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铜锌元素与酶活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三年华北落叶松 (Laris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幼苗各部位酶活性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各部位间的多酚氧化酶 (PPO)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2 )铜元素与PPO的关系较为密切 ,锌元素对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作用较显著 ,对细胞膜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二年生枝中最低;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得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99;体内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对苯二胺和邻苯二酚混合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染色效果较好;茎和根中分别有6,7条多酚氧化酶同工酶条带,10,11条过氧化物同工酶条带。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铜、钼元素含量及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Cu、Mo元素含量及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各器官Cu、Mo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不同季节、不同器官中Cu、Mo元素含量差异明显。Cu、Mo有提高生长部位活动能力的作用。(2)不同季节、不同器官抗坏血氧化酶含量和活力差异极为显著,不同季节、不同器官抗坏血酶氧化酶活力大小排序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组成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源(茶叶、苹果、梨、蘑菇和漆酶)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具有相似的酶带,但对酶带数目、Rf值及分子量均存在种间差异。梨有11条同工酶带,苹果4条,茶叶有2条,蘑菇5条,而漆酶只有1条。PPO同工酶带Rf值集中于0.40~0.70的区间内。茶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相对分子量大于9.4×104,而梨、苹果、蘑菇和漆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相对分子量介于4.5×104~9.4×104。同时研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组成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带最多,酶活性最大,合成茶黄素的能力最强。合成茶黄素能力大小顺序为:梨PPO,茶叶PPO,苹果PPO,漆酶PPO,蘑菇PPO。  相似文献   

5.
华北落叶松抗坏血酸氧化酶年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华北落叶松 (Larixprincipis rupprechtiiMagr)成年林木及苗木不同器官、不同时期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 2mm根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最高 ;体内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在生长季节较高 ;林木梢头、叶、1年生枝及苗叶等生长部位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也较高 .抗坏因酸氧化酶与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关系较为密切 ,而与其抗逆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铜、锌元素对华北落叶松苗期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三年生华北落叶松幼苗四种不同处理下的铜、锌元素含量、酶活性及苗木生长状况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铜元素可明显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锌元素有利于细胞膜的稳定 ,对增强华北落叶松抗性有重要作用 ;铜、锌元素的含量对苗木生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梨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组成及其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梨(丰水梨、贡梨、雪梨、水晶梨、香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梨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具有相似的酶带,但酶带数目、Rf值及相对分子质量均存在种间差异.丰水梨有11条同工酶带,贡梨7条,雪梨5条,水晶梨和香梨分别为6条和4条.PPO同工酶带Rf值集中于0.40~0.70,其相对分子质量集中于4.5×104~9.4×104.同时研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组成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丰水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带最多,酶活性最大,合成茶黄素的能力最强.多酚氧化酶合成茶黄素能力大小顺序为:丰水梨,贡梨,雪梨,香梨,水晶梨.  相似文献   

8.
以三年生华北落叶松苗为材料,用铜锌处理,对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年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液流动期SOD酶活性最高,随气温的回升其活性逐渐降低。SOD酶与三年生华北落叶松苗木抗逆性密切相关,苗木经铜锌互作后SOD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锌通过间接作用促进铜对SOD酶的作用,从而提高铜锌互作效应。单独用锌处理在叶组织可以合成新的SOD同工酶蛋白,铜锌元素还可以增加原有同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移栽浸根法将青枯菌接种到木麻黄A8无性系上,研究接种后木麻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后木麻黄防御酶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青枯菌诱导了SOD、PPO、PAL酶活性的增加,表现出"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木麻黄枯萎前,酶活性下降。相反,青枯菌抑制了木麻黄CAT、POD的活性,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处理。此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增加,其含量变化与SOD、PPO和PAL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青枯菌可诱导提高木麻黄叶片SOD、PPO和PAL防御酶活性抵抗病菌的侵害。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中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不同盟官不同时期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多酚氧化酶是华北落叶松抗寒性的基础条件之一。b.多酚氧化酶与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关系。c.多酚氧化酶与华北落叶松抗虫能力及受害后恢复生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油松不同器官多酚氧化酶年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2 0年生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不同时间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及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器官中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差异明显。油松体内多酚氧化酶的年变化规律 ,各器官不完全相同 ,但总的来说一年中有两个高峰较明显 ,这进一步证明了多酚氧化酶与林木的生长及抗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江萍  王雪莲  姚延涛  牛攀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70-11372
[目的]研究仁用杏的抗逆性机理。[方法]以5年生发育良好的仁用杏苗木的叶片为试验材料,于硬化期、生长初期和速生期对仁用杏苗木进行铜、锌喷雾处理,采用NBT还原法和邻苯二酚法分别对仁用杏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分析了仁用杏叶中主要保护酶PPO和SOD的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仁用杏叶经Cu(3)Zn(0)处理后PPO活性显著提高,且在硬化期也保持较高的水平。仁用杏叶经Cu(0)Zn(3)处理后PPO活性的增强很小甚至表现负作用。仁用杏叶经过Cu(0)Zn(3)处理后SOD的活性有显著提高,生长初期的SOD活性明显高于硬化期和速生期。[结论]锌对仁用杏叶内SOD的活性的增强作用比较显著,铜、锌通过PPO和SOD的活性的改变影响仁用杏苗木生长,从而提高苗木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素对小麦苗期SOD、MDA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 ,模拟干旱胁迫、铜污染 (三级农田 )及不同施肥状况 ,测定了小麦苗期的生物量及叶片中的 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水分、铜污染和施肥三因素对小麦苗期的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 ,表现为水分 >施肥 >铜污染 ;水分对 MDA含量的影响大于铜污染和施肥 ,表现为干旱可显著增大叶片 MDA含量 ,并使 MDA/SOD值增大 ;对 SOD和可溶性蛋白 ,水分和铜污染的影响大于施肥的影响 ,表现为干旱胁迫下 ,SOD活性升高 ,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而铜污染处理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 ;3种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豇豆抗病品种丰产二号和感病品种之豇28-2为试材,对接种枯萎病菌后2、4、6、8、10 d幼苗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chitinase)、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未接种枯萎病菌的抗、感品种酶活性与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2) 接种后,抗、感品种酶活性与MDA含量都呈升高趋势,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PPO、CAT活性与MDA含量始终高于感病品种.3) 接种后,抗病品种PPO、POD、CAT、几丁质酶活性升高比感病品种早,可能是它们可以较早启动抗病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桃树体内生化代谢与其对流胶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对流胶病表现为高抗、中抗、感病 3种类型的桃品种 (系 )为材料 ,接种流胶病病原菌后 ,定期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和绿原酸、木质素的含量 ,并进行PO和PPO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桃对流胶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代谢的PAL有密切关系 ,并通过代谢产物绿原酸、木质素的增加得到表现 ;同时与PO和PPO的活性也有密切关系 ;但PO、PPO同工酶与桃对流胶病的抗性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多酚氧化酶在小麦植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小麦灌浆后期植株籽粒、茎秆、叶片、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植株自上而下,PPO活性和同工酶种类有下降的趋势,即剑叶>籽粒>穗颈>第2节>第3节>第4节>根,同工酶种类以籽粒中最为丰富,共有9条谱带.  相似文献   

17.
茄子感染萎病菌前后酶活性的动态反应和同工酶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茄子品种接种黄萎病前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动态反应及同工酶变化,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大多数时间内,POD、PPO、PAL酶活性越大,抗性越强,供试的3个茄子品种酶都出现一个高峰,而且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比较。无论感病植株还是抗病植株,接种黄萎病菌后POD、PPO同工酶都出现新带,SOD同工酶没有出现新带,但酶量有所增加 。这可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瓜叶片气孔密度、总糖含量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负相关。黄瓜霜霉病菌的侵入需通过叶片发育成熟的气孔。气孔大小、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无关。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PO酶活性均在症状出现时期开始上升且感病品种PO酶活性上升高于中感和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正相关。接种发病后,抗病和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高于感病品种。在健叶中,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病叶中SOD酶活性降低。接种后刚显症时,抗病、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均上升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种;发病后期,酶活性下降。 丝瓜与霜霉病组合中PPO酶活性的变化和黄瓜与霜霉病组合中的变化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