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几年大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棉铃虫的防治工作。棉铃虫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运用农业防治、诱杀防治、保护利用天敌、药剂防治等手段压低两头,狠治中间,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以控制为害。 1.农业防治 ①冬耕冬灌。无论单作、间(套)作棉田,拔秆后必须深耕细耙,有条件的尽量做到耕灌结合,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的防治策略是:采取综合措施压虫口,科学用药抓战机,兼治1代,控制2代压基数,狠治3、4代保蕾铃,巧治5代抓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跟踪推广应用“六五”以来所形成的综防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关键技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组建综防技术体系。在1992、1993年棉铃虫猖獗发生的情况下,于河南省新乡棉花病虫害综防示范区0.67万hm#+2棉田上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这套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主要是:研究改进了棉铃虫中期预报方法;提出“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为主的防治策略;制定推广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水肥条件的科学防治指标;协调应用多种配套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系统监测和治理害虫抗药性;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病虫性;诱杀成虫;组建大面积综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水稻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5.
对绿盲蝽在德州市棉花及果树上的发生、为害和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德州市一年发生5代,第1~2代为害果树,第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在棉花上繁殖第3~4代,第5代成虫于10月初开始迁回果树产卵越冬,主要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作物及杂草上越冬;防治上应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移为害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6月中下旬大田农事1棉花棉花由现蕾期进入初花期,此期工作重点是保蕾保花,防治蚜虫、盲蝽象及二代棉铃虫。综合技术方案:①化控:亩用缩节胺0.5~1g,罩顶喷  相似文献   

7.
<正> 控制棉铃虫大面积猖獗危害的根本途径在于准确测报,综合协调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根据我县棉铃虫1~4代发生量逐代呈直线上升这一规律,必须采取“治早治小、治上压下、降低基数、减少后患”的防治原则,具体说就是“监测1代、挑治2代育天敌,狠治3代压基数,主攻4代控为害,巧治5代保丰收”。其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毁灭性病毒病,对水稻的危害比较大,一般造成10%~20%的产量损失,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对该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根据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其化学防治策略是"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前期,保大田后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德州市1997—2005年抗虫棉棉铃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防治压力仍然较大,其他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种群数量的消长主要受气候、虫源、食料、天敌、及防治状况等综合影响。防治策略上,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应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棉花蕾铃;同时,注重对玉米、花生、大豆、辣椒及蔬菜田棉铃虫的防治,减轻棉田防治压力,全面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龙门景区侧柏毒蛾进行生活史研究和防治策略进行探讨,得出结论,防治该虫的主要因素是做好其生活史特别是越冬代的研究,掌握有效时机,关键是防治越冬代幼虫,目标是实现综合防治和无害化防治.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1995~1997年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及棉铃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内在抗性,对初孵幼虫致死率达90%以上,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其毒力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对二、三代棉铃虫不进行药剂防治则显著减产。初步提出抗虫棉的棉铃虫防治策略为:二代以保棉株生长点为主,三代要重点防治以保蕾铃。其防治指标是: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200~300粒,三代百株累计卵量80~120粒。  相似文献   

12.
7.水稻大螟坚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的防治策略。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虫卵;避免不同生育期水稻混栽。二是化学防治。采取"巧治二代,狠治三代"的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对二代发生量大、且不能与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兼治的田块需针对性用药防治;对三代重发地区,卵孵盛期内,掌握在水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南京江宁区连续大流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田间调查观察表明,此病大流行与灰飞虱越冬基数、水稻品种、气候以及灰飞虱带毒率关系密切。在防治上要坚持"治虫防病、切断毒链,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策略,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三化螟预测预报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987~1994年的研究,初步探明三化螟种群回升原因,研究提出了在新的耕作栽培制度下,科学合理的三化螟防治指标,以及简易“查定”技术。组建了包括数据库管理、逐步回归预测、种群动态模拟及作图的计算机系统;改进三化螟测报办法,提出"兼治一代压基数,狠治二代拆桥梁,挑治三代保丰收"的治螟新策略及其施药技术,初步形成适于我国南方特点的三化螟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生产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美国白蛾的主要特点和生活习性,运用综合防治手段对白蛾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在白蛾的三个生长危害期和成虫网幕期及下树化蛹期等进行了观察,重点抓好越冬代蛹、成虫和第一代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是茶叶的一种主要害虫,一般一年5~6代,一、二代发生整齐,三代后世代重叠,主要以第一、四、六代发生量大,以夏秋茶受害较重,特别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茶尺蠖常暴发成灾。防治策略上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7.
代建堂  汪德民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52-153,160
甜菜夜蛾为世界性、多食性、暴发性害虫,现在我国长江流域为害较为严重。环境因素中的温、湿度对其生长发育和迁飞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上可以采取重点压低2代数量,控制3、4代为害的防治策略,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导,采取与其他各种防治办法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甜菜夜蛾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西安市甜菜夜蛾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防控策略.甜菜夜蛾在西安市年发生5代,其中以3、4、5代为主害代,特别是8、9月份发生的第3、4代为害最重.甜菜夜蛾寄主范围广、为害严重、抗药性强,防治甜菜夜蛾应以加强预测预报为先,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和成虫诱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发生关键时期用药防治,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博  杨丽兰 《农村科技》2005,(12):21-21
喀什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棉铃虫防治是棉花生产的关键。该地区在棉铃虫的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坚决贯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虫情测报为依据,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辅助,严格按照防治指标,做到一代从严、二代控制、三代从宽的防治策略”,科学防治棉铃虫,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棉花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0.
控制棉铃虫大面积猖獗危害的根本途径在于准确测报,综合协调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根据我县棉铃虫1~4代发生量逐代呈直线上升这一规律,必须采取"治早治小、治上压下、降低基数、减少后患"的防治原则,具体说就是"监测1代、挑治2代育天敌,狠治3代压基数,主攻4代控为害,巧治5代保丰收".其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