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省中山市东河水利枢纽工程是中顺大围主要的防洪、排涝、航运等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中排涝泵站是全国排涝的主力泵站,对中顺大国声调人的工农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珠三角地区排涝泵站自动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珠三角排涝泵站自动化建设标准、加强单站自动化的改造与提升、增强排涝泵站自动化运行的智能性、加强排涝泵站的群控联合调度、降低泵站的运行成本、建立应急预排机制等泵站自动化改造的解决思路与方向。探讨了提高泵站自动化建设实用化和智能化,实现管控一体化和水利信息化、视频技术的应用等技术路径。结论可以为珠三角地区排涝泵站自动化升级改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流域河湖密布,水系复杂,水利工程众多,确定合理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是保障该区域防洪安全的重点。为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文章构建河网规划概化图,建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通过分析现有防洪能力,文章从增加调蓄能力、增加外排能力、高水高排三方面来拟定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并进行演算。通过方案比选,文章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即方案4。通过湖堤加高加固、退渔还湖、湖区港渠整治、阻水建筑物改造和新建挖沟泵站,涨渡湖涝水可由最短途径直接排入长江,实现了分区排水的目标,防洪排涝调度上更为灵活,技术上更为合理;当泵站设计流量为60 m~3/s时,基本满足设计防洪排涝标准,提水扬程相对较低,可利用现成引水渠,设计引水流量满足提排要求,经济上较优。该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平原水网地区的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项用于虹吸式出水流道轴流泵站在超驼峰水位下运行的压缩空气技术,在泵站汛期,该项技术可有效实施停机防洪及开机排涝等任务,在广大沿江排水泵站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排涝泵站作为城市防洪排涝、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工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泵站的机电设备逐渐老化、工作效率降低。本文结合深圳市排涝泵站建设现状,就城市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的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旨在为该类工程的建设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选水闸与泵站合建的3种主要布置形式,即并列布置、正交布置、立面分层布置,下沙排涝闸站选用正交布置形式,实现了水闸与泵站两者功能上相互利用,闸站具有布置紧凑、挡水面小、防洪可靠性高、运行管理方便的特点.正交布置形式适用于大多数建在堤塘上的排涝闸站,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正交布置中泵型选用潜水轴流泵,其组合是一种新的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选水闸与泵站合建的三种主要布置型式,即并列布置、正交布置、立面分层布置,下沙排涝闸站选用正交布置型式,实现了水闸与泵站两者功能上相互利用,闸站具有布置紧凑、挡水面小,防洪可靠性高、运行管理方便的特点。正交布置型式适用于大多数建在堤塘上的排涝闸站,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正交布置中泵型选用潜水轴流泵,其组合是一种新的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8.
不受潮汐影响城镇圩区排涝泵站群常规调度方案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不受潮汐影响城镇圩区排涝泵站群常规调度能耗,提出了排涝总能耗最小单目标选优和圩区内(外)河水位限制多目标去劣的优化方法。为圩区排涝泵站群常规调度确定若干种典型排水条件组合,对每组排水条件,以泵站为试验因素、各泵站不同的运行规则为试验水平、不同运行规则组合下的最小运行能耗为试验结果开展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开展正交分析获得各泵站从优到劣不同运行规则组合序列。对每组运行规则序列,根据各泵站排水能力限制,应用动态规划法可获得圩区泵站群最低排涝能耗及对应的各泵站开机方案;对最低排涝能耗排序可获得圩区泵站群优化运行方案序列,进一步应用圩区内(外)河水位限制条件可获得圩区泵站群某排水条件下最优调度方案。以上海市城区某区域为实例,阐明了优化计算全过程,优化计算结果比现行调度方案的排涝能耗至少可节省6%。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我国大型轴流泵站不仅担负着大面积防洪排涝任务,同时也广泛用于灌溉、供水和跨流域调水,因此泵站的经济运行应该提到议事日程。泵站的经济运行首先应该在满足抽水流量和扬程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提水流量和降低提水扬程,其次要设法提高泵站的装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平原湖区大型湖泊调度管理现实需要及在防洪排涝中的作用,在分析湖泊现状及作用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观点出发阐述了大型湖泊在平原湖区防洪排涝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了湖泊的防洪排涝调度及治理方略,建议将大型湖泊纳入整体防洪排涝系统统一规划和调度,按平原水库型湖泊进行治理建设和管理,使湖泊和分蓄洪区发挥最大调蓄及分蓄洪作用,使整体防洪排涝系统发挥最大作用和效益,提高湖泊在平原湖区防洪排涝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大型湖泊的建设管理力度,为湖泊调度管理和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防洪排涝泵站最优调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汛期的气象预报以及不同时段的历史水文系统列资料,预测涝水的变化过程,建立了最优排涝策略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调节水泵叶片的角度,加上优化调度,实现了防洪排涝泵站的最优运行。  相似文献   

12.
大型排水站超驼峰水位运行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析了虹吸式出水流道大泵机组在出水口水位超驼峰状态下完成停机防洪、开机排涝以及事故停泵等3项技术任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泵站的条件和要求,提出了应用压缩空气技术为中心的综合措施,以最低的费用完成对泵站系统的改造,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处理超驼峰状态下泵站运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的中小型圩区除涝排水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圩区为例,依据中小型圩区排涝泵站的特点,以排涝泵站开机机组耗电费用最少为目标函数,以各时段机组开机台数为决策变量,特定排水标准下的排水水量为约束条件.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的方法,探讨了在满足特定排涝设计标准下该圩区内排涝泵站最优运行方式,对提高圩区排涝泵站管理水平,减少运行费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排涝泵站经济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平原湖区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经济评价及经济决策的需要,在分析排涝泵站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中一些片面甚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观点出发提出的排涝泵站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及经济决策方法合理可行,为排涝泵站投资和经济决策及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实例分析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发现了各项经济指标的规律性,优选出了各要素之间的最佳协调点或区间,得到了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的最优方案和控制面积比及其相应最优规模,对排涝泵站的兴建及调度管理均有实用价值,对当前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的经济评价及规模决策,具有实际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靖江市孤山灌区为例,依据中小型提水灌区排涝泵站的特点,分别以排涝泵站开机机组总耗能最少、能耗率最低为目标函数,采用按开机机组装置效率最大和动态规划的方法,探讨了在满足特定排涝设计标准下孤山灌区内自成排水体系的竖河大港排水片排涝泵站最优运行方式,对提高中小型提排灌区泵站管理水平,减少能源浪费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流域内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针对四湖流域排涝工程建设情况,耦合自然径流模型、受控径流模型、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构建了四湖流域水文水动力模拟模型,以2016年、2020年为典型年,研究了排涝工程建设及不同调度策略对四湖流域防洪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工程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防洪压力,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洪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1.19 m和1.41 m,洪峰水位由保证水位以上降低至警戒水位以下;实施长湖、洪湖联合调蓄能够有效提升四湖流域总体排涝效益,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在洪湖洪峰水位仅分别上涨0.05 m、0.16 m,且不超过警戒水位的条件下,长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了0.73 m和0.40m,显著提升了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安全性,但受制于水闸和渠道过流能力,长湖水位仍超过警戒水位。排涝工程建设整体上提高了四湖流域内河渠防洪安全性,除排涝河(西)、沙螺渠及螺山干渠在参与流域统排后平均最高水位有一定上涨外,其余主要河渠平均最高水位均有所下降。排涝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对新滩口泵站和高潭口泵站的依赖,20...  相似文献   

17.
城市防洪是江河防洪排涝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防洪排涝既与江河防洪密切相关,又有其特点。本文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总结了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泵站投资对排涝标准有很大影响,研究排涝标准,必须要研究泵站的投资。但是,对不特定的泵站,无法根据泵站建设的工程量来估算投资。本文从分析已建泵站装机与投资的关系入手,为新建泵站投资的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泵站投资对排涝标准有很大影响,研究排涝标准,必须要研究泵站的投资.但是,对不特定的泵站,无法根据泵站建设的工程量来估算投资.从分析已建泵站装机与投资的关系入手,为新建泵站投资的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排涝泵站在抗灾中效益及存在问题与对策李玉森(湖北省汉川县水利局432300)湖北省汊湖区排涝泵站在抗御“91·7”型特大洪涝灾害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挽回经济损失达18.0亿元。但由于多种原因,排涝泵站在抗灾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