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火炬松种源木材气干干缩性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弦向(TS)、径向(RS)、纵向(LS)、体积气干干缩率(VS)和差异干缩(T/R)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大于60.5%,环境方差占方差总量的34.9-=63.9%,种源内各个性状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310棵样木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α=0.01水平上,树高、胸径、材积与TS、RS、LS、VS呈显著负要关,与T/R呈显著相关;晚材率、基本密度、气干密度  相似文献   

2.
纳米CuO/硅溶胶制剂处理杨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究不同后处理方式对纳米木材防腐剂浸渍材的耐腐性、顺纹抗压强度以及对浸渍材中铜离子抗流失性的影响,旨在为纳米防腐剂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一种纳米CuO/硅溶胶制剂,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扫描电镜(SEM),探究不同后处理方式(100 ℃蒸汽和?30 ℃冷冻)对浸渍材耐腐性、顺纹抗压强度、浸渍材制剂分布和铜离子抗流失性的影响。  结果  经过纳米CuO/硅溶胶制剂浸渍的杨木耐腐性显著提高,达到了 Ⅰ 级强耐腐标准,顺纹抗压强度较未处理材提高了24.42%。相比于浸渍试样,蒸汽后处理时间的延长使制剂更加均匀致密地分布在处理材中,而在冷冻后处理中呈颗粒状。经过蒸汽后处理90 min和冷冻后处理8 h的浸渍材质量损失率较普通浸渍材分别降低了18.30%和24.37%;在抗流失性方面,较短时间的蒸汽后处理可以提高浸渍材中铜离子的抗流失性,而经过不同时间冷冻后处理浸渍材中的铜离子抗流失性要优于普通浸渍材,铜离子流失量减少了8.72% ~ 34.40%。在抗压强度方面,蒸汽后处理浸渍材顺纹抗压强度要高于普通浸渍试样,强度提高了0.64% ~ 5.31%,而冷冻后处理浸渍材顺纹抗压强度较普通浸渍材略有下降。  结论  蒸汽后处理对提高纳米CuO/硅溶胶防腐剂浸渍材耐腐性和顺纹抗压强度有很大的帮助,而冷冻后处理在提高浸渍材中铜离子的抗流失性方面效果更显著。实验结果为不同处理方式在纳米防腐剂中的选择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进口材气干密度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实现对进口材气干密度的快速预测,以进口阔叶材桃花心木和针叶材辐射松两种木材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气干密度真值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在全波段(350~2 500 nm)建立两个材种的气干密度相应的校正模型,并采用外部验证,最终建立两种木材的气干密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桃花心木木材的气干密度范围为0.433~0.840 g·cm-3,辐射松的为0.260~0.600 g·cm-3;不同方法建立的桃花心木木材气干密度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相关参数均好于辐射松的;校正模型的外部验证表明,桃花心木木材气干密度预测模型精度较高,相关系数达到0.90,而辐射松木材气干密度预测模型相关系数为0.75。总之,进口阔叶材桃花心木木材的平均气干密度比针叶材辐射松的大。相较于针叶材辐射松,建立的阔叶材桃花心木木材气干密度预测模型更能较精准的预测其密度真值。  相似文献   

4.
热空气干燥法对ACQ-D在木材内固着的加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热空气干燥法对加速ACQ-D(胺溶季铵铜D型)在木材内固着的加速作用,该研究采用浓度为1%的ACQ-D溶液对杉木试材进行真空浸注处理,在室温下预固着48 h后,分别对试材进行了不同的后处理,其中包括气干不包膜、气干包膜、热空气干燥不包膜、热空气干燥包膜.热空气干燥的温度为50℃,处理时间分别为2、6、12和24 h;气干处理的时间分别为1、2、4和8 d.后处理结束后进行抗流失性试验,然后测定试材中残留的铜含量,在此基础上计算ACQ-D处理杉木中铜的流失率.研究结果表明:①气干处理和热空气干燥处理对ACQ-D防腐剂在木材中的固着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固着效果都有所提高;②热空气干燥处理在固着方面的作用要优于气干处理,所需时间短而且固着效果好,在本试验条件下处理6 h以上抗流失效果较好;③包膜与不包膜两种方法应用于气干处理和热空气干燥处理中的效果有所不同,气干包膜的抗流失效果比气干不包膜的要好,而热空气包膜却比热空气不包膜的要差很多,这可能是因为使用的塑料薄膜阻碍了热量传导,使木材内的温度偏低,不利于铜在木材中的固着.   相似文献   

5.
以毛竹为原材料,将丙烯醇减压浸渍到竹材中,通过辐照产生接枝,制备竹材有机复合材料,并对不同工艺制备材料的密度和干缩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和辐照剂量的加大,生材、碳化材的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都有下降但都高于对照组;而生材、炭化材的基本密度都明显增大.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材类型主效应仅对基本密度的影响极显著;浸渍时间主效应对径向全干干缩率影响显著;辐照剂量主效应对弦向全干干缩率、径向全干干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的影响显著.浸渍时间与辐照剂量的交互效应仅对径向全干干缩率的影响极显著.试材类型、浸渍时间和辐照剂量3个因素交互效应对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千千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的影响显著.随着浸渍时间延长,炭化材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都有下降的趋势,基本密度逐渐增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炭化材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有下降的趋势,炭化材基本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木材密度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气干密度的无性系间和株内径向、纵向的变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无性系全年轮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平均值分别为 0 .44 4,0 .42 8和 0 .5 11g/cm3.气干密度在无性系间和年轮间存在显著差异 ;株内径向变异随树龄增加呈波动性的上升趋势 ;株内纵向变异趋势在取样范围内不一致 .全年轮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 0 .89,0 .92和 0 .86 ,说明木材气干密度受到强度遗传控制 .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的光照、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等自然环境下,对相同土壤条件下的乌拉苔草湿地进行不同水分的处理,以桶(高50cm、直径40cm)中水分为基准,设为满水(干1)、半水(干2)、干旱(干3)3个处理,以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为对照。对乌拉苔草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叶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积水条件下,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与正弦曲线相似;气孔阻力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形变化,但峰值不同,干2峰值最小,不同处理的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同。从时间上看,气孔阻力受水分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提前达到最大值。干l、干2、干3处理的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呈显著的负相关,风速和蒸腾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干2、干3处理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大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干3处理的蒸腾速率和光量子通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糠醇树脂浸渍强化人工林速生杨树木材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糠醇树脂浸渍强化速生杨树木材性能的效果,分别以马来酸酐和柠檬酸为催化剂,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糠醇树脂改性液,采用真空—加压法对速生杨树木材进行浸渍处理,对浸渍材和素材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久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浸渍处理后杨木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有所增强,干缩率、湿胀率和吸水率显著降低,浸渍材的防霉防蓝变性、耐腐性和抗虫蛀性能均显著优于素材。当以2%的马来酸酐为催化剂、糠醇树脂质量分数为50%时,杨木的各项性能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复合硅改性热处理杨木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针对木材树脂改性剂释放甲醛不环保,无机改性材吸湿性高等问题,将廉价易得的硅石粉溶液化,再有机杂化,制得高渗透、环保、防火的水溶性木材复合硅改性剂,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和热处理联合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的物理力学和阻燃等性能。  方法  分别制备硅油复合硅改性剂(SC2)和偶联剂杂化硅改性剂(HS2),对人工林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再将浸渍材进行高温热处理,测试分析复合硅改性材及其热处理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结果  热处理使未处理材和改性材的质量与绝干密度均下降,硅油复合硅改性材(W-SC2)热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与绝干密度损失率最大。与W-SC2相比,硅油复合硅改性热处理材(TW-SC2)的吸湿率增大;偶联剂杂化硅改性热处理材(TW-HS2)的吸湿率较偶联剂杂化硅改性材(W-HS2)明显降低,抗吸湿性改善明显。与杨木未处理材(W)相比,各组改性材的力学性能均显著提高,且明显优于TW-SC2。W-HS2的点燃时间比W延迟8 s,火灾指数由0.043 m2s/kW增大至0.140 m2s/kW,TW-HS2的点燃时间比W延后9 s,火灾指数比W-HS2提高了64.3%。与W相比,TW-HS2的总热释放量减小29.4%,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且第二热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延后;W-HS2和TW-HS2的总生烟量比W大;HS2浸渍改性联合热处理,可以提升木材阻燃性能。改性材的热降解速率较未处理材降低明显,热稳定性提高,说明HS2改性剂具有明显的促进成炭作用。  结论  以硅石资源为主要原料,有机杂化制得环保、高效的木材复合硅改性剂HS2,通过真空加压浸渍?热处理联合改性工艺,可有效改善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和阻燃等性能,实现其绿色改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的径向变异和相关性。[方法]应用生长轮材质分析理论分别对香椿的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进行测定。运用SPSS 13.0拟合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纤维长度与树龄相关的模型。[结果]结果表明,32年生香椿生长轮平均宽度为1.382cm,最大值在第9年生时,为2.217cm,21~31年生后生长轮宽度趋于稳定,在0.683~1.000cm范围内波动。木材气干密度与纤维长度随树龄递增。木材气干密度的平均值为0.475g/cm^3,17年时达0.543g/cm^3,之后在0.507~0.564g/cm^3之间波动,趋于稳定。气干纤维长度在797.84~1396.34μm,其径向变异模式属Panshin Ⅰ类型。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与树龄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两两之间也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经过有序样本聚类,界定出香椿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13~15年。[结论]为香椿人工林速生丰产、定向培育、材质改良、营林技术和木材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速生桉木材的疏水原因,提高速生桉木材的生物耐久性。【方法】速生桉木材分别经180%水蒸汽热处理1、2和4hA,测量接触角、粗糙度,进行FTIR分析、观察表面形貌特征,并对接触角、处理时间和粗糙度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未处理速生桉锯材表面接触角均值为86.57°,热处理锯材表面接触角均在1120以上。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接触角显著提高,接触角曲线变化趋于平稳有序。亲水官能团羟基在3415.37cm处出现吸收峰,未处理材的峰值吸光值为2.22,热处理1h后吸光值显著下降至1.38,热处理2和4h分别降低至1.34和1.30,降幅明显。亲水官能团羰基在1618.09cm。处出现吸收峰,未处理材的峰值吸光值为0.80,热处理1hA,吸光值轻微下降至0.72,热处理2和4h后均为0.66,下降不再明显。速生桉木材在高温状态下表面发生开裂、扭曲等,影响了表面的平整度,但粗糙度变化并无显著规律。粗糙度与接触角净相关系数为-0.050,完全不相关;接触角和处理时间偏相关系数为0.746,显著相关;处理时间和粗糙度低相关。【结论】经180%水蒸汽热处理后速生桉木材粗糙度与接触角变化无相关性,热处理时间对接触影响显著,热处理温度的提高会啬粗糙度,但不影响木材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微波预处理对巨尾桉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辐照预处理巨尾桉木材,然后将试材相同条件下进行吸水试验和饱水干燥试验,测定试材的吸水增重率(WAR)和干燥失重率(WLR),以增重率和失重率来评价试材的渗透性。并研究了试材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试材的吸水增重率和干燥失重率均大于未处理材,即预微波处理可以使巨尾桉木材的渗透性得到改善,相同条件下,经微波预处理的试材水分吸入和散失快于未处理材。但微波处理时间对增重率和失重率影响不明显,这可能与选择的微波功率较低和试材的变异性有关。微波处理对试材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对天宝岩天然长苞铁杉林枯落物的蓄积量与水文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长苞铁杉林枯落物蓄积量并不大,仅为21.38t/hm2;枯落物持水过程中增加幅度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小,前1h内,枯落物吸水量增加幅度较大,但随时间延长吸水量增加幅度呈减小趋势,到12h后基本达到动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为:Y=0.457ln(t)+0.895(r=0.6153**)。枯落物吸水速率也是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小,在前15min内,枯落物吸水速率下降速度呈直线趋势,在1h后,随着时间延长,枯落物吸水速率逐渐变小,到24h时,趋近于零,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为:V=29.957t-2.0443(r=0.9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木材的防腐与防水,是木材保护的重要方面,它对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拓宽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环保型防腐剂铜唑(CA)与石蜡乳液防水剂复合处理木材,并对复配体系的基本性能,包括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粒径和pH值等,以及复配处理材的防水性(吸水性、干缩性及湿胀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及结论]研究发现:(1)CA与石蜡防水剂进行复配具有良好的混容性及稳定性,不同配比的复配体系其储存稳定性与离心稳定性均可达到1级水平,可存放较长时间不致出现破乳现象。(2) CA不能改善处理材的防水效果。但是,经 CA与石蜡防水剂复配体系处理的试材,其吸水性和尺寸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提高粳型巨胚稻幼苗素质的方法,用PEG 6000配制成0,5%,10%,15%,20%,25%等6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对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种子进行水分胁迫,用粳稻合系22-2(小胚)作对照,研究部分幼苗素质性状,试验方法不同,其结果差异较大:清水引发PEG液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不利于幼苗生长,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幼苗生长势变弱,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SOD活性在轻度、中度胁迫下上升,严重水分胁迫下呈下降趋势; PEG引发清水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在PEG质量浓度15%以下时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溶性蛋白降低,SOD活性和根系活力升高,浓度高于15%后对幼苗生长、SOD活性和根系活力有抑制作用。西巨胚1号经5%~15%的PEG溶液引发24h后再用清水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下幼苗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高温热处理后速生桉木材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变化,为工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水蒸气保护下,经不同温度(160、180、200、220、240℃)、不同时间(1、2、3 h)处理后,按照GB/T 1927~GB/T 1943国家标准检测其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速生按木材含水率大幅下降,干缩率、吸水性、湿胀率逐步下降;木材密度随着温度提高和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处理时间对顺纹抗压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影响较大;各温度条件下处理1 h的效果最好,抗弯强度在同温度条件下,处理1 h最高,3 h次之,2 h最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结论】高温热处理对速生桉木材的物理性能影响较大,干缩性、吸水性和吸胀性明显下降,尺寸稳定性上升;速生桉木材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木材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木材液相乙酰化及抗收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三种木材液相乙酰化的影响因素以及乙酰化木材的抗收缩效果。用乙酸酐作为乙酰剂和以二甲苯作为溶剂,处理材的增重与反应温度和时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20℃,时间为7~11h,乙酸酐和二甲苯的容量比为1:1。乙酰化显著地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抗收缩率与处理材的增重成正比。当处理材的增重大于15%时可取得满意的抗收缩效果,抗收缩率达到60%以上。乙酰化木材经过了三次干燥—浸水循环试验,其结果表明乙酰化所取得的抗收缩效果有很强的抗流失性。本研究证实:乙酰化是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对提高材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苏红  王俊伟  邵洋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7-13529
[目的]探索使糙米的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达到最佳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浸泡条件和发芽条件对糙米的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在40℃浸泡温度条件下糙米吸水快,在20~24 h后水分趋于饱和,吸水率达29.0%~32.0%。糙米发芽的最佳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48 h、发芽温度35℃、发芽时间24 h。糙米中GABA含量的最佳富集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4 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20 h。[结论]研究结果对确定糙米发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揭示发芽过程中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当年、前1年受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危害的病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及健康马尾松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病死木木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冲击韧性和握钉力与健康材差异显著,密度与健康材差异不显著。健康木材的静曲强度比松材线虫病木材高30%;弹性模量比病材高20%;病木的抗拉强度只有健康材的54.1%~76.9%;健康材抗压强度比病材高出26.8%;健康材冲击韧性比病材高21.0%~32.5%;病木的弦向握钉力是健康材的77.3%~91.7%;径向握钉力是健康材的65.9%~70.1%;健康材密度较病材高出15.0%。表3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