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淑疆  晁哲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6):1524-1529
为研究海南五指山猪Myf5和MyoD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本试验通过PCR-RFLP方法对80头海南五指山猪进行了Myf5和MyoD基因型检测,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两个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Myf5基因第1外显子的HhaⅠ-RFLP位点上,五指山猪以CC和CG基因型为主;在Myf5基因第1外显子的Hsp92Ⅱ-RFLP位点上,五指山猪以AA基因型为主;在MyoD基因第1内含子的DdeⅠ-RFLP位点上,等位基因A在五指山猪中是优势等位基因.此外,Myf5和MyoD基因启动子区域和第1外显子处存在CpG岛.本研究得到海南五指山猪Myf5和MyoD基因的序列信息,为下一步五指山猪Myf5和MyoD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6,(4)
通过PCR-RFLP方法对90头海南五指山猪和70头临高猪进行ESR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在ESR基因的PvuⅡ-RFLP位点上,五指山猪以BB和AB基因型为主,在临高猪中该位点A等位基因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12和0.88。该结果为海南地方猪的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海南地方猪TLR2基因的多态性,本研究采用PCR法从五指山猪、临高猪和屯昌猪3种海南地方猪的血液中克隆Toll样受体2(TLR2)基因,并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种海南地方猪TLR2基因的扩增长度均为2649bp,编码区长2358bp。3种猪TLR2基因序列的种内比对结果显示,五指山猪种内有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2处位于编码区;屯昌猪种内有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均在编码区外;临高猪种内有4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1处位于编码区。种间比对结果显示3种猪有12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3处为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猪的TLR2基因序列高度保守,同源性在99.6%~99.9%之间。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显示,海南猪TLR2基因在876、1454位点呈现的AG突变均引起了其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改变,提示可能存在TLR2功能的变化。本研究填补了海南地方猪TLR2基因多态性空白,为深入研究TLR2基因多态性与猪疫病易感性的关系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刘海霞  朱爱文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0):3016-3022
试验旨在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基因遗传变异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为猪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学依据。参考GenBank中猪IGFBP2基因序列(登录号:BV727778)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IGFBP2基因在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中的遗传多态性,并分析基因座多态性与猪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3个猪种IGFBP2基因内含子3均具有Msp Ⅰ酶切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χ2适合性检验显示,3个猪种IGFBP2基因基因型分布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3个猪种均为中度多态。IGFBP2基因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显示,3个猪种不同基因型肉色、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差异显著,AA基因型肉色(姜曲海猪除外)、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P < 0.05);AA、AB基因型大理石纹显著高于BB基因型(P < 0.05),其余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IGFBP2基因内含子3多态性对肉质性状影响显著,可作为潜在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与动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研究IGFBP3的多态性与猪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及长白猪IGFBP3基因内含子2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IGFBP3不同基因型对体长、体高、瘦肉率、活体背膘、肌肉厚度、0~100 kg日增重、30~100 kg日增重及100 kg体重日龄等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IGFBP3基因内含子2共417 bp,在3个猪群中有1个A307G多态位点与猪的生长性状有关,并且都是AG基因型占优势,杜洛克与长白猪在该位点上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0);3个品种猪群IGFBP3基因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34~0.37);IGFBP3基因的GG基因型对大白猪的体高(P=0.068)、瘦肉率(P=0.058)的影响较大,对杜洛克猪的瘦肉率(P=0.099)、肌肉厚度(P=0.079)的影响较大,对长白猪的0~100 kg日增重的影响均接近显著水平(P=0.08)。GG基因型猪具有体高、瘦肉率高和生长较快的特点,为以后猪的育种和选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RFLP法对海南五指山猪、临高猪及屯昌猪的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PCR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五指山猪和临高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经限制酶RsaⅠ酶切后出现7种基因型,均由4个复等位基因A、B、C、D控制。屯昌猪中仅出现4种基因型,由3个复等位基因A、C、D控制。经HaeⅢ酶切结果出现8种基因型,这8种基因型在五指山猪群体中均存在,由E、F、G、H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临高猪、屯昌猪经HaeⅢ酶切分别出现6种和5种基因型,均由3个复等位基因E、F、G控制。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五指山猪的RsaⅠ和HaeⅢ酶切位点突变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临高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RsaⅠ酶切位点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HaeⅢ酶切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屯昌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2个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RFLP法对甘孜藏猪、合作猪、滇南小耳猪、荷包猪、五指山猪和巴马小型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RsaⅠ酶切检测到5种等位基因,14种RFLP带型,遗传杂合度(He)在0.538~0.729,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488~0.728,该位点表现为高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显示,甘孜藏猪、巴马小型猪和五指山猪3个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经HinfⅠ酶切检测到3种等位基因,6种RFLP带型,He在0.315~0.524,PIC在0.291~0.461,在该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显示,甘孜藏猪、滇南小耳猪、巴马小型猪、荷包猪4个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因此,6个小型猪种的SLA-DQB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丰富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猪种SLA-DQB基因的多态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猪SLA-DQB与疾病抗性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方法,野猪、14个中国地方猪种和4个引进猪种SLA-DQB基因第2外显子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酶切后,共检测到5个等位基因,9种基因型.其中野猪中仅存在A、B 2种等位基因;家猪群体中出现了野猪群体中所没有的6种基因型和3种等位基因.中国地方猪种与引进猪种相比,RFLP带型较为丰富,五指山猪和淮猪中具有8种基因型,多态性最为丰富.除野猪群体中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外,其它所有家猪群体中均以B和C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临高猪中出现其它猪种所没有的D等位基因,表现出独特的特性.本研究结果提示,生态环境和遗传纯度均可能影响SLA-DQB等位基因的多样性,总体上,引进猪种、培育猪种和地方猪种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基因型分布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PCR-RFLP带型在具体的品种之间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海南地方猪TLR4基因的多态性,试验采用PCR技术对五指山猪、临高猪和屯昌猪的TLR4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应用DNAStar和BioEdit软件分析其序列,SMART、SOPMA、SWISS-MODEL在线软件分析TLR4蛋白的结构,并预测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果表明:获得的三个品种海南地方猪TLR4基因DNA序列全长均为10 435 bp,其中编码区长2 526 bp,编码841个氨基酸。三个品种猪TLR4基因序列种内比对时,五指山猪在种内有1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屯昌猪在种内有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2处位于编码区;临高猪在种内有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1处位于编码区。三个品种猪TLR4基因序列种间比对时,有2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2个为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三个品种猪的TLR4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9.8%~99.9%之间,高度保守。海南猪TLR4基因在7 209位点的G→T突变和7 781位点的G→A位点突变引起了TLR4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发生改变。说明海南地方猪TLR4基因存在多态性,并且其多态性引起的结构改变可能使TLR4基因功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Q-PCR 技术检测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在30、60、90、120 和150 日龄五指山猪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肌肉、胃脏和小肠等8种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IGF2基因在8种组织中的表达呈相似的变化规律:各组织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3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150龄时表达量最低,差异显著(P<0.01);(2)IGFBP3基因在心脏、肺、脾脏、肾脏、肠、胃等组织中的mRNA表达规律相似:即从30~150日龄,依次递减;而肝脏和肌肉mRNA表达从30日龄开始上升,肝脏在90日龄达最高,肌肉在60日龄时达最高,随后二者开始下降,在150日龄时达最低水平.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五指山猪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为深入研究五指山猪生长发育及矮小性状形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IGFBP3基因对猪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IGFBP3基因的多态性及IGFBP3基因型对体长、体高、瘦肉率、活体背膘、肌肉厚度、0~100 kg日增重、30~100 kg日增重、100 kg体重日龄等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猪群中均以IGFBP3基因多态杂合子AG基因型占优势,杜洛克猪与长白猪在该位点上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三个品种猪IGFBP3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表现为中度多态。IGFBP3基因的GG基因型对大白猪的体高、瘦肉率的影响较大,对杜洛克猪的瘦肉率、肌肉厚度的影响较大,对长白猪的0~100 kg日增重的影响均接近显著水平。说明GG基因型猪具有体高与瘦肉率较高、生长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梅山猪ob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Bi-PASA方法研究了梅山猪ob基因的 3714位点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相关。ob基因经Bi-PASA扩增以后出现 3个条带 ,表现为 3种基因型 (AA型、AB型和BB型 ) ,两个等位基因A和B。经方差分析检验 ,AA型母猪的产仔数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个体的产仔数 (P <0 .0 5 ,10 .4头与 11.7和 11.6头 )。而AA型仔猪生后生长速度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 (P <0 .0 5 ,4 .5 5 3kg与 4 .0 4 4t4 .0 4 3,2 0日龄 ;7.6 2 1kg与 6 .6 0 4和 6 .6kg ,35日龄 ) ,试验猪群ob基因处于平衡状态 ,故可能ob基因并不是各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PCR—RFLP方法对90头海南五指山猪和36头临高猪进行了MC4R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MC4R基因中的TaqI酶切位点在五指山猪中均为AA基因型,在临高猪中该位点A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92和0.08。该结果为海南地方猪的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和藏猪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和51头藏猪的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军牧1号白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单一的NN型;杜洛克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N的频率为0.196 1,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χ2=3.033 9,P=0.081 5);藏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单一的nn型。3个猪种的酸肉基因均表现为单一的rn/rn型。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发布消息称,该院关于五指山猪的两项省自然基金项目和1项省引进集成项目近日通过验收。据介绍,由海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的"五指山猪IGFBP6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项目通过对五指山猪、临高猪和屯昌猪的研究,为小型猪的矮小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还为五指山猪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消费者大多看重猪肉的营养、安全和口感,"营养水平对海南黑猪H-FABP基因表达量及肉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5,(6)
通过PCR、PCR-RFLP方法对70头海南临高猪进行了FSHβ和FUT1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FSHβ基因在临高猪中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0.81,B等位基因频率为0.19。在FUT1基因编码区的Hin6Ⅰ-RFLP位点上,临高猪以GG基因型为主,该位点A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07和0.93。试验结果为海南临高猪的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3):46-48
为研究VIPR-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产蛋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影响产蛋性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河田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HpaⅡ-RFLP技术,对VIPR-1基因外显子2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对该多态位点与产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用HpaⅡ酶切检测出AA,AG和GG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开产日龄和300日龄蛋重没有显著相关(P0.05),对24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GG基因型的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G基因型和AA基因型,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AG基因型的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高于AA基因型,但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3种基因型24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产蛋数呈现GG基因型AG基因型AA基因型的趋势。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8.
小型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子区SNP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4种小型猪(五指山猪、巴马猪、香猪和藏猪)和2种中大型猪(达兰猪和长白猪)生长激素(G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现小型猪中有3处碱基突变发生在5′-调控区,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4种小型猪生长激素5′-侧翼区基因位点中,等位基因A和D为优势等位基因,与达兰猪和长白猪中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品种间的体型差异可能与GH基因5′-调控区的基因突变和前导肽中的氨基酸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隆五指山猪的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β)基因,获得该基因序列并分析基因结构和相关遗传变异,试验采用PCR扩增FSHβ基因组序列,通过克隆测序寻找基因中的突变位点,采用PCR产物直接电泳法检测FSHβ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猪FSHβ基因组中共发现6处单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1内含子(A-757G、A-645G、A-531G)和第2内含子(C+1 431T、A+1 434G、C+1 502T);多态性分析发现,在五指山猪中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其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0.96,B等位基因频率为0.04。  相似文献   

20.
五指山猪H—FABP基因不对称PCR—SSC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五指山猪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对称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技术,对海南五指山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第3内含子(intron 3)进行多态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五指山猪H-FABP基因intron 3中发现了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BB,对其中的纯合子AA、BB进行测序,发现intron 3的第335位点处发生了突变,都是由碱基A→G的转换造成.AA、AB、BB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3.5%,18.2%,18.2%,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和27%.不同基因型个体各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生产性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