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型过程中,蚕病发生出现了新特点,传统的蚕病防治技术体系已不能满足蚕桑规模化、省力化的生产需要。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从转变四个防病技术理念入手,提出了建立蚕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模式已实现由专业场向原蚕区的全面转变.截止到2016年,我站已在淳安、建德、富阳3个县区8个蚕桑重点村建立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原种繁育基地,并通过就地制种的方式,有效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与专业场生产相比,由于原蚕区点多、面广,特别是实行就地制种后,微粒子病的防控难度加大.自2009年以来,我省微粒子病防控形势尤为严峻,无论是无毒率还是合格率都处于历史低位.我站在2011~2012年也因微粒子病爆发出现大面积淘汰蚕种的质量问题.为此,加大原蚕区微粒子病的防控工作已成为当前蚕种生产单位和每一位蚕桑技术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正因为有大面积淘汰蚕种的惨痛教训,使我站痛下决心,从狠抓技术员思想观念入手,大力推进原蚕区蚕种繁育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2年秋期至今的5年中,我站繁育的蚕种不仅合格率均达到了100%,无毒率也均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根据杭州综合试验站关于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建设要求,2009年淳安县重点开展了千亩蚕桑示范园区建设,桑、蚕新品种高效栽培和饲养技术试验示范,桑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建设,桑螟、桑瘿蚊等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并通过深人开展“科技入户蚕桑增效”活动,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夯实淳安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09年淳安县桑树病虫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蚕茧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淳安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蚕农的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4.
蚕病是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姚安县光禄镇农户在桑园管理、蚕室安排、饲养环境和技术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病原体、环境、蚕体三者相互依存的关系,阐述家蚕发病的原因,通过实施蚕病综合防控技术,使光禄镇农村暴发性蚕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开始,在国家蚕桑体系科学家的统一要求指导下,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通过连续三年9个蚕期采用定点跟踪调查的方法,摸清了如皋养蚕生产上蚕病发生现状及为害损失情况,为系统地开展蚕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德清县《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按照实施方案总体部署,以省级蚕桑产业技术团队为依托,重点示范小蚕工厂化养蚕关键性技术,加强成熟技术的示范应用. 项目实施基地,设在德清县高财蚕桑专业合作社.高财蚕桑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2014年,建立小蚕专用桑园20010 m2,种植强桑1号桑品种.2016年,提升改造小蚕...  相似文献   

7.
海安县围绕蚕桑优质、高效、规模化生产的目标,建立组织体系和示范基地,强化扶持政策,创新培训形式,建立5级联动的蚕桑技术服务网络;大力推广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桑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优良蚕品种、蚕种催青自动控制技术、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等,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推动、政策拉动全面推行蚕桑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海安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实现蚕桑生产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促进了全县蚕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可通过胚种和食下2种途径传染。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体系,十多年来微粒子病淘汰率均控制在1%以下,蚕种连年供不应求。具体措施如下:夯实原蚕饲育基础,完善防微设施;关卡前移,强化原蚕区防微工作;加强原蚕用叶管理,严防病从口入;合理处理蚕沙,防止环境污染;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切实做好原蚕基地的管理;抓好分户制种,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201710月11~14日,由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主办的"全国蚕种微粒子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在东台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蚕桑生产省市区、128位蚕种生产、科研、教学、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疫病,几年来,在全国局部地区发生较重,损失较大。为进一步增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意识,规范防控技术,提高蚕种质量,保证蚕农利益和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邀请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沈中元研究员,浙江大学鲁兴萌教授,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区域内,实行蚕业规模化经营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建立高产、高效、优质的"蚕桑示范园"是实现这一途径的良好载体.射阳县地处苏北平原,现有桑园面积2 550hm2,是全省蚕茧重点产区之一.也是全国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县.近几年来,为适应现代蚕业发展,在重点蚕桑乡镇成功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蚕桑示范园",这既为本地区蚕业发展做出了样板,提供了示范,又为其他蚕区推进桑园高产园区的建设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准确、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前提。1979年以来,我省在重点蚕区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专业桑树病虫测报站。为稳定发展我省蚕桑生产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就我省桑树病虫测报的进展状况作一简略的回顾,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桑树病虫测报站的建立及其现状我省自1979年开始在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下,首先在重点蚕区的海宁、桐乡、海盐三县建立了桑树病虫测保站;1980~82年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元阳县蚕区桑树褐斑病发病严重,影响桑叶产量与质量,对当地蚕业生产影响很大的情况,展开对桑树褐斑病的发病因素分析与防控技术介绍,以期为元阳县桑褐斑病防控提供指导参考。对桑树褐斑病的分布与危害、发病规律与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控措施进行简要概述,对元阳县发病严重的桑园开展调查与发病原因分析。元阳县蚕区桑园地势低,通风差,栽植密度大,套种高杆作物玉米等,桑树长势弱,管理差的桑园褐斑病发病严重,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文献影响桑树褐斑病发病因素观点一致,即桑树品种、气候气象、桑园管理。通过在桑树褐斑病受灾严重区域建立长期有效预测预报工作,对元阳县蚕区防控中不足的地方,提出了提高蚕农防病意识、科学施肥、农药防治与物理机械防治结合等措施,以期对桑树褐斑病进行有效防控,促进蚕区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4月26—27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四川甘洛团)蚕桑产业组的专家到凉山州甘洛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专家组成员包括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养殖设施设备岗位专家、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张剑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岗位专家、西南大学教授潘敏慧,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与密植高产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利。专家组成员与甘洛县蚕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米加军、  相似文献   

14.
刘吉平 《蚕学通讯》2019,39(1):54-54
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作为全国最主要的蚕桑生产地区,其桑树病害具有典型性、范围广、危害严重等特点。为了探明桑树病害种类及病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为建立桑树主要病原的分子快速诊断技术以及绿色生态桑病防控技术提供依据,在上述地区的主要蚕区开展调研和病样收集,并对病样材料进行了显微观察、PCR检测鉴定及病原的分离纯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9月21日,江苏省蚕桑学会理事长周谦、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刘平华参加由中国蚕学会主办,河池学院承办,广西蚕学会、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协办的2019年全国蚕病理学与病虫害防控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科研院所、高校从事蚕病理学及病虫害防控研究人员,各级蚕桑技术管理或服务部门从事蚕病防控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等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主题为:蚕业科技兴农,助力精准脱贫。会议研讨了近年来有关蚕病理学及病虫害防控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包括基础理  相似文献   

16.
蚕桑基地建设是一条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在我省经济发达的老蚕区建立蚕桑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的经验与体会,示范基地的建立可促进蚕桑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对今后新技术推广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防治家蚕蚕病,促进忻城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忻城县家蚕蚕病发生情况,对家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忻城县发生的蚕病种类较多,老蚕区有病害加重发生的趋势,原因主要有蚕农消毒防病意识不强,相关综合治理制度还未制定实施;蚕房使用和饲养方法不规范,建议树立小蚕共育户正确经营理念,增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对蚕农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饲养水平;依照法规规范小蚕及蚕种生产,以示范区推广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8.
桑螟是秋季桑园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全国各蚕区,华东地区晚秋蚕期桑叶受害最重。江苏省射阳县蚕桑技术部门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对桑螟防治的技术较为成熟。通过有效防控,促进了秋蚕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9.
蚕病的早期预测及正确诊断是蚕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如能做到正确的早期预测,就能有的放矢地去预防蚕病,尽可能地减少蚕病发生.只有做好了正确诊断,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地扑灭蚕病,将蚕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当前农村大面积蚕桑生产中的蚕病防治工作还处于比较被动、盲目的状况,当蚕病大量暴发流行时再采取防治措施已经晚了.所以,广大蚕农及蚕桑技术人员希望能进行蚕病的早期预测及掌握正确的诊断技术.在此,笔者根据在教学及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并结合前人的经验,就蚕病的早期预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介绍常规的诊断技术,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蚕业科学》2019,(2):217-217
2015年1月,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韶关综合试验站组织编写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新技术研究》一书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主要包括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用消毒剂的研制和应用、家蚕微粒子病化学防治研究、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家蚕新型病原微孢子虫的研究及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等5部分内容,系统总结了广东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经验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