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正> 一、夏秋蚕主要成绩及其在蚕茧生产中的地位我县继50年代初开始养秋蚕,到70年代开始养夏蚕和晚秋蚕,实行四季养蚕布局。据记载,1964年我县正秋全县平均单产为20.81公斤,全年平均单产为26.84公斤:1974年正秋平均单产24.31公斤,四季平均单产24.10公斤;  相似文献   

2.
秋蚕生产是阆中市三季养蚕布局中的主季,其发种、产茧量多年来均占全年的45%左右,1983年~1992年的10年里,累计发秋种27.96万张,产茧713.25万公斤,平均秋蚕单产为25.5公斤.但近5年来,发种量虽占45%,而产茧却只占全年的25%~30%.1993年~1997年秋蚕单产在14~17公斤之间,5年累计发秋种26.32万张,产茧432.2万公斤,单产平均仅为16.4公斤.总产下降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单产下降所致,增加生产而不能增收,针对阆中实际情况,如何养好秋蚕夺高产,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平面丝的研究价值及制作技术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平面丝是改变熟蚕营茧蔟具,把蚕放在平面物上,按人们的需要,吐织成能大能小、可厚、可薄的丝布.厚的丝布可加工成丝绵、地毯、仿皮革,薄的可以做书画丝纸以及多种工艺品.我县1986年5期蚕有77户蚕农试养平面丝蚕种35.4张,共熟蚕2606.8公斤,生产平面丝223.1公斤,其中有丝纸13.5公斤,为388平方米,丝布1.35公斤,为24.93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个重点蚕区之一,秋蚕生产在全年的蚕桑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纵观全县17年(1980~1996)的生产实绩,秋蚕饲养量占全年总量的52.5%,蚕茧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6%,种茧比数相差6.9个百分点,春蚕平均张产茧为38.6公斤,均比早、中、晚秋蚕高出10公斤以上.可见养好秋蚕,提高秋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效益和蚕桑生产的发展与稳定.在茧丝绸市场不够景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的时期,我们认为改革原有的秋蚕布局,是目前养好秋蚕、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茧丝  相似文献   

5.
<正> 如何提高秋蚕公斤茧制种量,特别是原蚕区公斤茧制种量,保证秋蚕生产稳产高产是我们蚕业工作者多年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场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二年四年间秋季原蚕区公斤茧制种平均仅二张左右,自一九八三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了历年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分组承包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使秋季原蚕制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六年三年间公斤茧制种成绩有了进步、提高,连续三年超过了春季,其成绩比较表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养蚕量的增多,蚕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起来,使蚕茧连年减产。张平均产量下降,以靖西县为例,1990年养蚕100张,产茧3363.4公斤,平均27.6公斤/张。1991年,养蚕1360张,产茧29240公斤,平均张产茧21.5公斤。1992年养蚕739张,产茧56645公斤,平均张产茧7.57公斤。三年来连续张产茧量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6%,一些蚕农说:“我们每批蚕都进行消毒添药的,但到了五龄后期还是发病死了。真是没有办法。”据笔者先后到田阳、百色、靖西等地调查,农村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蚕  相似文献   

7.
种桑养蚕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农村脱贫致富门路之一。在目前蚕茧收购价格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我地区从1986年到现在,桑园面积由5696亩发展到10900亩,平均每年递增23%,蚕业生产在迅速发展,由于普及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跟不上生产发展需要,养蚕单张产茧还比较低。1989年平均单产只有42.3公斤,亩桑产茧只有61公斤,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高产蚕区相比,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在积极推广蚕业生产技术,指导蚕衣种桑养蚕的同时,从1989年开始在蚕区作了建立蚕业生产联合体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对于蚕种场来说,一个原蚕点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该点公斤茧制种量的大小,公斤茧制种量越高,张种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利润越低。因此,作为在原蚕点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要在茧量一定的情况下多制优良蚕种少淘汰,也就是如何提高公斤茧制种量。笔者通过几年在如东原蚕点工作,不断总结,摸索规律,坚持以防微为重点,以提高公斤茧制种量为目标的方针政策。连续几年公斤茧制种量都在4.5张以上(主要成绩见附表),种场和农户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01~2005年如东掘西原蚕点五年生产情况表年份饲养品种蚁量收茧…  相似文献   

9.
<正>春蚕生产是常年稳产高产的一季。然而2010年春,我区棉花庄镇一部分蚕户发生细菌病,尤其是细菌性肠胃病发生较普遍。少数蚕户因此中途弃蚕,颗粒无收,有的张产茧仅有几公斤、10多公斤,损失较重。在此,笔者就春季发生该病因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1986~1987年,我们在沿口乡居子忠等12户开展了大蚕期蚕台无覆盖二回育的试验,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在全乡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全乡饲养小蚕除使用蚕匾、蚕菲外,90%的蚕户大蚕期均使用蚕台饲养,4龄蚕上蚕台,只覆盖蚕用薄膜3天左右,5龄起蚕上蚕台均不覆盖,不仅提高了养蚕工效,节省了蚕具投资,而且蚕作安全,蚕茧稳产。1988~1991年,全乡共养蚕27416张,平均张产茧37.8公斤,比全县同期平均张产茧30.4公斤,提高7.4公斤,比该乡推广此项技术前三年平均张产茧35.1公斤,提高2.7公斤。经多点调查,蚕  相似文献   

11.
路光 《江苏蚕业》1997,19(2):21-22
<正>春蚕生产是常年稳产高产的一季.然而1996年春,一部分蚕户发生细菌病,尤其是细菌性肠胃病发生较普遍.少数蚕户因此中途弃蚕,颗粒无收,有的张产茧仅有几公斤、10几公斤,损失较重.在此,笔者就春季发生该病因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众所周知,发生细菌性肠胃病的前提是蚕体虚弱,致使肠液中抗碱性链球菌等病原菌迅速增殖而使蚕患病.首先分析一下导致蚕体质虚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开展对资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依靠科技振兴蚕业,充分发挥我区蚕业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我区蚕业生产及科技现状l.蚕业生产现状:我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宜桑宜蚕。1989年全区养蚕54431张,收购蚕茧106.07万公斤;现有国营蚕种场一个,年制种能力60000张;蚕茧收烘站  相似文献   

13.
德清县高林乡后皋村养蚕能手陈子松,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养蚕生产新情况,1984年试办小蚕公司取得成功,受到周围蚕户的信任,当年各季投资7000多元,新建蚕室楼房3间120平方米,85年正式户办小蚕公司,86年有了新的发展。两年来跨4个村25个组,承接了574户,545.5盒蚕种的小蚕饲养。春蚕单产平均在45公斤左右,夏秋蚕平均在37公斤左右,比全乡平均单产高  相似文献   

14.
1946—1985年日本共育成指定蚕品种178对,据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统计1946—1975年春蚕3龄起蚕比蛹率从91%提高到96%;夏秋蚕从87%提高到94%左右。春蚕万头收茧量从18公斤提高到21.8公斤;夏秋蚕从14公斤提高到17.5公斤。春蚕茧层率从21.7%提高到24.9%;夏秋蚕从20%提高到  相似文献   

15.
我场在蚕种生产上,曾遭受过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单从1985~1986年这两年来说,共计有原蚕饲养户270个,其中病毒户70个,占25.9%,总产种茧16375.05公斤,其中病毒种茧937.4公斤,占34.6%;共生产蚕种62586张,其中病毒蚕种38334张,占G1.25%。因受微粒子病危害,淘汰病毒种茧和蚕种共损失资金达124000多元。由于微粒子病分布广泛,严重污染原蚕村,使原蚕村无法养原蚕,蚕种场无法制种,以致蚕种生产停滞不前。然而,后来在省、市、县丝绸公司特别是省蚕研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推广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使微粒子病危  相似文献   

16.
<正> 四川蚕业的发展,随着蚕品种的不断更新而得到长足的进步,建国以来三次蚕品种换代,促使四川蚕业生产的产量和茧丝质量迅速提高,平均张种产茧由解放初期的10公斤提高到春季30多公斤,秋季25公斤,茧丝长由600~700米提高到春季1100米,秋季1000米,生丝品位由C级以下提高到3A级。目前,生产上大量推广使用的第三次换代品  相似文献   

17.
<正> 1998年游仙区以抓“60个蚕桑特色村建设”作为建设省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狠抓增发蚕种,提高单产,提高质量等重点工作,抓当前和今后发展并重,开创了蚕业的新局面,为游仙蚕业迈上新台阶创造了条件。全区1998年发蚕种124653张,比1997年增发蚕种20680张,增长19.89%;生产蚕茧3561291.9公斤,同比增产797177.9公斤,增长28.84%;全年收购蚕茧3105169.5公斤,同比增收1158679.8公斤,增长59.5%,农民获茧款收入4807.7万元,同比增收1352.6万元,上升39.1%;全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县1989年夏蚕期大面积爆发微粒子病,蚕茧损失十分严重。全县夏蚕共发种31690张,平均单张产茧仅10.6公斤比1988年同期单张产茧20.5公斤少9.9公斤,下降93.4%,是历史上夏蚕单产最低的一年。据夏蚕5龄后期全县抽样镜检,微粒子孢子占74.5%,为了避免秋蚕期再  相似文献   

19.
<正>2000年晚秋蚕,我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蚕病为害,其发病时间之早,涉及范围之广,病势之重,损失之大,为近年来少有。全县张平单产不足30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5公斤左右,不仅给蚕农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也给蚕桑生产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1原因试析1.1气候因素2000年晚秋蚕期间气候变化频繁,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四眠前高温干燥,五龄第四  相似文献   

20.
张梅芬  赵晔 《江苏蚕业》1998,20(2):37-39
<正>随着养蚕布局的逐步调整,以及夏蚕、早秋蚕饲养量的减少,从1988年开始,宜兴市中秋蚕饲养量与春蚕种不相上下,成为全年蚕茧生产的重头。因此,其产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好坏,左右着全年的蚕茧产量与质量。但是,长期以来,宜兴市中秋蚕茧产量低而且质量不稳定。从全市的张产茧看,从1988年到1997年,中秋平均张产茧只有30.4公斤,比春蚕平均张产39.8公斤低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