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77~1978年,我们曾试用磁化水提高蘑菇产量。初步试验证明,蘑菇喷磁化水后,有一定增产效果,见下表。据我们分析,磁化水使蘑菇增产的原因是:(1)喷水pH值在7.2~7.5时,能促进蘑菇菌丝扩展,增加根状菌束,成熟早,产量高。而水经过3~5次磁化,可以使酸碱度偏碱。(2)水在  相似文献   

2.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蘑菇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确实能提高蘑菇品质和产量。为了节约能源,两年多来,结合本区蘑菇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室内后发酵工艺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于下。试验菇房面积为1500尺~2。在蘑菇培养料室外前发酵12~13天符合进房要求时,于进房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3.
曾宪森  郭海英 《食用菌》1993,15(1):35-36
蘑菇疣孢霉病 Mycogone perniciosa Magn 是我省蘑菇生产上一个重要病害,重则造成绝收,轻者损失也有20%~30%。目前防治上尚无行之有效的办法。1988年在农业部药检所安排下,接受美国默沙东公司用特克多防治蘑菇竞争性真菌病害试验,经室内外试验和推广表明,特克多防治疣孢霉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1985年2月在意大利考察期间,先后参观了4个蘑菇农场和1个蘑菇科技服务中心,对意大利的蘑菇栽培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双孢蘑菇双孢蘑菇是意大利蘑菇栽培的当家品种,年产鲜菇达6万吨左右。蘑菇栽培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农区,主要产区是在北部山区,邻近法国边境一带,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随着机器制造业和电子技术发展,生产方式从手工栽培走上工厂化专业性生产道路,生产技术实行一系列改革,生产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双孢蘑菇单产达到每平方米20~25公斤,一年种4~5茬。 (一)堆肥制作堆肥是蘑菇的生存基  相似文献   

5.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坝上地区,属蒙古高原南缘。年平均气温2.6℃,平均海拔高度1400m左右,年降水量400mm,6~9月为无霜期,昼夜温差10℃左右,7月份最高气温不超过25℃,7~9月为双孢蘑菇适宜出菇期。此时,全国主要产菇区正是高温季节,不适合双孢蘑菇的生长发育。坝上高寒地区栽培蘑菇正好填补蘑菇生产淡季这一空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991年,我们依据该地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引进双孢蘑菇生产技术。在坝上及气候特点相似的内蒙邻近旗县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该地区气候较特殊,所引进的技术不完全适应该地区气候特点,蘑菇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从而制约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从1995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坝上高寒地区蘑菇栽培的高产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蘑菇单产11.5kg/m~2,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泥炭土作蘑菇覆土材料的增产效果,已在贵刊1980年第3期报导过。此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覆土的泥炭不易松碎,栽培结束清理菇床时仍然完好。因此,1981~84年,又进行了再利用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酸碱度较为稳定,蘑菇产量稍有提  相似文献   

7.
小核菌,我们当地菇农常称之为“尿素菌”,是近两年来为害蘑菇生产最严重的杂菌。据调查,1985年我市蘑菇主产区渠桥一带发生这类杂菌约占8~10%,1986年上升到30~40%,造成蘑菇生产损失达20万公斤以上。小核菌发生严重的菇房,往往造成蘑菇绝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培育蘑菇都是采用两次覆土法,即覆粗土后再覆细土,且要求是粒状土。此法的缺点是:①要挖取大量的塘泥作为覆土材料,在不少蘑菇产区,塘泥的来源往往有困难;②要花大量劳力制作粗细不同规格的土粒,如遇天气不好,备土困难,往往会误了覆土期,而影响蘑菇产量;③覆土工艺烦琐,花工又多。因此,广大菇农迫切要求改革覆土材料和覆土方法。实验经过和效果据报导,国外蘑菇覆土多数是采用泥炭土与白垩混合后制成1~1.5厘米的土粒,一次覆完。1980年作者赴香港考察盐渍蘑菇的加工和蘑菇生产时,  相似文献   

9.
平菇栽培中会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造成品质下降及严重减产。我们采用国外蘑菇生产上正在推广应用的几种高效低毒触杀型杀螨和杀线虫剂,经复配缓释化处理制得的保菇粉,于1987~1988年在蘑菇生产上初步示范推广应用,对防治螨类、线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1988年又在平菇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79年开始利用薄膜覆盖蘑菇培养料来控制温度进行后发酵试验,1980年在虎城公社搞了两个试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见表)。1982年进一步扩大推广到5个区的24个公社2231个单位,面积达56万平方尺,蘑菇产量比对照高30~50%,且投资少,操作简单,时间  相似文献   

11.
福安县赛歧公社廉首大队社员张石华,采用烟叶粘杀蘑菇螨,效果显著。1980~1981两年栽培蘑菇1000~1400平方尺,平均每平方尺收入1.2~1.5元。开始他也曾用乐果、滴滴畏等农药防治菇螨,但效果不好。他根据烟叶背面有粘性的特点,即开始用烟叶粘杀菇螨试验。当菇螨在气温升高时有爬到菇床边缘时,就用几张鲜烟叶,背面朝上,紧贴  相似文献   

12.
草地蘑菇(A garicus pratensis Schaeff.:Fr.)也称野蘑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蘑菇科、蘑菇属.草地蘑菇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海拔3 500~3 600 m的高原草地上.该菌味道鲜美,是高原草地上的著名野生食用菌.为加强该菌的驯化育种研究,2006~2007年,我所科研人员两次深入草地蘑菇生长区的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进行草地蘑菇的资源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保鲜剂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双孢蘑菇为材料,研究其适宜的贮运温度、包装材料和保鲜剂种类。结果表明,0℃是双孢蘑菇贮藏的适宜温度,泡沫箱为双孢蘑菇适宜的贮运包装材料,3种强氧化性保鲜剂,对双孢蘑菇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分别为二氧化氯(50 mg·L-1~200 mg·L-)1、次氯酸钠(20 mL·L-1~50 mL·L-)1和过氧化氢(3%~5%)。贮藏20 d,经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处理的双孢蘑菇,其褐变指数分别为0.269、0.4和0.469,分别较对照CK低73.1%、60%和53.1%,其开伞率分别为20%、35%和35%,分别较对照CK低80%、65%和65%。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大宗产品,但在长江以北地区栽培面积较小,而人防地道栽培双孢蘑菇面积更小.为了更好地发挥人防地道的效益,我们于1989年夏至1990春进行了人防地道栽培双孢蘑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技术要点简介于后.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由张家口市食用菌所提供的双孢蘑菇的栽培种,培养基质为高粱粒.(二)培养料粪草培养料,粪草比为1∶1,另加石膏、过磷酸钙和尿素各1%,pH7~7.5.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棕色蘑菇大棚层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华秀红  林金盛 《食用菌》2008,30(5):34-35
传统的白色双孢蘑菇,出菇温度在10~25℃。苏北地区,在无加温措施条件下,从12月底至翌年3月底受气温低的影响,基本停止出菇,菌丝进入休眠期:棕色蘑菇具有低温出菇能力,出菇温度在2~26℃。在冬季,塑料大棚白天可以采集一定的太阳散射光,夜晚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温度通常比砖瓦菇房高2-4℃。层架栽培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并避免了大棚地栽时地温低的问题。在此种模式下栽培的棕色蘑菇品种,基本上可以达到冬季持续有鲜菇供应12006年笔者在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埠子镇,利用塑料钢架大栅层架栽培模式,示范栽培耐低温的棕色蘑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曾宪森  黄玉清 《食用菌》1995,17(1):32-33
1987年我省仙游县大济乡发现疣孢霉病局部发生,1988~1990年波及全省蘑菇栽培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探明蘑菇疣孢霉病大发生条件及提出相应防治适期,是当前蘑菇生产的急需。 一、材料与方法 (一)疣孢霉病发生条件 ①蘑菇菌种间抗疣孢霉  相似文献   

17.
灌阳秋冬稻田蘑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它肉质鲜嫩,美味可口,属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蘑菇广义上是泛指所有的伞菌,但生产中是指双孢蘑菇,又称洋蘑菇或白蘑菇。灌阳县推广的品种为AS2796,2006~2007年两年实施面积60000m^2,经测产验收:秋冬两季平均鲜蘑菇产量达9.6kg/m^2,每hm^2产鲜蘑42750kg现将主要栽培技术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蘑菇M_(13)菌株是澳大利亚曹继业博士赠送的。1983~85年,我们连续三年将7株澳大利亚蘑菇和3株国内蘑菇同时试种比较,结果以M_(13)菌株产量最高、品质较好,现简介如下。一、基本特性 (一)菌丝特征:M_(1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呈索状匍匐贴生,乳白色,生长慢,一般25~30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是世界上栽培较广、产量较高的一种食用菌。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称。我国目前栽培双孢蘑菇仍以稻草、麦秸等原料为主料,限制了双孢蘑菇在玉米产区的发展。而作为玉米种植的副产品玉米秸大部分被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自1997年,我们用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经4年的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北方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其生物转化率在33%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双孢蘑菇菌丝在8~27℃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0~22℃;子实体在8~…  相似文献   

20.
李蓁 《上海蔬菜》2003,(6):38-38
蘑菇肉质鲜嫩 ,美味可口 ,是一种人们普遍喜爱的传统食用菌品种 ,但一般的蘑菇品种为双孢蘑菇 ,出菇温度在16℃左右 ,只有秋冬、初春季节才可在市场上见到。我站于1998年引进栽培的高温蘑菇品种 ,为四孢蘑菇 ,出菇温度为26~31℃ ,子实体在7、8月份气温高达26~38℃时仍生长良好 ,并保持持续批次生产能力 ,获得较高的产量 ,彻底改变了夏季无新鲜蘑菇上市的历史 ,且使菇农周年栽培生产蘑菇成为现实。下面简要介绍高温蘑菇的栽培技术。1菌种制作1.1菌种高温蘑菇新登96引自杭州市常青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菌蕈研究所。1.2培养基母种采用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