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文曾报道了桑树插穗生根机制研究的主要结果。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桑树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作如下综述,为桑树特别是湖桑系统的扦插繁殖提供技术参考。一、插穗质量插穗质量与插穗生根力关系密切。母  相似文献   

2.
<正> 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普遍采用根尖压片法观察细胞分裂,计数染色体和研究染色体形态特征上的动态变化。但是,对于嫁接繁殖的良种桑树来说,采用根尖压片法常常感到取材十分困难。虽然有些桑树品种可以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桑树常见害虫桑青尺蠖的形态特征、继代繁殖等生物学特性 ,以及幼虫食叶量、寄生性天敌及温度对青尺蠖发育历期的影响。该虫在室温下全年可继代繁殖 5代 ,以蛹越冬。随着饲养温度的升高 ,其发育历期缩短。在 2 0 95、2 4 16和 2 9 70℃的温度下 ,全代历期分别为 5 8 1、43 9和 35 2d。幼虫多为 6龄 ,少数 5龄。平均每头幼虫全龄食叶量为 2 948 11mg ,其中第 5龄和第 6龄食叶量占全龄食叶量的 95 48%。  相似文献   

4.
从桑树的观赏价值、适应性、繁殖方式、生态效益等方面对桑树园林化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适合于园林应用的桑树品种,提出了桑树园林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桑树害虫天敌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防治用叶植物——桑树的害虫来说,则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本世纪以来,以祝汝佐先生为先躯,很多桑保工作者对桑树害虫天敌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收集了丰富的天敌资源,为保护利用繁殖天敌奠定了基础。为此,为了满足桑树害虫综合治理的需要,作者在多年研究桑树害虫天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桑白绢病 Hypochnus Centritugus(Lei)Bres,是桑树病害的一种,在广东桑树栽培与育苗工作中,过去尚缺乏记载与研究资料,亦未引起注意,近年来由于桑树良种繁殖的需要,逐渐使用嫁接和插条方法育苗后,在广州石牌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均发现该病的严重为害,甚者达50—60%直接影响繁殖率的下降,因此,防止桑白绢病的为害,在桑树良种繁殖工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二年来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桑树品种最多的国家。种植桑树的主要作用是为家蚕提供饲料。近年来通过对桑树在营养、耐旱、耐涝、耐寒、耐盐碱及抗重金属胁迫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桑树的多种优良特性被发掘和利用,桑树资源多元化创新利用正逐渐丰富蚕桑产业的内涵。为进一步提高对桑树资源生态作用的认识,从生态防护林构建、城市绿化带修建、消落带生态恢复、石漠化与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等6个方面阐述了桑树的生态应用现状,展望了桑树生态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1 桑树埋条繁殖  桑树埋条繁殖是利用桑树枝条的全能性和再生能力,枝条从桑树母株剪离,整条横埋到土中,给予适宜的条件,使埋下的枝条发展成为新的植株。桑树埋条繁殖与压条繁殖及插条繁殖均不同。压条繁殖是将桑树枝条压埋到土中,埋下的枝条还与母树相连,待枝条发根长芽后才剪离母树,转变为新的植株,1根压条可繁成数个个体植株。插条繁殖是将枝条剪成一段段插穗,竖插或斜埋地里,以后转变为新的个体,1根插穗为1个个体植株。埋条繁殖所埋下的枝条(即茎)都转变成根,并长出数个桑蔸(即根部以上长枝条的主茎),每个桑蔸都能发芽长梢长叶。2 桑…  相似文献   

9.
桑树插条是繁殖桑树良种的快捷方法,在我省已采用多年,效果良好,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获得母株的优良性状、技术操作简便、花工少、成本低、成苗时间短。但如果措施不当,其成活较低。如何提高桑树插条繁殖的成活率?我们这几年来在繁殖良种桑过程中,边生产边试验,现将一些试验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教学和实践,利用学校野生动物教学实习基地,对野生狍进行研究和观察,同时查阅国内外有关狍的技术资料,分析、综合、归纳,阐述了狍的生物学分类地位和亚种特征、被毛的变化、茸角的生长规律、野生状态的栖息环境和采食的饲料、群体的结构、繁殖生理特点和繁殖周期及嗅觉和视觉特征等生物学特性.科学掌握狍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开展狍的科学驯化和饲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桑园杂草种类多、繁殖快,再生力强,不仅和桑树争夺水分、养分,降低土壤肥力,而且还影响桑园的通风透气,抑制桑树正常生长,降低桑叶产量和质量,并给桑园害虫提供了场所。特别是早春阶段,由于气温较低,一般桑树生长缓慢,而杂草生长较快;夏伐后是杂草容易猖獗的又一个关键时期,由于温、湿度适宜,地面光线充足,给杂草繁殖蔓延创造了条件。反过来桑树又对杂草存在抑制作  相似文献   

12.
杂交桑种子是指通过父母本杂交授粉而产生的桑树种子,其主要用途是繁殖杂交桑苗。优良杂交桑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单位面积产叶量高、繁殖简便、省工省时、成本低、繁殖快、能适应速成密植桑园大量用苗等特点。优良杂交桑种子繁殖技术包括了桑树品种的选择、繁殖园地的建设、父母本苗木的繁殖与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父母本树型养成、种子采收干燥与包装、种子检验及其保存等。  相似文献   

13.
狍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根据教学和实践,利用学校野生动物教学实习基地,对野生狍进行研究和观察,同时查阅国内外有关狍的技术资料,分析、综合、归纳,阐述了狍的生物学分类地位和亚种特征、被毛的变化、茸角的生长规律、野生状态的栖息环境和采食的饲料、群体的结构、繁殖生理特点和繁殖周期及嗅觉和视觉特征等生物学特性。科学掌握狍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开展狍的科学驯化和饲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桑树育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我县桑树育苗以有性繁殖为主,传统的桑树育苗方法比较费时费力,几年来我站一直在摸索桑树免耕法育苗,2005年,在象州镇沙兰村谢堂德的3亩早稻田里进行桑树免耕育苗试验,获得成功,后来又在象州镇沙兰、石磨等村建立近20亩免耕育苗示范基地,桑苗长势喜人,技术基本成熟,与传统的育苗方法相比,该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现将这一新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性病害,在我国华南蚕区桑园发病危害尤为严重。从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和检测技术、桑树的抗性鉴定方法及抗性种质资源评价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以及桑树的抗性遗传规律,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性能的抗细菌性青枯病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桑树品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桑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的研究成效,资源搜集、分类、生物学性状、细胞学、桑叶化学成分和饲料效率等鉴定;中国、日本、苏联、印度等国家应用各种育种法育成的新桑品种。以及桑树品种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驴的传统役用功能大大降低,逐渐向产皮、产肉、产奶以及休闲娱乐方向转变,驴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然而,在自然本交条件下,由于驴的妊娠期长、发情持续时间长、受孕率低和产驹率低,驴的繁殖效率表现不高,驴存栏量不断下降。近年来,随着驴的规模化养殖逐渐兴起,驴精液的冷冻保存、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高效繁殖技术也逐步应用于驴的生产实践。深入开展驴的繁殖生理特征及繁殖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驴的繁殖效率、实现驴的快速扩繁以及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相关驴繁殖生理特征与驴繁殖生物学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为有效提高驴的繁殖效率及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蚕桑生产的基础是桑树,栽桑之前必须先育苗。如何繁育数量多、质量好的桑苗,一直是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多年来苦苦追寻的目标,至今还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桑树育苗可分为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大类,有性繁殖就是用桑树种子来播种,繁育实生苗。无性繁殖是用桑枝、桑芽来繁殖桑苗,又可分为嫁接育苗、扦插育苗、压条育苗等几种方法。不同的育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19.
种子(果实)作为桑树(Morus L.)的有性繁殖体,其传播和萌发关系到桑属植物种群延续以及动态更新,而食果鸟类在桑树种子的传播和萌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桑树种群之间形成的生态互利关系值得探讨。在调查实生桑植株的生长、结实,种子传播、萌发和幼苗存活等特性的基础上,对鸟类取食桑椹、传播桑种子的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如下:桑树植株间的形态、果实大小和单果种子数量等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表明桑树个体间的种子繁殖和传播能力存在差异;自然环境中桑树的果实基本散落在树冠范围内(直径5 m),随着散落距离的增加,地表果实数量和种子萌发数量减少,但种子萌发率增加(2.6%~7.9%),而种子成苗率和次年存活率均没有差异(分别为18.8%和2.7%);鸟类对桑种子的传播距离远远大于桑树自身散落的距离,含有桑种子的鸟类粪便64%着落在适宜种子萌发和种群定居的水源区;鸟类未消化并通过粪便排泄桑种子的萌发率与去除果肉(皮)的桑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萌发率均75.0%),但显著高于未经处理桑种子的萌发率(46.7%)。上述结果提示,桑树果实为食果鸟类提供了食物,鸟类取食活动不仅扩大了桑树种子的传播距离,而且促进了种子的萌发,这也是食果鸟类与桑树种群互利共生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的桑树资源考察,发现该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古桑资源,并收集到16份古桑资源。同时,对资源的生境条件、形态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目前,西藏的古桑资源保护还未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建议在古桑资源集中分布区域建立古桑原生境保护点,并采集繁殖材料繁殖入国家圃保存;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开展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