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为了研究草甸草原植物生态位特征,试验采用野外调查样方法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进行监测,测定了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指标,通过公式测算Levins的生态位宽度与Pianka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围栏内羊草、硬质早熟禾、糙隐子草生态位宽度较大,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出现在糙隐子草和硬质早熟禾种对;围栏外糙隐子草、硬质早熟禾、柴胡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出现在蓬子菜和星毛委陵菜种对。围栏内优良禾本科牧草优势地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位的动态变化规律,运用Corwell修正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封育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群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生态位总宽度高于其他物种。封育第1、3、5、7年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分别为硬质早熟禾、羊草、长梗韭(Allium neriniflorum)、羊草。不同封育年限羊草的生态位宽度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随封育年限延长,硬质早熟禾和糙隐子草生态位宽度逐渐降低,而长梗韭、麻花头(Serratula centauroide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生态位宽度呈上升趋势,禾本科优势地位降低。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增加草地群落中植物种群之间竞争加剧,产生生态位分化,随后竞争减缓,群落向着稳定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围栏封育样地内外连续4年的植被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围栏内外的植被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措施提高了草甸草原植被的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及密度,其均显著高于相应年份围栏外(P0.05);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围栏封育使围栏内羊草、贝加尔针茅优势种的优势地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中科院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站25年围封样地为对象,研究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期围封对3种草地类型草地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围栏内生物量与植株高度均表现为亚高山草原化草甸>亚高山草甸化草原>亚高山草原;3种草地类型围栏内外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差异呈极显著(P<0.01),且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围栏内外植物高度差异极显著(P<0.01)。围封25年后,围栏外的群落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围栏内,而均匀度指数围栏内均高于围栏外。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围栏内外的植被特征。结果表明,围栏内的植被的高度、盖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高于围栏外,差异显著(P0.05);围栏内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高于围栏外,Pielou均匀度指数小于围栏外。  相似文献   

6.
选用X~2检验、Pearson检验与Spearman检验,对内蒙古巴音华矿区自然定居植物群落的16个优势种共120个种对的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优势种间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不显著,种间联结松散,优势种糙隐子草、寸草苔与羊草,射干鸢尾、蒲公英与早熟禾之间出现密切正相关关系,分布特征具有地带性,抗旱、抗寒、抗贫瘠能力强,是人工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Spearman检验将16个优势种分成4个生态组,生态组分化的主导因子是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高原南缘羊草草甸草原为对象,设5个利用梯度,即不刈割、留茬2,5,10和15cm,研究了连续刈割处理3年后羊草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中羊草地上生物量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P<0.05);群落生长量为不刈割处理显著高于留茬10和15cm(P<0.05);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羊草相对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糙隐子草和委陵菜属植物随刈割强度增大而增大(P<0.05)。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单峰型”曲线关系,而与草原优势物种——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刈割干扰下天然打草场植物群落呈现出的消长状态,试验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刈割干扰下,羊草+杂草类群落中物种总数略低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的密度和盖度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羊草+杂类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羊草+杂类草群落的现存量和枯落物量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说明刈割干扰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的影响小于对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短期围栏封育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短期围栏封育的响应,以当地草原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封育区和放牧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基本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围栏内外均以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和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等植物为优势种,围栏封育措施提高了草地群落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围栏内外物种丰富度指数S、优势度指数D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P差异不显著.围栏封育2年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和Cody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围栏内外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地理景观及景观生态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富  张文欣 《草业学报》1996,5(3):49-55
锡林郭勒草原水平带自然地理景观是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典型草原最基本的群落类型是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羊草、冰草、糙隐子草草原类型可成为优势群系。组成荒漠草原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主要是一些强旱生的小型针茅和女蒿、蓍状亚菊等半灌木。至于草甸草原的出现可视为大兴安岭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其中羊草草原是基本群系。在地带性景观中可见到隐域性的沙地景观和洼地景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围栏封育对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试验采用样方法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进行监测,测定了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等数据。结果表明:围栏封育使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高度、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围栏封育显著提高了灌木、半灌木和多年生杂类草的高度(P0.05);围栏封育显著降低了多年生杂类草密度(P0.05);围栏内优良禾本科优势地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定点植被调查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间隔31年(1983年和2014年)的两期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优势比、植被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重量、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标,分析自由放牧状态下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主要群落的植被变化,以期为草甸草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与典型草原邻近地段的草甸草原向东收缩,锡林郭勒草甸草原面积减小,变化最大的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草原转为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和羊草(Leymus chinense)草原,线叶菊草原面积减小。2)以贝加尔针茅、羊草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为代表的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重量均明显增加,以线叶菊为代表的菊科植物各指标均明显减小,其他科植物变化较小。3)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植物科、属、种数目均无显著变化(P0.05),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3.
围栏措施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条件下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变化是研究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乌玛塘高寒草甸示范区为例,对研究区植被进行植物群落学调查,对植物群落功能群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围栏4年和8年后,围栏内外群落的结构变化和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1)围栏内物种多样性大于围栏外;围栏4年后群落内一年生、二年生植物重要值明显高于围栏外;围栏8年后,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优势度降低,一年生、二年生植物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成为优势物种之一;多年生禾草,杂类草以及一年生、二年生植物3个功能群所含物种数显著多于围栏外(P0.05);2)围栏4年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8年后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短期围栏使得群落稳定性高于未围栏的群落,但是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明显,随着围栏时间增加,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群落稳定性降低,围栏外群落则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拉萨河流域植物群落间的组成及种间关系。本研究利用100个草本层样方分析群落物种的组成、多样性、种间联结性及生态组。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共有25科58属90种。(2)不同类型的湿地优势种具有明显差异,具槽秆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蕨麻(Argentina anserina)、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主要优势种。(3)甲玛湿地多样性指数最大,江夏湿地次之。(4)X2检验、AC(联结系数)、PC(共同出现百分率)和Ф(点相关系数)表明,优势种间联结性不强,各物种相对独立。(5)雅让湿地总体联结性呈显著负关联,塘嘎郭湿地与甲玛湿地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关联,其他2种类型均为显著正关联,说明雅让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较少且物种之间分布不均,湿地总体均处于不稳定演替阶段。(6)根据群落的聚类分析和种间联结测定的结果,把16个主要种划分为3个生态组。为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喜欢刈割茂密高寒草甸中高大植物而影响植物群落内的种间关系。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原鼠兔刈割行为对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刈割会促进植物群落的种间总体联结从不显著正关联变为显著负关联,降低植物群落稳定性,减少植物群落内正关联和正相关的种对数量,增加负关联、无关联和负相关的种对数量。而综合χ2检验结果、AC值和OI指数,洞口植物群落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均不显著,种间联结程度不强。这表明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能够评价小型草食动物对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为全面解析高原鼠兔整体干扰驱动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天山北坡中段典型草原围栏内外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多样性指数、根系及土壤种子库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经过2年围栏后,草地植物的盖度、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显著高于不围栏的草地,且在优势种上表现更明显;围栏外草原群落丰富度指数S、群落优势度指数D和H′高于围栏内草原;草地围栏后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地下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且植物群落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的土层中;土壤种子库的测定表明,围栏内种子总数及分层种子数量明显高于围栏外,且主要分布在0~5cm的土壤层中。  相似文献   

17.
植物角质层蜡质在保护植物免受极端环境危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分别选取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退化样地,在植物生长季采集3种植物(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叶片,采用色质谱技术分析了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组分及碳链分布特点,比较了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特征对过度放牧的响应机制,旨在为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存在显著种间差异,整体表现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中,鉴定出7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次级醇、初级醇、β-谷甾醇、β-二酮和烷基间苯二酚;在克氏针茅中,鉴定出5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初级醇、α-香树脂醇以及β-谷甾醇;在糙隐子草叶中鉴定出6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醛类、初级醇、烷基酯和β-香树脂醇。羊草次级醇相对含量最高,糙隐子草初级醇含量最高,而克氏针茅烷烃含量最高。草地类型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蜡质总量及其烷基酯的相对含量、克氏针茅烷烃相对含量及羊草次级醇和β-二酮相对含量。而草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脂肪酸相对含量、克氏针茅蜡质总量、α-香树脂醇和β-谷甾醇相对含量及羊草蜡质总量和次级醇相对含量。在典型草原,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均表现为自由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而羊草与之相反。在草甸草原,糙隐子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克氏针茅表现为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羊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表现为围封草地>放牧草地(P<0.05)。不同植物角质层蜡质表现出的差异性响应模式,说明不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适应机制。综合分析认为,草地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蜡质合成,改变蜡质组分和含量以适应外界环境引起的胁迫。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东北草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现状、揭示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试验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方法,对围栏封育9年的扎龙西甸子草甸草原不同演替系列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西甸子草甸草原沿高低梯度分布6种群落类型,群落中物种数量、生活型、所属科均存在一定差异并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杂类草群落中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在单优的羊草群落、芦苇群落中较低,在非单优群落中较高;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杂类草群落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各演替系列间均较好地符合y=abx(a、b为常数;P0.01)指数函数关系。草甸草原围封后存在3条不同的演替途径,羊草+朝鲜碱茅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羊草+芦苇群落逐渐被以羊草为优势种的群落代替,表现为草原恢复,反之则草原退化。在草原退化或者恢复过程中群落类型及其主要种群都出现了明显的更替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选取4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以围栏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草地作比较,调查草地围栏内外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分别测定各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围栏内植物群落的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均大于围栏外的植物群落(P<0.05);不同退化程度下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围栏内植物这3项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围栏外植物(除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间的相关系数外)。围栏封育可以改变草地植物群落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退化草地植物的生物量积累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和克氏针茅的数量减少,星毛委陵菜比例增加;随牧压的增加,绵羊采食黄囊苔草的比例显著增加,在重度放牧区,绵羊没有采食西伯利亚羽茅和米氏冰草,而是增加了对星毛委陵菜的采食;达乌尔黄鼠在围栏内采食羊草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区;但在围栏内没有采食米氏冰草、黄囊苔草和星毛委陵菜;围栏内无法捕捉亚洲小车蝗,在放牧区亚洲小车蝗对克氏针茅的采食随牧压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增加了对米氏冰草和星毛委陵菜的采食。三者同时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且对羊草的选择性指数最高;随牧压的增大,绵羊的生态位宽度变宽,而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窄,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星毛委陵菜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而鼠类和蝗虫的危害则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演替,三者对草地资源的共同掠夺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