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6年7月崇安县鱼种场培育冬片鱼种时发现草鱼出血病之后,我区邵武县鱼种。场、邵武县一都商品鱼基地、浦城县永南农场、南平市峡阳公社等地鱼塘先后发现此病。目前已成为我区淡水养鱼生产中一种为害严重的鱼类病毒性传染病,尤其对一龄草鱼种致病最强,不仅发病季节长,  相似文献   

2.
出血病是草鱼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区域广,发病来势猛,死亡率高。我省各地,尤其是以培育草鱼种为主的鱼种场,每年常因出血病流行,防治不当,引起草鱼种大量死亡。如邵武市鱼种场,近几年来连年发生出血病,草鱼种养殖成活率仅达20-30%。因此,探讨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法,提高成活率,是广大鱼病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株州市水产研究所自1981年开始在大塘养殖中,  相似文献   

3.
对草鱼出血病某些生态、生理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出血病是对当年草鱼种危害最大的疾病,引起草鱼出血病的病因是一种疱疹病毒(herpes virus),众所周知,病毒病往往受某些环境因子制约。因此,不少科研工作者根据这种病毒病发生与季节、水温、水质等生态因素有关的特点,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办法来预防草鱼出血病。  相似文献   

4.
草鱼是我国广大群众最喜爱的食用鱼之一,但是草鱼的生产量往往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当然原因较多,但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草鱼种易患传染性出血病,在规格和数量方面达不到成鱼生产上的要求。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1977)初步确定该病的病原是病毒。目前用药物是难以达到治愈鱼类病毒病的目的。因此采取预防的办法是目前杜绝或减轻该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从现代流行病学观点来看:寄主、病原、环境三者的关系与疾病的爆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采取正确的生态学方法预防草鱼传染性出血病将必然产生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 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淡水养殖生产中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应用组织疫苗进行注射免疫,对预防草鱼出血病有较好效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操作麻烦,费工时,容易损伤鱼体,而且只能用于个体较大的鱼种,对刚出塘的夏花小鱼种就很难注射。因此,当年草鱼的出血病仍很难预防,生产上常因当年草鱼出血病的流行而遭受严重损失。以往曾有学者试图寻找注射法以外的免疫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草鱼易感染“三病”,即烂鳃、肠炎、出血病。在这三种病中,目前对烂鳃、肠炎病已有较好的防治方法,而出血病因为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鱼病,对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刚开始摸索,研究得不深。尤其是对“三病”并发症,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开展对草鱼烂鳃、肠炎、出血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对培育优质的大规格草鱼种、提高其成活率、提高其成鱼养殖产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把我所二年来对草鱼“三病”的防治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池塘养殖鱼类之一,它具有生长快,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是,历年来由于出血病为主的“三病”在大鱼种阶段暴发瘟疫,是造成草鱼种死亡率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柘林水库网箱二龄草鱼种出血病症状及早期药物防治试验结果,防治成活率为88.61-97.99%。  相似文献   

9.
草鱼出血病免疫刺激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池养草鱼,特别是草鱼种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草鱼疱疹病毒(Herpsvirus of Grass Carp,HVGC)(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三室病毒组等,1980)。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业已在鱼病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自传染性胰脏坏死(IPN)成为最早被确认的鱼类病毒病(Wolf等,1960、1961)以来,鱼类病毒学方面的研究迅速发展,推进了鱼类病毒防治的研究。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淅川县丹江水库,利用网箱养殖草鱼发展迅速,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频发,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危害,造成50g~350g的草鱼种大量死亡。了解其发病症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护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每年9-10月,浙江龙游等地的当年草鱼种经常会暴发草鱼出血病,俗称"十月草鱼瘟",给草鱼种的养殖造成较大的危害。2019年10月初,浙江鱼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口草鱼鱼种池塘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每天死亡1000多尾,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草鱼出血病病毒并发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经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及症状浙江鱼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口草鱼鱼种塘,面积5亩,水深1.5米,共放养草鱼夏花6万尾。  相似文献   

12.
草鱼出血病及烂鳃、赤皮、肠炎四病是草鱼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危害一龄草鱼种最严重而普遍的疾病,其发病率有时高达90%以上。一旦发病往往是两种以上同时并发,甚至四病一体,而且发病季节长、死亡率高、流行广。草鱼是我市池塘养殖最主要的品种之一,由于草鱼“四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过程易受细菌性病原的侵袭而发病,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是引发草鱼发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它主要引起暴发性出血病,此病的发生对草鱼养殖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分离嗜水气单胞菌,研制高效疫苗,对草鱼实行免疫预防,对于草鱼因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控制草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鱼种场通过食盐和超声波辅助浸浴法进行了草鱼"嗜水气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地区的草鱼种一直比较紧缺,严重地制约了草成鱼的生产,其原因是草鱼种的成活率较低,在养殖方式上主要以套养为主,鱼种产量也较低,是造成草鱼种紧缺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做了驯化主养草鱼种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头槽绦虫能寄生在草、青、鲢、鳙、鲮的肠里,但以寄生于草鱼为最普遍,特别是幼鱼阶段的草鱼,感染率高危害性大。此病在广东、广西两地区已成为严重的病害,对种苗生产威胁极大。广东每年就有不少的草鱼种死于这种病害之下。我场在1972年以前也有类似情况。为防治这种病害,十多年来曾采用过许多防治方法,例如封塘50天不放“食水鱼”、亩施漂白粉25斤杀虫卵、五氯酚钠消毒塘水、槟榔药饵投喂,但成效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浮萍培育草鱼种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1995年我镇五里港养殖场职工陈应华在他承包的一口11.2亩鱼种池,利用浮萍培育草鱼种,草鱼总产2296千克,亩产草鱼205千克,草鱼夏花放养的成活率达68.5%,草鱼产量比传统的育鱼种方法提高一倍以上,成活率提高65%。对此我站及时进行了总结推广,1997年利用浮萍培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养好草鱼。我原是一名十足的门外汉,而今,看到每年能出一塘肥滚的大草鱼,我从内心感谢《内陆水产》这位不出门的好先生,自看到1987年第三期介绍“避免草鱼种瘟鱼的关键措施”是草鱼免疫注射与浸泡这篇文章后,我每年照着做,以后又学到了“四合剂”防治鱼病这一极好验方,使我养鱼增收获得了一个法宝,每年的草鱼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我场所处的太原以北地区,特别是朔州、大同一带有很多的小型水库和淤地塘坝,这些面积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的水面由于面小水浅,一般宜于水草的生长,近几年由于鲤鱼价格的下降和成本的攀升,草鱼鱼种又成了热销的品种之一,历年来由于该品种销量少,一直未能重视该品种的养殖技术和产量的提高,亩产一直徘徊在 200~ 250公斤之间。市场的热销,产量的低下,草鱼种一度攀升到每公斤 12元以上的价格。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而提高其整体效益,我场于 2000年专门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主养草鱼种高产试验。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一、技术方…  相似文献   

19.
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the grass carp hemorrhage reovirus,简称GCHV,国际上也简称GCRV)引起的流行性广、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水生动物疾病,其结果往往造成大批量草鱼鱼种或成鱼死亡。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在25-28℃以上时最为流行,8—9月份为流行高峰,死亡率有时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广泛用于草鱼出血病的预防,对于提高草鱼成活率,增加鱼种和成鱼的产量起了积极作用。据我县近四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进行了免疫注射的草鱼种的成活率都在80%以上,高者达92.4%,其中又尤以注射夏花草鱼种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