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声瑜 《齐鲁渔业》1999,16(5):21-21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食欲不振。每年4~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  相似文献   

2.
一、症状及其危害情况 荔浦县鱼种场2号塘(面积2亩)的7~8朝草鱼(共15万尾左右)因患此病而大量死亡,死亡数达1万尾左右。病鱼消瘦,发黑,腹部膨大,透过未长完鳞片的腹壁,可见肠道充血呈红色。经镜检,发现肠道内寄生有新棘衣虫(Neosentis sp),感染强度为1~2个虫体,在检查的200尾鱼中,具上述症状的病鱼数为141尾,感染率为70%。  相似文献   

3.
汪锇铭 《内陆水产》1999,24(10):16-17
为提高培养鱼池的养殖效益,缩短对草鱼的饲养周期,探索出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养殖技术,1998年我们利用1口3000m2精养鱼池进行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试验,生产出了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成活率高的大规格草鱼种32827尾,每667m27295尾,平均尾重132g,每667m2获纯收人5021.67元。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池培养鱼池位于我县白水镇新屋塘村,系利用稻田改建而成。他埂高22m,全部用水泥硬化,不渗不漏,呈长方形,长定各为68m和44.2m,养殖水面3000m2,池深2.5m,水深1.2-1.5m,土质为砂质壤上。水源来自…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渔业生产的发展,提高池塘养殖水体单产产量;解决养殖草鱼得病率高,死亡严重,影响鱼产量这一现象。近两年来,我们分别在我县的国营来仪湖,牌口乡新塘湖等10个渔场的2000亩精养成鱼池对所投放的草鱼种进行了浸泡免疫,经过养殖者的精心饲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鱼种成活率分析两年来,在2000亩成鱼池内共投放浸泡过16—20厘米规格的草鱼种20万尾,起水成活17.5万尾,成活率为87.5%,与往年注射灭活疫苗的成活率基本相同,大多数养殖水面成活率超过90%,比对照池提高39%,且发现浸泡过的鱼种对其他鱼病  相似文献   

5.
按草鱼成鱼每50公斤或草鱼种(13-17厘米)每2000尾计算用药量.  相似文献   

6.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病原体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鳋侵入鱼种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营自由生活。症状:病鱼大量寄生锚头鳋时呈现急燥不安,食欲不旺。每年4~10月为此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鱼种每尾可高达数十条,短期会大量死亡;慢性感染,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鱼种每尾感染15条以上,则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索鱼种池高产,高效益的生产途径,1988年任丘市鱼种场利甲1.2亩小鱼池、进行了一年四次放鱼,四次收获的试验,结果是总产鲤鱼、草鱼夏花62万尾。亩产51.7万尾,平均规格2.4厘米:总产鲤鱼、草鱼、鲢鱼鱼种667.8公斤,亩产556.5公斤,平均规格30.2克。  相似文献   

8.
每年9-10月,浙江龙游等地的当年草鱼种经常会暴发草鱼出血病,俗称"十月草鱼瘟",给草鱼种的养殖造成较大的危害。2019年10月初,浙江鱼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口草鱼鱼种池塘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每天死亡1000多尾,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草鱼出血病病毒并发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经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及症状浙江鱼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口草鱼鱼种塘,面积5亩,水深1.5米,共放养草鱼夏花6万尾。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我县有少数不法分子以“邵东县友爱良种鱼苗场”工作人员的身份,携带假证、假章、假发票,流窜在全省许多县(如涟源、望城)进行诈骗活动。他们把普通的草鱼种说成是什么“青草杂交优良鱼种”、普通的鳙鱼种是“杂交良种鳙鱼”等。6.7厘米左右的鱼种,每尾价竟高达0.35—0.50元。他们还化名李德胜、周云明等。  相似文献   

10.
1994—1995年,山东省谷南县陡山水库网箱养鲤大量寄生中华许氏绦虫,发病率达70%以上。经镜检,有的一尾鱼寄生绦虫多达400多条,并有部分鱼死亡。经过及时治疗,避免了自的大量死亡。治疗方法是:1.每50公斤鱼用90%晶体敌百虫5克,兑水溶解后均匀洒于2公斤颗粒饵料上,晾干后在一天内分两次投喂网箱鲤鱼。2在加工颗粒饵料时,按每50公斤鱼用摈榔粉20克掺入2公斤饵料中,一天内分2次投喂。以上两种疗法都能杀死中华许氏线虫。而且,在1996年鱼种进箱一个月后,我们用以上方法(l次)进行预防,则完全避免了该病的发生。网箱养鲤中华许氏…  相似文献   

11.
1993年5~6月在罗城县龙潭水库用两批各4个网箱进行了两级草鱼种培育试验。第一阶段鱼种从3.5~5cm培育到8~10cm,第二阶段从8~10cm培养到16~20cm的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投放鱼种20000尾,在两个月时间内,平均产鱼种112尾/m^2,共产16-20cm鱼种12545尾,成活率62.73%,产值6272.25元,扣除成本4017元,得纯利润2255.50元,投入产出比1:1.56,利润率56.17%,每个网箱平均获利563.87元。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三年四月,我县从外地引进白鲫海花,培育到0.5——0.7寸夏花23255尾,配养在51.5亩成鱼和鱼种池内,增产效果显著,平均成活率64.7%,亩产12.8斤,尾均重22克。  相似文献   

13.
我县万坳公社笆蕉水库的职工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利用仅有的四口鱼池(面积共3亩6分)流水培育草、鲢水花210万尾(放养密度每亩达到58.3万尾),出池6分~2寸鱼种120万尾,出池率达到57.1%.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定远县解放水库渔场,现有鱼池165亩(含亲鱼池),1985年繁殖四大家鱼1.5亿尾,鲤鱼700万尾,培育夏花1,500万尾,养成12厘米以上鱼种3.75万公斤,折合平均亩产350公斤。鱼种体质好,供应及时,每年都争购一空。水库养鱼水面1,920亩,1985年产成鱼4.75万公斤,平均亩产25公斤。鱼池四周植水杉、池杉4万余株,有的已经成材。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无锡市郊区广益乡勤丰水产养殖场的徐齐生,1985年承包一口面积为2.8亩的一龄鱼种池,6月10日放养4.95厘米的早繁草鱼1.7万尾,6月25日又套养2.64厘米的花鲢2万尾,经157天的精心饲养管理,总产1914.25公斤,平均亩产683.55公斤,其中每公斤3尾的草鱼种1248公斤,平均亩产445.7公斤,成活率达88.1%,相当于四亩一龄鱼种池的草鱼种产量。  相似文献   

16.
于科  马旭洲 《科学养鱼》1997,(10):26-27
近年来,哈尔滨地区部分渔场及个体户养殖的鲤鱼种、鲤成鱼连续发生线虫病,感染率高达30%~50%,并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了鱼产量。尤其越冬后期至饲养初期,在水温升高、绦虫生长加快的情况下,常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45%。为了控制此病的流行,我们分别用敌百虫药饵和别了药饵进行了治疗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流行增况调查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鲤鱼种池感染绦虫病,共解剖137尾,感染率32.l%;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试验渔场一鲤鱼种地感染绦虫,共解剖72尾,感染率27.8%;1996年5月初,本所一高产成鱼池,投放鱼种…  相似文献   

17.
我场在三年小型实验的基础上,1979年大面积进行了草鱼的放养。在规格、密度、饲料配方、鱼病防治、二令鱼种及成鱼养殖等方面作了尝试。1980年又在1000m^2水面的四个车间重复了上述实验,取得了利用自然水温四个月每米。由3.7~4.5寸的鱼种生产的二令草鱼150~180尾,重40~50斤,平均成活率72.58%和每米。由3~4两的老口鱼种,净产成鱼37.8~43.3斤,平均成活率97.1%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以前,昭平县鱼种场的草鱼雌性亲鱼每市斤获苗数较低,1979、1980两年分别平均为3.9万尾和2.6万尾。从1981年起我们采取了新的措施,使获苗数逐年提高,1981年每市斤雌亲鱼获苗4.8万尾,1982年5.2万尾,1983年8.7万尾。  相似文献   

19.
赤皮、肠炎、烂鳃是草鱼常见病,多为并发流行,能引起草鱼大批死亡,危害很大。1987年我们试用鱼乐消毒剂与烟叶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发病鱼池为我场9号成鱼池,面积3亩,平均水深1.5米,共投放各类鱼种1422尾,其中草鱼618尾。6月25日池中的草鱼开始发病,每天死鱼1—3尾,病鱼症状以烂鳃为主,部分病鱼并发赤皮病或肠炎病。连续两次用漂白粉全池泼洒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没有减少死鱼。相反死鱼尾数还有所增加。 7月4日起,每天用鱼乐消毒剂250克混于凉面糊内搅匀,再拌和在50公斤左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1993,(6):18-18
将夏花鱼种(寸子)培养成规格在13—17cm以上、体重达到50g的鱼种即为大规格鱼种。大规格草鱼种培育因病害频繁而影响其成活率、个体规格和产量,所以要获得草鱼种培育高产和大规格须掌握其技术要领。现介绍以草鱼为主的大规格一龄鱼种高产培育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