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套蚕药筛选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试验与农村中试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自国内近年研制的常用蚕药中筛选出防病效果好、无环境污染,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蚕用消毒剂“845”、蚕用氯霉素、灭蚕蝇三种优良蚕药。蚕用消毒剂“845”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微粒子病等病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用于蚕室蚕具及蚕体蚕座消毒;蚕用氯霉素对防治蚕期败血病效果显,用于蚕期添食;灭蚕蝇对防治家蚕蝇蛆病有特效,用于蚕期添食或体喷,将三种高效蚕药按单张蚕种的用  相似文献   

2.
夏蚕期,气温较高,桑叶质量差,病原体数量多,蚕体极易感染病害。养好夏蚕的技术措施是:1.严格消毒夏蚕病害多,有细菌病、僵病、曲霉病、蝇蛆病等。通常对病毒性病害,每天要用新鲜石灰粉消毒蚕座;对细菌病,可添食500倍的氯霉素;对僵病,可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对蝇蛆病,可向蚕体喷300倍的灭蚕蝇或添食500倍的灭蚕蝇。2.控制温湿度夏蚕大蚕期,外界气温高,室外应搭遮荫棚,每天下午3~4时喷井水降温。必要时,也可利用风扇降温。3.合理用叶桑树夏伐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提高叶质和产量。夏蚕采叶,1~2龄应采新条的适熟叶;3龄开始采疏芽叶。4.加强管理夏蚕若采用防干纸育或薄膜覆盖育技术,每天应喂叶3~4次。大蚕期温度高时,要  相似文献   

3.
蚕用营养饲料在广西蚕业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山东农业大学蚕学系研制的新型蚕用营养饲料在正常情况下让5龄蚕添食,研究其对家蚕产茧量、丝质和饲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食营养饲料区与添食清水对照区相比,死笼率降低2.80个百分点,虫蛹统一生命率提高3.31个百分点,蚕茧产量提高1.32%,节省桑叶20.24%,蚕茧生产效率提高14.19个百分点,茧层生产效率提高3.24个百分点,上车茧率提高4.70个百分点,一茧丝长提高4.70%。表明该蚕用营养饲料具有增强蚕儿体质,减少蚕病发生,提高产量,节省桑叶,提高蚕茧生产效率,提高茧丝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僵病属真菌病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又较严重的一类蚕病,特别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 一、发病症状及规律 蚕儿患白僵病初期体色一般稍暗,反应迟纯;发病后期,蚕体常出现油渍状病斑.濒死时排软粪,少量吐液.刚死的蚕头部向前伸出,肌肉松弛,略有弹性,以后逐渐硬化,约1~2天后,从硬化的尸体上先后长满白毛和白粉即病菌的菌丝和孢子.白僵病易在多湿、适温(24~28℃)的环境中发生,且各龄期都能够感染.一般从感染到发病死亡时间,小蚕为2~4天,大蚕为4~6天.  相似文献   

5.
<正> 药物防治蚕病在蚕桑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地使用药物防治蚕病必须注意“四要”:1.用药要按时。在无任何蚕病发生时,仍应按技术要求,按时施药,做好预防工作,决不能等见到病蚕再用药。如防病1号防治僵病,蚁蚕、各龄起蚕,盛食期各使用一次,每龄二次;三龄开始,每天撒一  相似文献   

6.
桑田追肥灭虫.8月20日左右每亩桑田追施粪肥1000千克、硫酸铵20千克.9月上旬用0.5%尿素溶液喷施2次,使桑叶转嫩变绿,提高桑叶质量.秋季桑蓟马、红蜘蛛、桑毛虫等危害较重,在养蚕前10天左右用20%灭多威乳剂加水2000倍喷洒,隔7天再防治1次.同时做好桑园排灌工作,促使桑树旺盛生长,防止桑叶老化.秋蚕1~3龄期,由上而下选采熟叶,4龄期至5龄期初采摘枝条中部熟叶,5龄中后期由下而上采叶.一般中秋蚕后期,每根桑条保留8~10张桑叶;晚秋蚕结束,每条保留3~4张叶.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产中使用较普遍的蚕体消毒剂,按剂型不同有粉剂、熏烟剂和液剂3种。粉剂主要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1号等;熏烟剂有优氯净等;液剂有防僵灵2号。蚕体消毒剂一般自蚁蚕开始,每龄起蚕使用1次。僵病经常发生的地区和季节,在各龄的盛食期增加1次,已发生僵病  相似文献   

8.
养蚕实践中,要获得蚕茧丰收,在养好小蚕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加强大蚕期的饲养管理,尤其要抓好4龄和5龄期蚕的饲养。分别阐述了4龄蚕和5龄蚕的饲养技术,以为蚕桑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预防蚕病,加强管理 严格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做好蚕室、蚕具和蚕室周围的消毒工作,可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1%~2%新鲜石灰水上清液喷雾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抵抗力。选用抗病力强的蚕种,避免闷热天气对蚕舍的影响,保持蚕房适温适湿、空气新鲜、蚕座清洁。在壮蚕期添食氯霉素,每龄1—2次,每毫升中应含氯霉素500单位。  相似文献   

10.
柞蚕连年放养,蚕场内存在着大量脓病病毒和空洞病病菌。这些病毒病菌通过风雨、昆虫的传播和扩散,污染了大量柞叶,健康的蚕儿食下后4~5龄期发病死亡,一般年份发病30%左右,重时达60%以上。柞蚕发生脓病和空洞病一直是困扰柞蚕生产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利用简易蚕台育蚕,具有减少蚕病发生、提高单产和品质、省工省力等特点。 1.蚕台的制作 (1)蚕室、蚕台规格:育蚕室长8米,宽4米,可吊挂4组蚕台,养4张蚕。每张蚕台长2.5米,宽1.2米,面积3平方米。10张蚕台为1组,蚕座总面积30平方米,可饲养1张蚕。  相似文献   

12.
蚕体蚕座消毒 新鲜石灰粉 给桑前用纱布或喷粉器将新鲜石灰粉在蚕座上均匀地撒一薄层,10分钟后给桑,从3龄开始第龄中撒1次。发生病毒时,每天撒1-2次。  相似文献   

13.
一、严格消毒 由于在室外饲养,易污染、虫害多,因此除常规消毒外,特别要重视地面消毒.养蚕消毒前,先削除10cm左右表土,消毒后,在地面先撒1层氯丹粉,再撒1层新鲜石灰粉.进棚后每天最好撒一次新鲜石灰,蚕期多撒干燥材料.4龄进棚饲养的,应在5龄饷食后及时除去蚕沙,清洁蚕座,以保持蚕座干燥.做好灭蝇工作,应在4龄第2天和5龄第2、4、6天中午添食或体喷1次灭蚕蝇,以防蝇蛆为害.  相似文献   

14.
大蚕饲养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养蚕阶段,传统的蚕簸饲养的方式中,近2.5千克的蚕簸每天要搬动3~4次,饲养1盒蚕种,每天要搬动蚕簸120多次,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15.
(1)在气候正常,叶质良好,而能做到彻底消毒,合理饲育,则添食水份,对蚕病的诱发并无影响。高温环境中,良桑给与,虽添食水份,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对蚕病的诱发无大关系。在高温干旱,当桑叶含水量少时,可适当添食清水,可以增加对蛋白质和纤维的消化率,也可降低体温,缓和干旱作用,但添食用水一定要清洁。(2)在高温而叶质不良时,添食水份,可导致蚕病加重,因此不宜添食水份。在高温多湿环境中,本来易于诱发蚕病,添食水份,助长蚕病的蔓延,增加其危害性。(3)添食水份在蚕病诱发的关系上,在正常环境,对稚蚕或壮蚕的生长发育,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是在较高的温湿度情况下,对稚蚕期影响较小,对壮蚕期影响较大。(4)无论在稚蚕期饷食或壮蚕期饷食,在温度不太高时,添食水份,对蚕病诱发并无影响。(5)在蚕期中如遇阴雨天气,只要桑叶不太潮湿,以之喂蚕,并配合各种相应的技术处理,对养蚕成绩并无大的影响。(6)叶质与软化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高温和叶质的综合影响是软化病发生的因素;中肠型脓病则以温度因素影响显著,在较高的温度下易发生;体腔型脓病和全身型脓病则无一定的规律性。(7)群众说:“水叶喂蚕会发生脓病”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其实单纯增加水份并无直接影响,生病与否决定于具体环境条件和处理技术,发病种类也不一。  相似文献   

16.
夏秋蚕每个批次的龄期很短,能够多次饲养,可提高蚕室及蚕具的利用率,但是也存在蚕病多发等问题。简单分析了夏秋蚕病害的发生原因,并总结了夏秋蚕病害的防治技术,以提高夏秋蚕的产量,增加饲养户的收入,促进夏秋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兆云 《农家致富》2007,(20):36-36
一、蚕病多发的原因 蚕病的发生是病原、蚕体与环境三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蚕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养蚕过程中,常有桑叶不足的问题出现。解决这种问题,只要红5龄期巧添食面粉即可使蚕儿饱食上蔟,而且不影响产量、蚕价和丝质。  相似文献   

19.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诱发蚕病,至使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蚕农的消毒防病意识有所提高,由于少数科技人员的误导,有部分蚕农会用人用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来防治蚕病和给蚕添食,以此减少蚕病的发生和提高蚕的抗病能力.还说医用药比兽药及蚕药效果好,价钱便宜(部分人药比蚕药的价格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蚕病疫情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蚕产茧的质量。在蚕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从4个方面:消毒防病工作、增强蚕体体质、正确诊断蚕病、严格查明蚕的治病原因,系统阐述了新时期严格查明蚕的治病原因综合防治技术的要点,以提高蚕病综合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