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四川辣椒产业历史、现状与前景的调查,从种子市场的角度,提出四川辣椒产业发 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自80年代以来,该病在湘北地区普遍发生,危险相当严重。轻者损失20%~30%,重者绝收。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辣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塑料棚室等保护地辣椒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辣椒疫病日趋严重,已成为辣椒生产上的一大障碍。为此,笔者从1995~2001年通过田间系统观察,基本掌握了其发  相似文献   

3.
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平顶山市辣椒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当地农户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病虫害常发,对其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地辣椒栽培实际,总结了辣椒疫病、辣椒灰霉病、辣椒青枯病、辣椒潜叶蝇、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辣椒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把握全球竞争格局下中国辣椒产业的战略地位,实现辣椒育种技术创新,把握辣椒种业芯片地位,推动中国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利用情报学和经济学中调研分析、文献计量和文本挖掘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全球及中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从科研论文、专利数据和产业主体等方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的辣椒育种进展和发展趋势,研判辣椒育种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全球辣椒生产规模和产量持续扩大,中国辣椒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贸易规模维持高位,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辣椒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中国辣椒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瞄准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业结构;2)突破育种关键技术,培育专业型辣椒品种;3)发展信息技术,加强大数据育种平台建设;4)注重标准化建设,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以上建议为推进中国辣椒育种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辣椒青枯病内生拮抗菌,为辣椒青枯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防菌拮抗效能的测定从辣椒青枯病发病区健康辣椒植株体内分离对辣椒青枯雷尔氏菌(R.solanacearum)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并通过形态鉴定、16S r 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辣椒青枯病发病区健康植株体内分离筛选到1株对辣椒青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CQW菌株,初步鉴定其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结论]为辣椒青枯病防治提供了资源菌。  相似文献   

6.
辣椒果实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中引起辛辣味的主要化学成分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含量为标准,利用HLPC法测定了不同辣椒品种果实整体及不同部位中辣椒总碱的含量。结果显示,辣椒总碱含量占干重变化范围为0.02%~0.582%;辣椒碱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朝天椒>线辣椒>羊角椒>青椒>彩椒,辣椒碱含量占辣椒总碱变化范围为37.0%~66%;二氢辣椒碱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朝天椒>线辣椒>羊角椒>彩椒>青椒,二氢辣椒碱含量占辣椒总碱变化范围为23.8%~53.1%。辣椒果实不同部位辣椒碱含量的趋势为胎座>果皮>种子。  相似文献   

7.
1主要病害症状保护地辣椒病害主要有:辣椒疫病、辣椒炭疽病、辣椒褐斑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灰霉病、辣椒细菌性病害等。1.l辣椒疫病苗期即可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环绕麦皮变黑褐色,病部明显溢缩,造成整株凋萎枯死,属毁灭性病害:后期也危害果实,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病菌主要是病残体在土壤中带菌传染,随雨水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一般浇水后土壤湿度过大,发病迅速,种植过密,连年重茬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8.
去年,我在自己的辣椒地里使用了强氯精防治辣椒病毒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方法是:当发现辣椒初发病毒病时,取强氯精对清水配成700~800倍药液,将此药灌入辣椒株下,每株灌100~150毫升,隔6~7天再灌一次,一般两次后即可起到药到病除的好效果。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不宜与其他农药化肥等混合施入,以免影响防效。  相似文献   

9.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不同辣椒色素及不同色素浓度对百菌清于水溶液中的光解。结果表明,百菌清在水中的光解速率为辣椒黄色素>辣椒红色素;随色素浓度的增加,在100 mg·L-1的辣椒色素水溶液中,辣椒黄素有显著的光敏化作用,而在50 mg·L-1的辣椒红色素溶液中,辣椒红色素有显著的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加之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辣椒开发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育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辣椒产品用途日益拓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辣椒产业的发辣展。  相似文献   

11.
辣椒疫霉菌毒素的致病性及其对辣椒组织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霉菌可产生对寄主植物有致病性的毒素,该毒素是一种非专化性毒素,能抑制辣椒、绿豆、豇豆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辣椒疫霉菌毒素对辣椒叶片具有强烈地毒害作用,可使辣椒叶片产生类似病菌侵染引起的坏死斑。用电导法测定毒素处理的辣椒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可见毒素能导致叶组织细胞膜受损,细胞内电解质外渗,且不同抗性品种的辣椒对毒素反应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的叶组织渗出液电导率明显低于感病品种。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在辣椒疫霉菌毒素作用下,辣椒不同抗性品种3叶期叶组织细胞超微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质膜内陷,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结构破坏;细胞器基质的电子密度下降;叶绿体基粒片层肿胀,排列紊乱;线粒体脊消失,出现空泡化等。损害发生最早最严重的是质膜和叶绿体膜,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超微结构受害轻,对毒素作用的反应迟。  相似文献   

12.
设计辣椒"2+X"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喷施那氏齐齐发和生命素比常规施肥喷施那氏齐齐发和生命素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色浓绿,发病率低;增施钾肥对辣椒增产效果显著,且可降低植株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正> 辣椒萌芽能力强,分枝速度快。根据这一特点,本人经过2年的种植,在辣椒收获中期采用“斜植管理法”,初步掌握了促主干萌芽快长、长粗的技术。如果进行辣椒地膜覆盖早熟栽培,可增产60%以上。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辣椒病害新记录——辣椒白粉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辣椒白粉病是近年来我省新发生的辣椒病害,最早发现于1999年,仅在兰州市个别塑料大棚中发生,造成大量落叶.2000年调查发现,该病在兰州市相当普遍,秋季病田率高达100%;2001年3-4月份,在临洮县、皋兰县的日光温室中也相继发现了辣椒白粉病,辣椒白粉病的发生范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我省植保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牛场辣椒重量及果型指数等感官形态和辣椒碱、辣椒红色素含量,分析牛场辣椒品质。方法:随机抽取牛场鲜辣椒与干辣椒各50个,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辣椒碱及辣椒红色素,蒽酮比色法检测可溶性糖,灼烧重量法检测灰分。结果:牛场鲜椒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1.314 mg/L及4.530 mg/L;牛场干椒中辣椒红色素的含量为170.71 mg/kg;干椒辣椒碱含量为1.652%;干辣椒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牛场辣椒是均有独特地方特色的牛角辣椒品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众望"牌辣椒专用套餐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于2019年在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开展了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众望"牌辣椒专用套餐肥较当地常规施肥辣椒株高、单株挂果数、辣椒长度和单果重分别提高7.16%、11.81%、4.55%和20.12%;辣椒果实营养品质显著提高,蛋白含量、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E和维生素C分别提高64.06%、38.20%、29.46%、38.15%和42.64%;辣椒产量增加2 300 kg/hm2,增幅达9.06%,且纯收益提高30.90%。说明辣椒施用"众望"牌辣椒专用套餐肥能显著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辣椒产业是草铺街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由于种植品种单一,种性退化、抗逆性降低,病虫害发生严重,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再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难以保证辣椒产业的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辣椒产业中长期发展计划和目标,引进优良品种,发...  相似文献   

18.
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辣椒果实色泽与类胡萝卜素变化的相关性,为选育高辣椒红素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辣椒果实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结果】(1)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6种色素;青果期前合成的叶绿素和部分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后下降,青果期后合成的红色、橙色和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和辣椒红素含量高。(2)青果期乳白色、成熟期为红色品种共分离出12种色素,青果期色素含量较低;随着果实发育,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低,辣椒红素含量较高。(3)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橙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4种色素;叶绿素逐渐降解,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幅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和橙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高,没有合成辣椒红素。(4)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黄色的品种共分离出9种色素;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逐渐降解,没有合成新的类胡萝卜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低。【结论】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颜色类型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青果期为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为选育高辣椒红素的理想材料;不同颜色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辣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蔬菜,但在实际栽培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应用与优化各项技术措施,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高辣椒栽培管理质量,提高经济效益。1辣椒栽培管理存在问题1.1盲目引进辣椒新品种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更多辣椒新品种问世,不同辣椒品种在外形、颜色、口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种植方式也千差万别。种植人员在选择辣椒品种时,为追求种植效益,盲目引进新品种,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地辣椒栽培条件、口味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容易导致辣椒种植出现生长发育不佳或产品滞销等问题,危害当地辣椒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找到较佳的克服辣椒连作障碍的群体结构,以期克服辣椒连作所产生的连作障碍,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辣椒,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辣椒间作玉米、辣椒间作黄瓜、辣椒间作大蒜及辣椒单作4个处理,进行了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间作玉米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良好,品质最佳;辣椒间作黄瓜或大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品质适中;辣椒单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最差,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