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山东日照,对两种杜鹃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将卵寄生于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巢中,寄生率9.8%;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bakeri)将卵寄生于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和三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巢中。  相似文献   

2.
白腹兰鹟(Ficedula cyanomelana cyanomelana)是长白山林区食虫鸟之一,在当地为繁殖鸟。我们自1962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调查期间,发现在当地进行繁殖,开始观察了部分生活习性,积累些另星资料,尤其在1966年又对繁殖生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后又分别于1976—1978年,连续三年进行重复对照、核实,将此资料整理成文,鉴于国内尚无报导,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目铁木花粉、种子及幼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经报导了濒危树种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 Chun)的开花习性和花粉形态。为了寻求此树和濒危原因及保存繁殖的方法,我们还对它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报导对花粉、种子和幼苗的研究结果,重点讨论传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省塞罕坝林区,红眉朱雀属夏候鸟,种群数量较多,每年4月末至5月初迁至该区,9月中下旬迁离该区。为了掌握红眉朱雀在本区的栖息繁殖习性,增强保护的针对性,笔者于2008~2010年4~9月对红眉朱雀在塞罕坝林区的栖息繁殖习性作了研究。一、特征红眉朱雀,属雀形目,燕雀科,朱雀属。体长约15厘米,嘴较粗厚。雄鸟上体褐色斑驳,眉纹、脸颊、胸及腰紫粉色,臀近白色。雌鸟无粉色,上下体均有较浓密的褐色纵纹。只有在繁殖期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鸟类区系及垂直分布的研究,已有过报导(陈鹏1963;傅桐生、高岫,1965;赵正阶,1980;高玮1979、1983)。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不同年代的报导,其种类也不尽相同,且都有增加。对其垂直带的划分也不相同。我们于1959年5—7月;1963年—1965年;1965年3—9月;1964年12月—1965年1月;1979年6—9月;1980年5—9月;1980年12月—1981年1月;1981年5—7月;1982年5—9月;1983年4—9月和1984年6—7月在延边地区和通化地区30几个工作点,做了全面调查,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松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又名松褐天牛。鞘翅目、天牛科,是松林的主要蛀干害虫。它以幼虫危害树干韧皮部及木质部,致使林木衰弱枯死,降低木材利用价值。为控制其传播蔓延,1980—1981年对它的生活史及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日本花柏、日本扁柏生长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日本扁柏(Ch.Obtusa)原产日本,天然分布于北纬30—40°的本州福岛县至四国、九州屋久岛等海拔400—1,100米的山地,在木曾川一带两者常混生成林。我国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引入这两个树种。浙江省林科所于1970年在景宁草鱼塘林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树生长快、耐低温、抗风雪、易繁殖、造林保存率高。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两个树种的生  相似文献   

8.
黄脉天蛾Amorpha amureusis Staudinger属天蛾总科Spningoidea,纹天蛾亚科Am bulcinae,是杨、柳、桦、椴的主要叶部害虫。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及日本、苏联均有记录。我省主要分布在前郭、乾安、通榆、大安、扶余等县。该虫是近几年在白城地区成灾的虫种。对该虫的幼虫、蛹、卵三个虫态的形态特征描述及生活习性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鲜见报导。1982年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一、为害情况黄脉天蛾在前郭县深井子机械林场人工林内曾大面积发生为害,据1979—1981年调查,累计发生面积达9,000余亩。被害株率90%,虫口密度一般7—10条,高达20余条。由于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芝樱"(Phlox subulata)的引种栽培,总结出"日本芝樱"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对其繁殖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乌鲁木齐周边地区,"日本芝樱"适应性、观赏性强,1年2次开花,群体花期3~4个月;其扦插繁殖最佳繁殖时期在9月中下旬,扦插繁殖以取枝条茎梢做为插穗平均成活率最高,为88.9%,分株繁殖平均成活率为87.1%;"日本芝樱"具耐寒、耐旱、耐贫瘠、观赏性高等特点,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城镇绿化的优良地被花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网纹草多年的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得出了网纹草最为适宜的扦插繁殖、分根繁殖、组培繁殖及栽培管理(温度、光照、水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它的园林用途。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的蝶类,过去村山酿造(1941)作过零星报导,近年来虽然有些专家做过调查研究,但终未见系统报导。笔者于1981—1982年对长白山蝶类组成、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调查方法根据自然条件,在海拔500—1100米之间红松阔叶林带;1100—1700米之间针叶林带;700—2000米之间高山岳桦林带和2000米以上高山苔原带的中下、中上分别设置8块面积为  相似文献   

12.
1981—82年我们对榆蓝叶甲(Pyrrbalta acnesccns Fairm.)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整理报导如下。一、生活史 1.发生世代在我地1年3代,第2、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房檐、墙缝、砖缝及杂草内越冬(见图1)。  相似文献   

13.
<正> 为探讨红松种子园中各无性系雌雄花期的长短,系间、系内花期的同步程度与种子产量的关系,我们于1981年开始,连续三年对草河口的红松种子园各无性系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一、种子园基本情况草河口种子园位于东经123°55ˊ,北纬40°50ˊ。本地区年平均气温5.8℃,最热月平均气温22.3℃,最冷月平均气温-13℃;年平均日照2,32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1.4毫  相似文献   

14.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 Thomas)又称灰金丝猴,与秦岭山区的川金丝猴(R.roxellanae Milne——Bdwards)和云南的滇金丝猴(R.bieti Milne——Edwards)均为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它们同属于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而在这三种金丝猴中,黔金丝猴是分布范围最小,数量最少,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一种。由于它们的生活环境严酷,人烟稀少,故对其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晚。1981年,谢家骅等曾对黔金丝猴的野外生态习性进行过调查,并作了较祥细的报道。为了更进一步摸清黔金丝猴的生活习性,我们于1982年9—11月,1984年11—12月先后两次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对黔金丝猴  相似文献   

15.
黑鹳(Ciconia nigra)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每年约有200~300只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栖息迁徙繁殖,约50~60只黑鹳在此繁殖;自2010年开始,历时9年,通过样线调查、样带样点监测和定点实地观测研究方法,掌握了黑鹳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栖息、繁殖、迁徙习性,为黑鹳有效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 新二尾舟蛾(Neocerura wisei Swinhoe)是紫胶虫寄主树——母生的一种主要叶部、干部害虫,对该虫的研究,我省还未见报道。为了摸清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方法,形态特征等,我们于1980—1981年在龙海县林下林场设点进行固定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银杉(Cathiaya argyophylla Chunet Kuang)是世界珍稀树种之一。目前仅在我国广西、四川、贵州、湖南相继发现。它的幸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因其材质坚硬、耐腐、树姿挺拔,既是理想的用材树种又是名贵的观赏树种。该树病害至今国内外尚无报导。我们于1980—1981年对我省南川金佛山、武隆大沙河的银杉进行了调查,现报道于后:一、癌肿病又名枝(干)枯病。19世纪曾毁掉大面积欧洲落叶松,后在日本、美国发生。1975年仅在我国伊春发现此病。症状:感病枝干长出白色菌膜,后扩  相似文献   

18.
据大竹昭郎等报道,从1977—1981年先后三次来中国考察栗瘿蜂天敌情况,1979年Y.Murakami博士在河北省采回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虫瘿2200个,1981年志贺正和又从河北省带回一批。在其中发现一种新的寄生蜂。1982年经日本北海道林业试验场的K.Kamijo博士定名为长尾小蜂科的新种Torymus sinensiskamijo(中国长尾小蜂)。它与日本栗瘿蜂的寄生蜂T.beneficus Yasumatsu和Kamijo的成虫发生期几乎一致。经在茨城县Yatabe果树试验场繁育试验,证明其生活史为一  相似文献   

19.
楠竹线盾蚧[kuwanaspis Pseudo-leucaspis(kuw.)]是毛竹(楠竹)实生林的重要害虫,寄生在竹杆上。我所毛竹实生林中被害株率80%—90%;严重受害竹8—10%。寄生严重竹株的虫口密度为每平方厘米93头。一般为30—40头。雌雄性比为1:0.35。毛竹受害后长势减弱,竹面变褐,重者整株枯死。原记录于日本,我国台湾及大陆亦早有发现,以后曾输入欧洲、北美等地。徐天森报导江苏、江西、安徽等省曾发现。我们于1981—1983年对该虫进行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华秋沙鸭(Mergus Sguamatu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鸭类。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福建、以及越南等印度支那的一些国家。繁殖期迁往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一带的森林中繁殖。有关它的繁殖生态除Buturein在1934年得到过幼鸟并进行了描述外,其他有关它的整个繁殖情况,至今一直不很清楚。我们从1962年以来,在长白山从事鸟类研究期间,曾对中华秋沙鸭的生态作过一些零星的观察与记载,1976——1978年我们又对它的繁殖生态作过连续三年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