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存是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界推崇的一种保存方式,开展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能为野生稻资源利用提供丰富的优异种质与特异基因;为稻种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认真探讨广西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方式,保存检测技术方法及保护制度运行机制等问题,并提出广西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业科学院于2015-2019年对广西西北部百色和河池2个市、19个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共收集广西西北部地区优异、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788份,包括粮食作物403份、蔬菜207份、经济作物152份、果树26份,隶属24科47属62种,其中地方品种644份、野生资源140份,引进其他地区品种4份。同时,通过对所收集资源的综合分析,对部分优异资源进行鉴定,明确了广西西北部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特点,提出了结合自然保护区和优势特色种植区,将异位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优异种质资源圃,加大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根据风俗、民俗和区域特点,加大对广西西北部地区特异种质资源的深度发掘、创新利用和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3.
野生稻资源安全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野生稻资源大规模的种茎资源,种子资源的保存技术和组织培养与冷低温相结合的试验管微型种质库保存技术。为野生稻资源大规模长期安全保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地保存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稻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是其原生地却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必须开展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地保存。本文从原生境保存地规划、保存地防护措施、原地保存的栽培管理技术和遗传多样性鉴定技术等方面论述了野生稻资源原地保存技术,为原地保存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繁种是野生稻资源保存、利用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野生稻繁种项目是中国农科院下达的研究项目。我们项目组2002年开始对野生稻繁种栽培技术进行探讨研究,经过6年时间的繁种生产和试验,总结探讨出一套野生稻繁种栽培技术。这套技术对今后野生稻繁种和生产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档案建设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建立技术档案的重要意义.报道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档案建设现状,提出了健全野生稻资源档案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野生稻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及特点。野生稻资源保存采用原位保存与异位保存两种方式。原位保存也称原生境保存,通过在原生地建立保护区(点)保护资源;异位保存是对野生稻资源采取异地保存的一种方式,包括种质圃保存和种质库保存两种方法。原位与异位相结合,种质库、种质圃与原生境保护区(点)相补充的保存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我国野生稻资源保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云南野生稻从DNA分子、细胞、植株、种子到原生地、异地集中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野生稻保存保护网,并有重要发现。 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是改良栽培稻的宝贵基因库。云南是同时拥有全国3种野生稻资源的两个省份之一,野生稻分布广、生态类型多,优良基因丰富。但野生稻自然分布资源处于濒危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国内外育种机构都非常重视其收集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美、苏保存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超过30万份,国际水稻研究所保存水稻种质资源62,500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保存种质资源74,000份。每份材料在不同的年份、地点,条件下进行多种性状的调查记载,组成……  相似文献   

10.
野生稻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也是稻作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物质基础。因此,野生稻资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广泛搜集野生稻资源,广西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室于1978—1980年组织全区协作组,在广西境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野生稻普查考察、搜集,之后三年又进行了补充考察和搜集。并开展了省外、国外野生稻资源的征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野生稻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