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啤用大麦的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及α-淀粉酶含量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主穗粒重及主穗粒数;对千粒重、α-淀粉酶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部分酿造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为主穗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分蘖数、基本苗数及有效穗数(指667 m2有效穗数,下同),其中基本苗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决定系数h2B<50%;主穗粒重、主穗粒数这2个性状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千粒重和α-淀粉酶的直接作用效应较大,所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性状的锁定及选择。  相似文献   

2.
太谷核不育小麦主要性状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个太谷核不育小麦基础群体C0(由10个高蛋白亲本及4个丰产亲本的太谷核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进行三轮单性状集团选择。结果表明:百粒重、穗粒数和蛋白质产量的直接选择效应显著,平均每轮比C0分别增加8.2%、10.1%和11.7%。百粒重和穗粒数的选择效应相互抵销,因此,二者的选择均未使单株产量显著增加。株高、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3个性状的直接选择效应不显著,但相关遗传进度分析表明,它们的直接选择仍然有效,在某些地区可以考虑用穗粒数和株粒数来间接选择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还表明,蛋白质产量的选择引起单株产量的显著增加,且对蛋白质含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蛋白质产量可能是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改良的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低油与高油玉米的一系列正反杂交试验,发现父本花粉对授粉当代子粒的含油量、胚含油量、胚重、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性状都有明显的直接遗传效应——花粉直感。母本遗传组成对这些性状也有深刻影响,而且对如子粒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胚重等性状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本。子粒油分、胚油分、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授粉当代子粒上,不表现杂种优势,但胚重和种子重等数量性状则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存在。无论花粉直感或母本影响引起玉米子粒成分的改变都对单穗产量和单穗产热量影响不大。种子含油量的提高有利於提高赖氯酸含量、改良蛋白质品质、但会引起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4.
1985~1986年,1987年先后测定了240份和208份亲本材料的产量性状、子粒蛋白质、沉降值、和42份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并分析了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含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株粒重、千粒重、穗长呈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株穗数、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抽穗期与产量性状及沉降值呈不同程度的负向关、与湿面筋含量无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及沉降值有负向变化趋势,与穗长、单株粒重,湿面筋含量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Griffing方法Ⅰ ,利用 6× 6完全双列杂交 ,对不同熟期的 6个冬小麦品种 (系 )的子粒蛋白质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均方比为5 6 0 7∶1 383∶1。子粒蛋白质的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容忽视。加性基因效应对后代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因亲本而异 ,在该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 ;蛋白质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为 90 95 % ,狭义遗传力为 5 4 99% ;各亲本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对后代传递的整齐度以河农 2 5 5 2为好  相似文献   

6.
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与若干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子粒在蛋白质含量及蛋白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品质特性;蛋白质含量与各组分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与蛋白质总含量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株粒重、千粒重有弱的正相关,与穗粒数为负相关;各蛋白组分与有关子粒性状间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并对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比值与有关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春小麦选育的角度探讨了春小麦的边际效应指数,并研究了春小麦的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其穗部各性状边际效应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型春小麦品种的指标,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的边了示效应指数与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正向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种植密度与蓖麻主穗性状及种子性状的相关性,为合理制定蓖麻种植密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蓖麻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蓖麻主穗性状和种子性状对不同密度的响应。【结果】蓖麻种植密度与主穗结蒴果序节位数、主穗结蒴果序节位百分率、主穗蒴果数、主穗种子产量、主穗种粒数和种子长度等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主穗种子产量与主穗结蒴果序节位数、主穗结蒴果序节位百分率、主穗蒴果数、主穗蒴果单果重和主穗种粒数等指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主穗种粒数与主穗结蒴果序节位数、主穗结蒴果序节位百分率、主穗蒴果数和主穗种子产量等指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主穗蒴果单果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蓖麻种植密度与主穗性状和种子性状指标的回归方程符合二次曲线规律。【结论】一定范围内,蓖麻种植密度越大,主穗结蒴果序节位百分率、主穗结蒴果节位数、主穗蒴果数、主穗种粒数和种子长度等指标越大,主穗宽横径、主穗种子产量指标也一定程度地增加。  相似文献   

9.
同源四倍体大麦的产量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12个同源四倍体大麦原种与其二倍体亲本在每穗小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重和蛋白质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四倍体与二倍体在上述性状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在每穗小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穗重上,四倍体不如二倍体;而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上,四倍体则优于二倍体。四倍体原种间在上述性状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原种内不同单株在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上亦有很大在变幅。选择对部分原种的结实率有一定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30多年来新疆不同年代广泛种植、有代表性的17个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析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研究了新疆大麦品种更替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30年来新疆大麦品种的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年代的更替新疆大麦品种在性状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和有效分蘖数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性状穗密度、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及籽粒蛋白质含量上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17个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和有效分蘖数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4个大麦品种的正反交试验的亲本、杂种F1和6个组合的杂种F2为材料,研究了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部分杂交组合的杂种F1子粒蛋白质含量存在正反交差异,即这些杂交组合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其中6个正反交组合中,有2个差异显著.各杂种F2群体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分布图表明大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属数量性状,由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同时还受到环境和细胞质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5个优质春小麦品种(系)与5个丰产春小麦品种,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25个组合,分别对生物学产量、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经济产量和收获指数等产量性状以及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⑴t测验结果表明,亲本与杂种两组群在生物学产量、穗长、穗粒数、经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上的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表明这些性状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⑵通过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分析,认为中8131和93 1039为2个优质亲本,武春1号、甘春16号为2个丰产亲本;杂种综合优势指数法和配合力分析表明,中8131×甘春16号、93 1039×张春9号、93 1039×武春1号、中8131×武春1号和93 1039×甘春16号等组合在丰产与优质结合方面表现突出。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基因型方差的比较表明,株高、穗长、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变异幅度远大于特殊配合力变异幅度,对于这些性状,针对一般配合力选择效果更好。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各性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更重要,其中,对株高、穗长、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蛋白质含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产高蛋白大豆冀豆12号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育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打破大豆蛋白质与产量的负相关性,育成我国蛋白质产量最高、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冀豆12号。研究分析了冀豆12号育种过程中的选择方法与性状相关。结果表明:形态性状及生理性状的间接选择对蛋白质和产量的提高是有效的,单株分枝多、单荚粒数少、粒大、主茎荚数与分枝荚数比值较低、生殖生长期与全生育期比值小的后代蛋白质含量较高;生态鉴定与分子标记鉴定适于抗性与适应性选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离子束诱变植物的数量性状。[方法]调查了离子束诱变小麦同一母本后代的特殊变异表型、农艺性状、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结果]有的个体表现出形态学多样性。株高、穗长和蛋白质含量受离子束显著影响,有效分蘖数和湿面筋含量受到轻微影响。多重比较表明各组性状存在不稳定性。[结论]离子束辐射呈现多样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可以对同一突变体造成多种变异。后代性状的不稳定性暗示同一辐射区域的细胞也可能有不同命运。特定性状可能要经过数代才会稳定。离子束辐射效应可能是直接辐射损伤、间接辐射损伤和旁观者效应和自适应效应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紫粒小麦有关品质性状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紫小麦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效应值差异较大。高原115x陇春23、高原115x宁春4号等6个组合的SCA在5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选择优质紫小麦的优势组合。②紫小麦同一穗部性状不同亲本间的GCA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陇春432x宁春4号是选择紫粒品种穗部性状的理想组合。黑小麦76x陇春23组合是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单穗粒重的最好组合。③从配置的16个组合分析,黑小麦76x陇春23这一组合无论是品质性状还是产量性状都有较高的SCA效应,应作为重点组合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应用Griffing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长,穗粗,茎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重,出籽率,干鲜重比,油分,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穗位高,单穗产量,蛋白质等3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蛋白质,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明显高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而百粒  相似文献   

17.
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施肥、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可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穗数和经济系数,且显著增产,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无论施有机肥与否,旱地小麦产量表现为地膜覆盖>纸覆盖>不覆盖>尼龙网覆盖,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以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最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施入有机肥可较大程度地调控旱地小麦成熟期单株农艺性状、灌浆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对不同覆盖物的响应。总之,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配合地膜覆盖可达到旱地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江西农业学报》2022,(4):24-27
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抽穗期剪叶的反应。结果表明:剪叶可提高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茎秆贮存物质向子粒转移,但仍会降低每穗粒数、粒重、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着剪叶数增加、被剪叶位升高,其效应增大。剪叶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较多,粒重降低更为明显;大穗型品种“宿2001”茎秆贮存物质被动用较多,节间单位长度的重量明显减轻,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9.
长豇豆农艺性状对产量和品质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构成长豇豆产量各性状间及其与蛋白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结荚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它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侧蔓数、第一侧蔓节位、采收期),均以较大的间接效应,通过单株结荚数而作用于产量的。因此,单株结荚数是决定产量至关重要的性状。 试验还表明,长豇豆主蔓结荚重量占全株产量的70~90%。荚肉的重量是构成豆荚重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荚重的80%以上。 蛋白质含量与豆荚长度是显著正相关,与单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荚长对蛋白质有较大的直接效应,而单荚重是通过荚长的间接效应较大而作用于蛋白质的。因此,荚长是决定蛋白质含量高低的主要性状。且荚长的广义遗传力达93.6%,选择效果好。 因此,在长豇豆选育工作中,注意选择单株结荚数目多,荚肉厚、荚长度长的单株或株系,有利于提高对产量和蛋白质性状的选择效果,可能育成高产量高蛋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了多父本混合花粉授粉杂交F3代及其多亲本在12个农艺性状上的表现。结果显示,小麦多父本混合花粉授粉对不同性状遗传改良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亲代对后代的影响多为正向的。综合分析后代各性状平均值、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的表现以及与亲代及对照的差异,表明小麦多基因型混合花粉授粉在单株重、收获指数、千粒重上遗传改良潜力最大,容易产生突破;在主穗小穗数、主茎重、穗长上改良潜力较大,易于通过亲本选择加以遗传控制;在主穗粒重、有效小穗数、主穗粒数上改良潜力主要依懒于亲本水平提高而增强;在杂交后代中,株高有向高秆方向发展的倾向,应注意矮源引入及后代对矮秆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