虫情测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棉铃虫防治的最佳时机,推动了适时防治,使棉铃虫为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1智能虫情测报灯在棉铃虫测报上的应用1.1 2004年应用情况2004年棉铃虫在农场中等发生,第1代即进入棉田为害且部分田块发生较重,第2代在局部地区为害较重。据虫情测报灯观察,越冬代棉铃虫成虫高峰期为5月25日至6月2日,1代成虫高峰在6月30日至7月4日。1代幼虫高峰期6月4日及其以后的几天内,对全场0.2…  相似文献   

2.
2017年棉铃虫在宁夏垦区大面积发生,成为为害农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害虫。为了摸清棉铃虫在垦区的发生动态及分布规律,在农垦暖泉农场、平吉堡农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设置10个监测点,通过冬前/冬后越冬蛹调查和连续2年性诱监测,对棉铃虫的越冬习性和成虫发生世代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垦区棉铃虫越冬场所主要集中在玉米田,冬前深耕和冬灌可有效破坏棉铃虫越冬、降低其存活率;越冬代、1代、2代成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1、2代幼虫为害灌浆期小麦、吐丝灌浆期的玉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邵振润 《植物保护》1984,10(4):25-2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e-b.)在北方菜区为害番茄,青椒、茄子、豆角和白菜,北京地区一年发生四代,越冬蛹4月下旬羽化,5月上旬是产卵盛期,此代幼虫数量少,且因寄主分散,为害轻,只需对定植早及地膜栽培生长旺、着卵量高的田块进行防治;第二代成虫6月上、中旬羽化,此时大田蕃茄正现蕾开花,棉龄虫集中在蕃茄上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此阶段温湿度合适,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7年棉铃虫在内蒙古巴彦淖尔首次发生,并在玉米、向日葵等作物上暴发为害的情况,对当地主要作物上棉铃虫发生动态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田间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灯诱棉铃虫成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玉米果穗产量平均损失率为1.0%;向日葵盘平均产量损失率2.4%。越冬调查表明,该害虫可在巴彦淖尔市越冬。据此,提出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等防控措施,以加强对当地及周边地区棉铃虫的监测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白边地老虎     
白边地老虎的为害在我国迄今未见报导。1961—1962年在内蒙埧上(后山)地区发现这一害虫,发生普遍、数量多,集中于苗期为害,被害率一般在20%以上,致造成缺苗断垅,严重者需补种或改种。在埧上地区一年发生一代,5月下旬幼虫出现,6月分大量发生为害,6月下旬出现成虫,7—8月为成虫发生盛期,卵可以越冬。幼虫为害粮食、经济和蔬菜等作物,以豆类、蔬菜受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县1990年以前,棉花种植面积一般都在1333.33~1533.33hm2之间。当时棉铃虫属偶发性害虫,为害较重的1984年,皮棉损失38.4kg/667m2。进人叨年代,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铃虫开始成为棉花上主要害虫,为害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5%以上,尤其是1990、1991和1995年,因棉铃虫为客每667m2损失皮棉分别为67.5、563和45Kg。在棉铃虫大发生的7、8月份,每百株棉花有棉铃虫幼虫35~45头。棉铃虫的为害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一重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拟根据该早自身…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相似文献   

8.
华北北部地区二代棉铃虫成虫迁飞行为的雷达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迁飞习性是棉铃虫区域性灾变的生物学基础,明确棉铃虫的迁飞行为对发展预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2000年7~8月华北地区棉铃虫大发生期间,利用昆虫雷达和空中诱虫灯在河北省廊坊市观测研究了棉铃虫成虫的迁飞行为.试验结果表明,与地面棉铃虫相比,高空棉铃虫具有明显的迁飞昆虫生理特征.棉铃虫成虫一般在日落后30 min(20:00)左右大量起飞,种群密度在1 h后达到峰值.此后,随着成虫的大量迁出,空中密度逐渐下降.棉铃虫成虫从低空到高空起飞过程中位移方向多呈顺时针旋转,借助夏季盛行风飞行.成虫飞行成层多集中在200~300m高度,最高可达1000 m.多数个体位移速率35~45 km/h,整个夜间的迁移活动持续7~8 h,迁移距离大约250~450km.  相似文献   

9.
垣曲县1992年4月18日始见成虫,较往年提早8—10天,6月2日始见二代成虫,6月15日为产卵高峰,并进入二代幼虫为害盛期,而1992年二代棉铃虫见卵早,较往年提早5—9天,百株卵量达470-1000粒,最高达1423粒,比往年高8-12倍,产卵盛期长达10—14天,棉瓜间作田往年棉花单株平均0.55粒,1992年为6粒,最高达21粒,二、  相似文献   

10.
近2年来,我县棉铃虫发生回升,危害加重,1993年发生面积达3.7万hm~2次,现将我县棉铃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1 棉铃虫发生特点 1.1 发生为害期长 据本站系统调查资料分析,今年棉铃虫从6月4日开始进入早发棉田为害,至9月25日结束,长达4个月之久。比历年平均长2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1.
胡桃长足象是核桃果实的大害虫,为害损失很大。1975年以来,我们在四川平武地区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1.胡桃长足象一年一代。11月份以成虫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果、芽、嫩枝、叶柄,5月上旬交尾产卵于果中,一般一果一粒,8月中旬产卵结束,10月陆续死亡。当年成虫6月中旬羽化,进行为害。2.成虫有假死性和向阳性,飞翔力弱,具有与核桃树芽苞相似的保护色。3.防治胡桃长足象,应抓住越冬成虫大量出现和卵孵化盛期时进行。用每毫升含孢量二至五亿的白僵菌液或50%的三硫磷乳油、50%速灭松乳剂、82%磷胺乳剂加水一千倍喷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苹果园棉铃虫发生为害及习性观察王笃兵(山东平阴县植检站,250400)棉铃虫在苹果上本是偶发性次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平阴棉花面积逐渐减少和种植结构的改变,棉铃虫在苹果上的为害已较普遍,并有上升趋势。从1992年始,笔者对其发生及为害习性进行了观察。1害...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新疆巴州棉铃虫大发生近年来,棉铃虫在巴州连年发生,已成为棉花生产中的大敌。1997年为害棉花明显加重,部分乡、村棉田达大发生程度。其发生特点:一是发生早,3月16日田间初见越冬代成虫,比往年提前19d,第一代幼虫在巴州5月12日出现,库尔勒...  相似文献   

14.
邕宁发生甜菜夜蛾猖 獗为害香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0,13(3):37-38
邕宁县 1 996年以前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仅零星发生 ,近几年发生明显上升。发生的特点呈突发性局部发生 ,一旦发生 ,来势猛 ,防治上农民往往措手不及。主要为害辣椒、番茄、茄子、西瓜、黄瓜、香瓜等 (见表1 )。   2 0 0 0年 6月在邕宁县蒲庙镇那莲村6 7hm2 多的香葱严重发生甜菜夜蛾为主的夜蛾类猖獗为害 ,同时发生为害的尚有棉铃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等。其中幼苗期香葱1 0 hm2 ,商品葱 5 7hm2 ,而在这之前极少发现该虫为害香葱。表 1  1997~ 2 0 0 0年上半年邕宁县夜蛾类发生为害情况统计表单位 :万 hm2年份 发生地点主要受害…  相似文献   

15.
黄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a(Wawen)严重为害大叶黄杨,过去研究甚少。本文根据作者自1983年以来的观察研究记述该虫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包括试用7种农药对其防治的初步结果。证实该虫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蛹越冬,第二代蛹越夏。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旬到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成虫出现在6月上旬至下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虫出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害最重的是第二代。化学防治以选用乐果或敌百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为害核桃树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首次发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为害核桃树。棉铃虫幼虫主要为害核桃幼果,还能蛀食花序、幼嫩枝条及叶片。6月份,幼果被害率平均为5.92%。其中,果仁被害率达1.75%,其余仅为果皮与果肉部分受害;7月份,幼果被害率和果仁被害率分别为4.00%和1.00%。  相似文献   

17.
1980年6月初,都昌县周溪泗山大队200亩棉花地发现小绿球叶甲 Nodina sp.成虫为害棉苗,到6月中旬末达为害高峰。其中有5亩已现蕾的棉花被害致死,补种重栽。 Nodina属为害棉株的,过去未见记录。本种则以成虫为害棉株,但不为害棉叶。成虫从嫩头、叶柄、果枝、叶腋等处蛀食棉茎,但以从叶腋处蛀食棉茎居多。被害后,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河西地区重度发生,严重阻碍了玉米生产。为有效防治棉铃虫,保障玉米生产安全,本研究调查了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介绍了两种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并测定了两种生物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河西地区1年可发生3代。越冬蛹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中,占总越冬蛹量的55.56%,2016年玉米连作田平均蛹量200.10头/667m2。越冬蛹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为5月中下旬,1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7月下旬,2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8月中旬。棉铃虫成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产卵习性不同,玉米雌穗吐丝后87.86%的卵着落在花丝上。29℃下,棉铃虫卵期4.53d,幼虫平均历期24.60d,蛹期9.93d,成虫寿命为10.07d,完成一个世代需49.13d。田间防治效果显示,高架喷雾防治效果优于无人机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效果较Bt高,且速效性好。综上所述,河西地区棉铃虫越冬基数大,以2代棉铃虫为害最重,玉米吐丝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喷雾防治时可优先选用高架喷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棉铃虫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棉铃虫1a发生5代,其中第二至四代为主害代。通过对湖南省近年棉铃虫的发生情况系统分析,提出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变、大区域连年大发生和天敌控制效应下降是湖南省棉铃虫加重为害的主要原因;成虫诱测技术中以黑光灯诱测较为简便易行;采用回归预测、期距预测可提前20d以上准确预报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