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沙棘木蠹蛾白僵菌扩繁及接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野外采集的沙棘木蠹蛾白僵菌进行室内提纯扩繁,扩繁出的菌粉含孢量1.6×106亿孢子/g。用扩繁的白僵菌进行了沙棘木蠹蛾幼虫室内接种试验和野外感染试验,室内接种致死率高达100%,野外接种致死率达11.5%~50%。  相似文献   

2.
室内采用虫体喷菌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SJ-05菌悬液及其微胶囊剂对不同昆虫幼虫的致病力。SJ-05菌悬液对枸杞负泥虫Lema decempunctata幼虫的LC50为3.45×107个/mL孢子;SJ-05菌悬液及其微胶囊剂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幼虫的LC50分别为2.92×107个/mL和1.03×107个/mL孢子;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幼虫的LC50分别为9.79×106个/mL孢子和2.95×106个/mL孢子。菌株SJ-05对不同昆虫的致死中浓度不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低,致病力强。微胶囊比同浓度分生孢子悬液的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3.
白僵菌防治沙棘木蠹蛾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是重要的虫生真菌,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本项目根据沙棘木蠹蛾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白僵菌对其幼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驯化后的白僵菌菌悬液寄生率可达67.8%。驯化后的白僵菌菌悬液可有效抑制沙棘木蠹蛾的扩散蔓延,防治其大发生。  相似文献   

4.
虫生真菌在准格尔旗沙棘木蠹蛾上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幼虫的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流行情况,对内蒙古准格尔旗某沙棘林中的虫生真菌进行了调查,采集到11个虫生真菌标本。经实验室显微观察鉴定,其中1个为雷州被毛孢Hirsutella leizhouensis侵染,1个为一种被毛孢Hirsutella sp.侵染,9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分离纯化得到7株球孢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利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Z28菌悬液对小蠹的幼虫和成虫进行了感染,随浓度增加幼虫和成虫死亡率均随之增加.在相同条件下,白僵菌侵染幼虫能力高于成虫,侵染致死时间幼虫也短于成虫.在室外使用涂刷和注菌2种方式对小蠹虫进行了防治.浓度为0.1亿孢子/mL和1亿孢子/mL利用注菌方式防治小蠹效果明显高于涂刷;但当浓度达到10亿孢子/mL时,2种接菌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经过连续3年监测发现,未防治区有虫株树和虫口密度相对比较稳定,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化防区有虫株数和虫口密度波动性大,与化防区相比白僵菌防治区表现出持续有效控制的优势,但2年后控效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6.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属鳞翅目、木蠹蛾科,1986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2001年起,沙棘木蠹蛾在辽宁省西部暴发成灾,致使沙棘林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并呈继续扩散蔓延趋势,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沙棘木蠹蛾的发生与危害状况沙棘木蠹蛾在辽宁省主要发生在朝阳市建平县、北票市;阜新市的阜新县、彰武县。根据实地调查测定,朝阳地区所有沙棘林均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多数林分沙棘个体死亡率达50%以上,有虫株率80%以上,虫口密度20头以上。2沙棘木蠹蛾发生危害的原因分析2.1沙棘木蠹蛾的生物学特性沙棘木蠹蛾4年1代,以幼虫在被…  相似文献   

7.
2002-2006年在对呼和浩特地区杜松死亡原因调查的过程中,从死亡的树干内发现了罹病致死的双条杉天牛幼虫。通过对虫体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确定为球孢白僵菌。经管氏肿腿蜂带菌接种与人工接种方法的室内致病力测定,在22~25℃条件下饲养30 d,双条杉天牛幼虫感病致死率分别为100%、58.22%,证明球孢白僵菌是双条杉天牛的病原菌。同时,利用管氏肿腿蜂带菌接种,菌剂使用浓度低,虫菌结合能显著提高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感病致死率。  相似文献   

8.
松瘿小卷蛾Laspeyresia zebeana(Ratz.)是落叶松幼林的重要枝梢害虫,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造成树木畸形,不能成材。白僵菌是一种子囊菌类的虫生真菌,主要种类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白僵菌高孢粉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对害虫具有持续感染力,害虫一经感染可连续浸染传播。试验表明,利用白僵菌防治松瘿小卷蛾可有效降低落叶松虫害对兴安落叶松林的危害,利用400亿/g球孢白僵菌喷雾,校正防治率在82.9%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的高毒力生防真菌菌株,进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纵坑切梢小蠹室内毒力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5株供试菌株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和2龄幼虫均具有一定毒力;分离自甘薯小象甲的球孢白僵菌BbYM090515菌株的毒力最高,接种浓度为1.16×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第10 d,成虫和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53%和96.43%,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9.6943×103,6.6315×103孢子/mL,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04,4.73 d;菌株BbYM090515具有良好的生防制剂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感病的光肩星天牛虫尸上分离出球孢白僵BF菌株,在室内用109孢子/mL、108孢子/mL和107孢子/mL3种浓度的孢子液侵染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天牛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64.8%、14.4%,接种前2种浓度的天牛幼虫第6 d后死亡率显著增大,而107孢子/mL没有出现急速死亡现象。在野外试验中,用108孢子/mL菌液喷于木段表面并将天牛成虫置于罩网木段上产卵。结果显示,皮下大量天牛幼虫及少量卵感染了白僵菌致死,防治效果可达76.8%。  相似文献   

11.
对宁夏、陕西、甘肃的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河北的落叶松锉叶蜂P.laricis和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iciphila、山西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陕西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云南的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 xiangyunicus和南华松叶蜂D.nanhuaensis的幼虫及茧期病原真菌调查统计,并从以上虫茧中分离出真菌13株,初步鉴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8株、布氏白僵菌B.brongniatii 4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1株。选取5株白僵菌以3龄月季叶蜂为试虫进行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菌液对试虫有致死作用,校正死亡率69.5%~91%。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利用白僵菌高孢粉对蛴螬进行了室内感染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表明:白僵菌高孢粉对蛴螬死虫体感染率达90.0%以上,2.5亿/mL菌液对活虫体感染率达66.7%。田间试验表明:666.7m2施用1000.0亿/g高孢粉15~20g,防治效果57.1%~65.7%;床基撒施菌、沟施菌、喷雾施菌3种方法对比试验表明:撒施对蛴螬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达6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用于防控紫薇梨象的高毒力菌株,本试验从野外萤火虫僵虫体表分离出一株白僵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球孢白僵菌。致病力研究表明,菌株的孢子浓度达到10~6个孢子/mL时,对紫薇梨象的致死率为62.5%,具有成为紫薇梨象成虫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光肩星天牛生物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肩星天牛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仍有发生,2007-2010年对其进行了生物控制技术示范试验。应用球孢白僵菌含孢量6亿/mL塞孔当年防治效果达到100%,4亿/mL当年防治效果达到93.65%,持续防治效果达到100%。在新疆杨林地内每5株新疆杨混交1株小美旱杨,对光肩星天牛引诱率最高为93.97%,是最佳选择。花绒寄甲成虫具有一定的控虫能力,但只能释放在城区挡风、阳光充足的杨、柳、榆树上或楼前的阳面,当年的防治效果是69.13%,到第2年7月初的防治效果是77.85%,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寄生真菌种类的调查基础上,对所得的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生态学特性、生长特性及致病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从同一罹病虫虫尸上分离得到4个菌株,在致病力上表现出不同菌株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黄山风景区亮壮异蝽病原真菌及高毒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黄山风景区亮壮异蝽UrocheladistinctaDistant的病原真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共鉴定出 5种病原真菌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 (Bals.)Vuill.、粉拟青霉Paecilomycesfari nosus (Holm .exGray .)Brown&Smith、蜡蚧轮枝孢Verticillumlecanii(Zimmermann)Viegas、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Fres .)deVries和一种顶孢霉Acremoniumsp .,其中球孢白僵菌为绝对优势种群 ,占 92 %。选用 10株不同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亮壮异蝽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Bb35 7菌株毒力最强 ,是可用于林间防治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7.
调查结果表明:白僵菌在温湿度达到要求的条件下,喷撒在林木、林地上或银杏大蚕蛾幼虫虫体上,其孢子接触虫体后产生芽管,通过体表侵入其体内长成菌丝,并不断繁殖,使幼虫新陈代谢紊乱致病僵冻死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害虫病原真菌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害虫病原真菌的研究方法,包括病死虫体的收集、处理、保存;病原真菌的分离、提纯;病原真菌致病性的试验、优良菌株的筛选;病原真菌的鉴定、复壮、贮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