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园生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多数核桃园现在仍然采用清耕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地温变幅大,并且每年除草3~4次,用工量在果园全年管理中占有较大比重,或每年多次使用除草剂,对果园的土壤污染非常严重.2004~2005年作者在南西焦试验园,采用行间自然生草,株间留出1m营养带,中耕除草,行间生草长到50~80cm刈割复盖树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油茶林生草栽培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在4年生油茶林行间进行生草试验,供试草种为百喜草、金鸡菊,以清耕自然生草为对照。2020年,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分析生草对油茶林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能提高油茶林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及pH值(P> 0.05),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5.55%、10.18%、6.97%和26.64%、17.54%、4.98%。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P> 0.05),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5.91%、16.22%和23.09%、33.78%,但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P> 0.05),分别减少了8.47%、18.64%。间种百喜草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P <0.05),Sobs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2.20%、6.40%、1.02%,但降低了土壤真菌多样性(P> 0.05);间种金鸡菊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P <0.05),Sobs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分别比对照...  相似文献   

3.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为赤桉 苏门答腊金合欢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关联系数为0.651,影响最小的为念珠相思纯林,关联度系数为0.343.  相似文献   

4.
杉林红壤的供P缓冲性与P肥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温吸附试验方法对福建杉木林下红壤的供P缓冲性与P肥需要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杉林红壤对P的吸附作用强、吸附量大 ,当土壤加P量为 6 0 0mg·kg- 1时 ,P的吸附量为 4 5 1.2 5 5 0 .8mg·kg- 1,吸附率高达 75 .2 %  91.8%。土壤P的吸附反应自由能 (△G)和最大缓冲容量 (Mb)是评价土壤供磷缓冲性状的重要参数 ,它们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较为密切 ,一般与pH、吸湿水及粘粒含量呈正相关 ,而与有机质、有效P及全P含量呈负相关。根据土壤P的吸附和供P缓冲性预测土壤需P量 ,对合理施用P肥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衢州红壤丘陵区的10年生常山胡柚低产林为试材,开展了施肥、套袋、覆盖等措施对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提高了胡柚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施化肥、猪粪、生物有机肥都能增加土壤中N、P、K、有机质的含量,但以施生物有机肥、猪粪处理的效果更为明显,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比对照增加2~7倍,全N、全P、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2~3倍,产量比对照增幅60%~97%;施猪粪提高了糖酸比,改善果实内在品质.夏季土壤覆盖明显降低了胡柚园土壤的温度及高温出现的频率,7-9月平均地表温度下降约1 ℃,20 cm土层降温1.6~1.9 ℃,气温越高,覆盖降温效果越明显,使胡柚处于较适宜的土温环境中;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单果质量提高10.6%~15.0%,株产量增加13.0%~16.6%.  相似文献   

6.
果园生草是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果树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在国外是一项早已普及的果园管理技术。伊犁半干旱逆温缓坡地带的果园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强调清耕除草,使果树行间、株间土壤裸露,造成果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对果园生态、果品产量和质量也有不良影响。为了改变果园耕作制度,提高果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998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把果园生草纳入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向全国推广,其中白三叶草为主导草种。  相似文献   

7.
汉源县金花梨果园土壤营养诊断与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四川省金花梨果园土壤的营养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以汉源县21个金花梨果园土壤为试材,测定其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果园土壤的pH值85%小于7.5,普遍缺乏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1.28%。有机质对大多数有效养分有增效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1%的果园,需每a每hm2施用有机质75000~250000 kg,连施3 a将有机质含量提高到2%,才能保证金花梨优质丰产。每生产100 kg金花梨果实需要每a施用纯氮0.60 kg,纯磷0.33 kg,纯钾0.56 kg,即N、P、K施用质量比为2∶1∶2。果园之间各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草覆草法可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调节果园小气候及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澄城县果园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合理制定施肥方案,以陕西省澄城县86户果农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区,对果园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全氮及速效钾的含量及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澄城县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而速效钾处于丰富状态,有效磷处于中等和丰富状态。各乡镇4种养分含量变异程度为有效磷(44.06%)>速效钾(24.52%)>有机质(16.39%)>全氮(13.63%),除交道镇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寺前镇土壤速效钾的变异系数表现为弱变异外,其余乡镇的4种养分分布均表现为中等变异。  相似文献   

10.
对15年生的福建柏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处理对福建柏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以2000株/hm~2为最佳造林密度,胸径达到17.11cm、树高10.14m、单株材积达到0.1083m~3;不同造林密度福建柏土壤有机质和N、P、K含量差异较大,以密度在2501株/hm~2的林分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全K和速效K的含量最高;以施用N50+NPK25的方式最佳,树高达9.68m、胸径达16.17cm、单株材积达0.0931m~3。因此,在福建柏南方地区种植福建柏可选择2000株/hm~2,并适当施尿素和复合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