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PMSG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70头初产断奶母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于断奶当日颈部肌肉注射1000Ⅰ.U.PMSG;对照组只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以观察初产母猪断奶后发情配种和2胎产仔的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断奶发情配种的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P<0.01);2胎产仔数增加(P<0.01);而两组母猪发情配种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将41头产后40-100天卵巢静止奶牛分为四个处理组:OIUPMSG(n=12)、1000IUPMSG(n=12)、1250IUPMSG(n=12)及1500IUPMSG(n=5),处理后一周内的排卵率分别为0.0%、83.33%、91.67%及40.0%(P<0.01),从处理到妊娠间隔时间分别为89.1±36.7天、29.8±2且.7天、51.9±25.2天及60.2±29.6天(P<0.01);29头试验母牛又按产后40-60天及产后61-100天分为两组,处理后一周内的排卵率分别为92.9%及66.7%(P>0.05),从处理到妊娠间隔时间分别为50.3±27.0天及38.5±27.0天(P>0.05)。结果表明,PMSG处理卵巢静止母牛具有明显效果,其中以1000IU为最优,处理时间的早晚对处理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择本地母黄牛,应用LRH-A和PMSG进行提高母牛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牛配种前5-6小时肌注LRH-A150μg/头,可使精期受胎率提高25.3%(P<0.01);为提高早期胚胎成活率,在配种后11-13天肌注LRH-A100μg/头,使青年母牛受胎率提高28.8%;应用PMSG和15甲基-PGF2a及抗PMSG血清,可诱导双胎率53.3%,提高产活犊率60%。  相似文献   

4.
提高绵羊受胎率的研究——同期发情试验(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6只绵羊(海西26只,海南20只)经P+PMSG和62只绵羊(海西30只,海南32只)经PMSG处理后,1 ̄5d内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5.5%,(海西79.90%,海南75.00%)和56.56%(海西60.00%,海南53.13%),且P+PMSG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10d内的同期发情率为95.75%(海西96.15%,海南95.00%)和96.66%(海西93.33,海南  相似文献   

5.
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同期发情及提高受胎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殖激素处理对613只青海高原半细毛羊进行了同期发情和提高受胎率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绵羊处理后5d内、10d内同期发情率和产羔率在氯前列烯醇组:海西为79.03%、90.32%和95.16%,海南为80.36%、98.21%和95.16%;PMSG组:海西为60.0%、93.33%和100%,海南为53.83%、100%和93.75%;P+PMSG组:海西为76.92%、96.15%和107.69%,海南为75%、95%和105%。与对照组相比,同期发情率有显著和极显著的提高,产羔率则较为相近。②采用LRH-A处理的母羊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分别为:海西90%和96%,海南86.27%和92.15%;均比对照组高(P<0.05)。  相似文献   

6.
两种剂量的PMSG对兔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兔超数排卵的情况下,卵巢上常伴有卵泡充血,卵巢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等现象。本实验使用两种剂量(50IU和100IU)的PMSG对哈白兔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观察卵巢反应。从实验结果看出,100IU的PMSG处理和50IU的PMSG处理相比,卵巢体积和充血卵泡数量显著增加(p〈0.01),而排卵点和获卵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应用HCG和PMSG对南方圈养野母猪诱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对36头经产野母猪进行诱情试验。试验分组比较了HCG、PMSG与对照组的采食、外阴红肿湿润、受配情况。结果表明,在非发情季节,单独应用试验剂量的HCG、PMSG诱导野母猪发情,减食不明显(P=0.589)差异不显著;阴户红肿湿润变化(P<0.01),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受配情况(P>0.0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将长白×荣昌杂交一代仔猪(20kg左右)75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头。在饲粮中加入占总量的0%、10%、15%、18%和20%的脱毒菜籽饼,并使供试5种饲粮的营养水平基本相同。经60天试验,平均日增重,第1、2、3组与第5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4组与第5组差异显著(P<0.05),第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报酬,第1组与第5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需饲料成本,以第4组最低,第5组最高。  相似文献   

9.
将80只30日龄红布罗鸡随机分为4组,半胱胺(cysteamine,CS)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100、150、200mg/kg体重。至58日龄称重、宰杀、颈静脉采血,并用放免法对血液生长抑素(SS)和生长激素(GH)含量进行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S100组净增重提高6.2%(P<0.05),其它剂量组增重无明显变化;(2)口服CS不改变仔鸡采食量,但饲料转化率CS100、CS150、CS200组分别提高5.7%、3.3%、6.3%;(3)与对照组相比,CS100、CS150、CS200组的血液SS含量分别下降70.7%(P<0.05)、76.2%(P<0.025)和76.1%(P<0.01),但GH水平只在CS100组有明显升高(P<0.05),结果提示CS对仔鸡的作用同哺乳动物一样也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牛超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4组药物组合:(1)PMSG+PGF2a;(2)PMSG+PGF2a+激光照射;(3)FSH+PGF2a;(4)FSH+Ctoprostenol,超排处理322头次供体牛。共采卵1663枚(头均5.81±4.68),可用胚胎980枚(头均3.43±3.94,占58.9%)。(3)、(4)两组胚胎可用率及可用胚胎数高于(1)、(2)组(p<0.05);黄牛胚胎可用率高于奶牛(p<0.01);育成牛胚胎可用率高于经产牛(p<0.01);供体牛前两次超排效果更好(p<0.05)。  相似文献   

11.
母猪输精前令其嗅闻公猪尿液2 ̄3min,然后再将输精管插入阴道内,来回抽动刺激阴道壁及子宫颈2 ̄3min后再注入精液,试验结果,情期受胎率比对照组提高16.7%,差异显著(P〈0.05);平均每窝产仔数比对照组多产2.11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使用促排卵素3号提高长白母猪产仔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8头经产长白母猪(胎次4.19±0.73)试验结果表明,在第一次配种同时注射LRH—A3100微克,间隔12小时再复配一次,胎均产仔12.02头,胎均产活仔11.29头;对照组48头(胎次4.10±0.63),胎均产仔10.08头,胎均产活仔9.98头。试验组胎均产活仔增加1.31头,提高13.1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不同激素剂量对幼鼠超数排卵及超排卵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国产激素制剂对3~8周龄昆明种小白鼠进行了超数排卵处理,重点观察了不同激素剂量对幼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及超排卵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PMSG与hCG各10IU剂量超排3~8周龄小鼠,5周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平均获卵83.8±10.2个)极显著(P<0.01)好于4~8周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平均获卵39.2~49.8个),而3周龄小鼠超排卵受精后体外培养的卵裂率(97.1%)、桑椹胚率(86.8%)和囊胚率(65.1%)与4~8周龄超排卵的(分别为85.5%~100.0%、94.9%~100.0%和63.2%~87.7%)相近;以PMSG与hCG各5IU剂量超排3~5周龄小鼠,3周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平均获卵59.0±6.5个)显著(P<0.05)好于4周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平均获卵31.4±4.9个),并极显著(P<0.01)好于5周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平均获卵21.4±3.3个);以PMSG与hCG各15IU剂量超排3~5周龄小鼠,3周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平均获卵48.6±7.3个)显著(P<0.05)好于5周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平均获卵25.2±5.8个),也好于4周龄小鼠的超排效果(平均获卵40.2±5.1个  相似文献   

14.
在山区农家饲养肉猪日粮中添加5、10、15、20%的葛叶粉。结果表明:添加5%葛叶粉的不同处理的试验1、2、3组日增重分别为483、512、496克,与农养常规对照组498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2组同10%葛叶粉的试验4组457克间差异明显(P<0.05),与15%、20%葛叶粉的对应试验5组402克、试验6组339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4组同对照组比虽日增重低8.2%,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5、6组与对照组、试验1、3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该两组彼此存在明显差别(P<0.05)。在饲料报酬、日采食量上,对照组与试验1、2、3组间均无显著差别(P>0.05)。试验4组在饲料报酬上与对照组、试验2、3组间分别有明显差异(P<0.01),试验5组与对照组、试验1、2、3、4、6组间皆存有显著差别(P<0.05),试验6组同对照组、试验1、2、3组间都是差异极明显(P<0.01)。饲料适口性以试验2组最好,其次为对照组、试验3组,试验5、6组最差。  相似文献   

15.
日粮中添加蜂花粉的试验组,与未添加的对照组,两组产蛋率分别为87-7% 和80-2% ,两组差异显著(P< 0-05) ;平均蛋重分别为62-55±1-22g 和62-54 ±1-31g ,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 ;料蛋比分别为2-35:1 和2-51:1,两组差异显著(P< 0-05) ;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经济效益15-7% 。  相似文献   

16.
21日龄平均体重的5.85kg的断奶仔猪32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2组,分别饲喂豆粕(SBM)和膨化全脂大豆(EFS)型日粮。试验结果表明:0~14d间,SBM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分别比EFS组显著提高45.9%和25.8%(P〈0.05);15~28d间,SBM组ADG比EFS组显著提高7.7%(P〈0.05)。全期试验(0~28d)SBM组ADG和ADFI分别比EFS  相似文献   

17.
许国林  金穗华 《养猪》1996,(1):17-17
本试验在稀释液中添加庆大霉素为试验组,添加青、链霉素为对照组,对12头(份)种公猪精液稀释、保存和输精,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精子存活期(小时)及顶体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输精后试验组情期受胎率91.05%(122/1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情期受胎率82.11%(101/123),差异显著(P<0.05);精液有效使用期(小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9.43±65.56和72.14±25.58,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维生素 E(VE)水平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 3×2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 3个玉米DDGS水平(0、15%、30%)和 2个维生素 E水平(10、210mg/kg)。选取平均体重为(60±2)kg的“杜 ×长 ×大”三元杂交肥育猪 48头(公母各占 1/2),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 6个组,每个组 8个重复,每个重复 1头猪。试验期为 42d。结果表明:1)玉米 DDGS水平对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极显著(P=0.006),维生素 E水平及玉米 DDGS和维生素 E的互作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玉米 DDGS和维生素E水平及其互作对胴体重、屠宰率、胴体斜长、背膘厚度、板油率和眼肌面积等胴体品质评定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胴体脂肪碘值随饲粮中玉米 DDGS水平的提高而极显著升高(P=0.001);3)玉米 DDGS水平对肌肉 pH、肉色、剪切力、滴水损失和大理石评分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 210mg/kg维生素 E可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和滴水损失(P<0.05)。可见,在肥育猪基础饲粮中添加 15% ~30%玉米 DDGS和 210mg/kg维生素 E对其生长性能、胴体和肉品质无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用阿布霉素(APR)进行雏鸡白痢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用阿布霉素预防白痢的二组鸡保护率分别为99.6%和98.3%。优于用土霉素、痢特灵的预防效果,而且其增重效果差异显著(P<0.05);用阿布霉素治疗白痢,治愈率可达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包被蛋氨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的影响。选用 18日龄科宝 500肉鸡 378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 7组,每组设 3个重复,每个重复 180只鸡。对照组(A组)饲粮添加 0.16%的消旋蛋氨酸(DL Met),试验组饲粮添加含量为 50%的包被蛋氨酸,添加量分别为饲粮的 0.32%(B组)、0.29%(C组)、0.26%(D组)、0.22%(E组)、0.19%(F组)、0.16%(G组)。饲喂至 42日龄结束。结果表明:B组和 C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除 G组外)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 C组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 G组(P<0.05),其他生化指标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回肠消化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除 G组多种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试验组的各种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随着包被蛋氨酸添加量的增加,肉鸡生长性能逐渐改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逐渐提高。饲粮添加 0.19%包被蛋氨酸(替代对照组 60%的蛋氨酸)即可满足肉鸡需要,即采用包被方式后,蛋氨酸最多可节约 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