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稻田养鱼是以稻为主,在有利于水稻增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这个特殊水体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增加鱼产品。在进行稻田养鱼上,过去一般都要求在田里开挖鱼沟,鱼溜、以解决养鱼与水稻生产上的浅水灌溉,施农药,干旱等矛盾,使稻鱼共生互利,获得较好的稻鱼产量。所进行的这些基本措施,人们往往认为麻烦,  相似文献   

2.
葛筱琴 《科学养鱼》2004,26(4):63-63
梅鲚、银鱼、白虾素有太湖三宝之称,梅鲚鱼产量约占太湖常年渔获量60%以上,每年9、10月份是捕捞生产的旺季。该鱼肉质细嫩鲜美,富含脂肪,营养丰富,特别是软骨富含钙质,为群众喜食。大多地区干制加工,现很多水产冷冻厂将大量新鲜梅鲚鱼冷冻贮藏作为罐头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1977,(4):22-23
我库近几年来,鲌鱼大量增殖,严重危害家鱼生长,影响起捕产量。为提高水库鱼产量,除捕鲌鱼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库职工在农业学大寨的精神鼓舞下,自行设计了“机动轻快网”,已试验成功。1975年8月至11月份共捕捉鲌鱼1.7万斤,初步限制了鲌鱼种群的扩大。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该报告简述了鱼是鱼深水层流刺网具结构及特点。在鱼是鱼挂网的基础上,研制出60.00m×5.06—21.8mm鱼是鱼深水层流刺网具。在两只29.4kW渔船上进行了两年生产试验,生产171流次,捕鱼是528余吨,纯益14万元;与原型网对比,产量提高90%左右;推广10只渔船,捕鱼是963余吨,纯益21万元,取得较好的捕捞与经济效果。并简述了黄海北部产卵鱼是鱼生物学特性;得出了网目尺寸与鱼体叉长、体重、体周关系的各自相关系数;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鱼是鱼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饲料是养鱼的物质基础,所有的鱼产量都是从饲料换来的,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鱼产量的高低,饲料的合理调配、加工、利用决定着养鱼的经济效益,商品鱼基地的养鱼生产,也遵循着这一规律。几年来,我县在商品鱼基地的饲料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现初步总结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6.
刘跃  郭宇波 《水产科学》1993,12(9):27-29,14
一、前言水库鱼产量的预测对于水库安排生产、制定合理的养殖捕捞计划意义重大。我省大型水库主要渔获品种多为鲢鳙鱼,一般可占总产量的90%以上,影响水库鱼产量的因素除了鱼种投放、生产管理等人为因素外,主要是水库来  相似文献   

7.
该报告简述了Ti鱼深水层流多具结构及特点。在Ti鱼挂网的基础上,研制出60.00m×5.06-21.8mmTi鱼深水层流刺网具。在两只29.4kW渔船上进行了两年生产试验,生产171流次,捕Ti528余吨,纯益14万元;与原型网对比,产量提高90%左右;推广10只渔船,捕Ti963余吨,纯益21万元,取得较好的捕捞与经济效果。并简述了黄海北部产卵Ti鱼生物学特性;得出了网目尺寸与鱼体叉长、体重、体  相似文献   

8.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5-45
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央养萍的多层次立体生产结构,是为了充分利用温、光、水、气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产值。红萍,不仅为鱼提供饵料,还为水稻提供肥料,增加稻、鱼产量。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1976,(3):9-12
从1958年开始,我国用鲤鱼脑垂体(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家鱼,先后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应用于生产,逐渐改变了我国一千多年来靠江河捞苗的局面。随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家鱼人工繁殖在全国进一步普及,鱼苗产量大幅度增长。伴随生产的需要,逐渐出现了PG和HCG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生产上迫切希望寻求一种新的鱼用催情剂,以代替或补充上述两类催情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在其他水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适度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情况及外地的生产经验,对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主养鱼产量指标在150千克/亩以上时,须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机械设备。养殖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大小均可,面积一般在3~5亩或10亩以下。…  相似文献   

11.
吸鱼泵     
加拿大大西洋桥梁公司生产了一种吸鱼泵,已在法国洛里昂进行过生产试验,目前英国弗利特伍德已使用这种吸鱼泵来卸鱼。这是一种活动的卸鱼设备,利用压缩空气来卸鱼。  相似文献   

12.
《渔业科技产业》2007,(3):47-47
新会崖门镇洞南村杨伟明4年前开始养殖泰国笋壳鱼,成为江门地区首位成功养殖泰国笋壳鱼的养殖大户。目前,这种鱼的养殖正在江门五邑地区推广,现在的收购价格是160元/公斤。专家称笋壳鱼养殖成本低、产量高,在三五年内利润可观,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林德芳 《水产学报》1997,21(1):44-48
根据7个冬季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越冬Ti鱼平均小时产量统计和探鱼仪鱼群映象纪录资料,研究了Ti鱼集群分布模式和集群密度。Ti鱼集群分为表层型,中层型和近底层型3种分布模式,14种典型集群映象有捕捞生产价值。3种模式的Ti鱼集群密度是:中层型高于近底层型,近度层型高于表层型。使用520目×600毫米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中层型集群Ti鱼平均小时产量5.0 ̄14.0吨,近底层型3.6 ̄4.5吨和表层型2.3  相似文献   

14.
东、黄海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7个冬季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越冬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统计和探鱼仪鱼群映象纪录资料,研究了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和集群密度。鱼是鱼集群分为表层型、中层型和近底层型3种分布模式。14种典型集群映象有捕捞生产价值。3种模式的鱼是鱼集群密度是:中层型高于近底层型,近底层型高于表层型。使用520目×600毫米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中层型集群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5.0~14.0吨、近底层型3.6~4.5吨和表层型2.3~3.0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国家的扶植下,洞庭湖区已建成规格化的商品鱼基地鱼池十四万亩。为了提高基地成鱼养殖技术水平,改变目前养鱼产量较低的落后状况,更好地发挥基地建设的效益,我们于1983年开展了“火面积池塘养鱼高产试验”,建立了一批养鱼高产试验塘,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努力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促进了商品鱼基地养鱼生产的发展。本文试将83年部分试验鱼塘的生产力初步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凌剑  华林 《内陆水产》2001,26(4):22-22
奥尼鱼又称全雄性罗非鱼,为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杂交品种,该鱼与普通罗非鱼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生长快速、产量高。一般的罗非鱼要养殖 10个月以上才能养成商品鱼,而奥尼鱼只需 5个月左右就能养成 500克以上的商品鱼。生产实践证明,奥尼鱼每 667米 2产量可达 2 500千克。二是适应性强。在同等条件下养殖,奥尼鱼的抗病力、耐低温能力均超过普通罗非鱼。它能耐 4℃水温和 1℃气温,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可自然越冬。三是食性广。除苗期主要采食水蚤 (红虫 )、蝇蛆、丝蚯蚓等天然动物饵料外,一般都以米糠、麸皮、枯…  相似文献   

17.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97,19(2):79-81
<正> 一、黄海柔鱼资源状况 全球从70年代以来纷纷出现数量可观的柔鱼,因而在鱼产量统计上被单列出来。黄海柔鱼1974年以前在渔获中很少发现过,只是在1974年11月日本在成山头迎捕对虾时发现了它而吸引了200多艘日本鱿钓船来生产,仅福冈在一个时期内共卸1107t,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黄海有丰富的柔鱼,但1975年日本据此再来生产时却未形成渔汛。 80年代起,柔鱼在底拖网中被捕获的频率增多了。因而我们在渔捞日志上专列出一  相似文献   

18.
南湖地处南宁市近郊,是南宁市商品鱼基地之一,又是南宁市的公园。大湖面积1,300亩,平均水深1.5m,以投施粪肥和引灌生活污水为主,辅以投喂颗粒饲料、青草、次菜、草浆及化肥等。近几年由于抓了增产措施和饲养管理,鱼产量大幅度上升,1980年达到55.6万斤,平均亩产427斤。那么南湖要提高鱼产量还有多大潜力?本文依据有关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淡水渔业》1975,(7):15-18
鲤鱼是泊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约占总鱼产量的15-18%。由于泊湖的杨湾河和华阳河在1956年先后建闸,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的正常洄游路线被阻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数量锐减。因此,做好湖区自生自长经济鱼类,尤其是鲤鱼的增殖,是增加泊湖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渔业现代化》1982,(2):61-61
上海市嘉定县50年代就完成了连家渔船的社会主义改造,渔民上岸定居进行河道养殖生产,使鱼产量显著上升。但70年代以来,城市污水逐步扩大,致使鱼产量逐年下降,1981年又下降11%左右,许多水面已不能养鱼。渔民只有两条出路,一是转业,二是上船走回头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